其实声音不好只是因为技术研究得不够透彻而已,不关艺术的事。
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
:lol 还有:建议喜欢“味精”的朋友不必搞得很复杂,关注一下BBE技术也许会有收获。 科学不是玄学 :lol :lol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用高速恢复二极管,主要是避免关断时的噪音。其实PN节二极管内还存在复合噪音既空穴扩散噪音、热噪音和节电容噪音,如果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关断速度比高速恢复二极管快得多,由于采用电子为主的N型半导体,所以没有空穴扩散噪音,如果反向耐压和反向漏流能够解决,肖特基势垒二极管肯定比高速恢复二极管好得多。 楼主提议甚好,建议大家把重心回到DIY制作上来,不要花精力在讨论意识形态问题上。 原帖由 dbw 于 2007-5-24 21:06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还有:建议喜欢“味精”的朋友不必搞得很复杂,关注一下BBE技术也许会有收获。
汉子就准备搞个HIFI版的BBE,但还是要给它加味精,呵呵。 :victory: :victory: 个人认为BBE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但被矮化和用烂了。 请汉子说说为啥要用BBE?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07-5-24 21:38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请汉子说说为啥要用BBE?
对低价音响提升效果很大。但似乎没有人做过发烧级的,汉子做过(用hIFI猛料),感受到其巨大威力,所以才这样说。
但这玩意对中高档音响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这些器材的相位失真本就低,用BBE是画蛇添足),但对于低档音响意义重大,而且是特别重大。 支持支持。 www.diyaudio.com常去,
确实学到很多东西,
技术氛围比较好. 原帖由 Julien 于 2007-5-24 21:26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提议甚好,建议大家把重心回到DIY制作上来,不要花精力在讨论意识形态问题上。
支持J版的提议.
那是永远没有结果的争吵.
还不如实在点,多做多动脑筋. 霸个位学习 我们DIYer本来就是脚踏实地,崇尚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者,见不得那些装神弄鬼,故作高深的唯心主义的东西。那些东西是毒药,接触多了会迷乱了自己的心性,丢失自我,被人忽悠得再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了。最好还是敬鬼神而远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自己的路吧!
不喜欢心术不正的人
坐下来认认真真讨论问题多好!偏要装神弄鬼的,何苦呢! 原帖由 ygw70 于 2007-5-24 21:19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用高速恢复二极管,主要是避免关断时的噪音。
其实PN节二极管内还存在复合噪音既空穴扩散噪音、热噪音和节电容噪音,如果采用肖特基二极管,关断速度比高速恢复二极管快得多,由于采用电子为主的N型半导体 ...
对,二极管关断时,并不是理想的没有反相电流(肖特基二极管接近理想),反相电流和脉冲电压具有高频和高能量的特点,直接串入电源线上,会影响听感,也会以辐射的方式影响电路的其它部分。具体可见下面的链接pdf文件的分析。各种快恢复二极管可以有效的减少这些干扰,具体跟二极管的特性有关。
用电子管整流管整流好听,也是这个道理,有兴趣的可以用高耐压的肖特基管替换电子管整流试试,看看听感如何。
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快恢复二极管并不是为了音响发展出来了,是为了电力电子行业发展出来的,现在我们用于音响,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不使用快恢复二极管,也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就是在整流二极管两端加阻容吸收网络(snubber),吸收有关能量。印象里老的进口收录机里的整流二极管两端就并了小电容,大概是八十年代的产品,可见这个问题早就有人发现,并采取措施去改善了。
这个问题俺是从下面这个链接得到详细而明确的答案的,
http://www.diyaudio.com/forums/showthread.php?s=5c535560f1c65f178509dac01b0e11fc&threadid=8683&highlight=
看看头两个回贴,基本道理就清楚了。
再看看第3贴给的链接http://www.irf.com/technical-info/whitepaper/murdiodes.pdf
文中有图和详细的说明。
论坛GC套件用的整流二极管 MUR860就是前文中提到的HEXFRED。 上文diyaudio链接中的图,可以做一个直观的对比。
是用示波器测整流桥的输出+、-端,没有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