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1 11:48

回复Dracula81
    CS8416的文档里面有说,jitter会影响失真的。。
lter15 发表于 2011-4-21 11:4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既然如此,THD或者THD+N 被你们做的超超低jitter的产品弄到啥水平了呀?

lter15 发表于 2011-4-21 11:48

不是24bit 192KHz的产品都出来10年了?那都谁在用啊?

唱片业还在用96KHz的产品做母带?原来唱片也这么 ...
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1 11:37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做CD的母带的话,96khz还不够吗?

lter15 发表于 2011-4-21 11:51

别去搞jitter了

2006年出的wm8805就已经能够衰减100Hz以上的jitter了



THD+N,Dynamic range,Fre ...
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1 11:4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THD+N,Dynamic range,Frequency response这几个重要的参数

这些参数当然是非常重要。。。

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1 11:51

回复 106# lter15

那dvd-audio呢?那蓝光呢?

pmusic 发表于 2011-4-21 12:18

这次设计参考了爱因斯坦的一些理念,然后结合自己的哲学观产生,所以,jitter在这块板中的运用并不止于时钟这一块,当然,jitter是时钟的一种表证,我这里的说法是时间轴的准确性,即不要把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事混在一起,这样就会出现不可辩,这个混,上到天,年,比如一个人把一件事那一年发生都搞混,下到ps、fs,但是人对这些的感知也超过想象,人无法按ps或fs分辨事物,但是很奇怪,人缺可以判断出ps级别的不同,这可以从调制的通俗说法中去理解,一辆车,起步很迟钝,但是行驶过程中,点滴小油都有反映。所以在音频回放过程中,抖动,就是不同时间点的混淆,人也是很敏感的,但是对于传统的测试设备,缺不敏感,因为这些设备不会去测试这点微小的时间混淆。

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1 12:21

这次设计参考了爱因斯坦的一些理念,然后结合自己的哲学观产生,所以,jitter在这块板中的运用并不止于时钟这一块,当然,jitter是时钟的一种表证,我这里的说法是时间轴的准确性,即不要把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事混在一起,这样就会出现不可辩,这个混,上到天,年,比如一个人把一件事那一年发生都搞混,下到ps、fs,但是人对这些的感知也超过想象,人无法按ps或fs分辨事物,但是很奇怪,人缺可以判断出ps级别的不同,这可以从调制的通俗说法中去理解,一辆车,起步很迟钝,但是行驶过程中,点滴小油都有反映。所以在音频回放过程中,抖动,就是不同时间点的混淆,人也是很敏感的,但是对于传统的测试设备,缺不敏感,因为这些设备不会去测试这点微小的时间混淆。
pmusic 发表于 2011-4-21 12:1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funk:神了

不好意思,这里是技术论坛

fantaq 发表于 2011-4-21 12:34

pmusic 发表于 2011-4-21 12:36

CD的最大问题就是用了时钟去采样,而没办法使用间隔非常准确的时间片,而LPF的模型确是非常准确的时间片,在磁带机中相反,由于机械部分的迟钝,无法生成高频部分的抖动,所以没有CD的问题,但这个抖动在低频段,以前是使用好的机械传动结构和电机伺服电路来解决的。所以两种系统不同味道,但是很明显,磁带机的高频没有抖动给了音乐很好的还原,让你通过这个设备感知了更多的原始信息,所以CD格式在这个层面上是退步的,在人类的情感的传递的手段上是负面影响的,所以即使现在做出jitter很好的还原设备,也无法还原经过jitter恶化的录制信息,这在听不同的CD音源时非常明显,也就是前面这些帖子提到不同厂家对于jitter要求的不同,有些甚至不予考虑。

j8283in 发表于 2011-4-21 12:47

abob 发表于 2011-4-21 13:01

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1 13:01

按照国外文献的说法,jitter会表现到SNR指标里。jitter增加会导致SNR降低。所以没必要单独给jitter指标。

PS,其实人对低频的jitter不敏感。10ms的低频jitter,人可能反而觉得声音变厚了。100ms的话,咦,这不是混响效果吗?
fantaq 发表于 2011-4-21 12:3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ms是-3,ps是-12
ms级别可比ps级别高了n多个级别哟

你jitter降低了,SNR提高了,你SNR是多少?测出来跟别的产品来pk嘛

自己说自己jitter低了,结果THD+N,Dynamic Range,SNR,frequency response没优势,有毛用?

kingcole 发表于 2011-4-21 13:04

:loveliness:有理念、有哲学的产品才是一个有内涵的产品,但理念和哲学要传递交流起来,失真度会比技术的大得多了。。。。
对于楼主本作品,关于技术层面的交代,相信已达到楼主自身客观或主观条件上所能接受的底线了,剩下的就当作是楼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吧。
真知——不会因为被人短时间内集中轰炸式的缠论而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回去花点时间酝酿吧,有了实质性结果而又愿意分享的话,再上来简要地交流下,写散文从来做不了技术观点的论据的。。。

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1 13:05

呵呵,关键是
1.声音重放的机械环节,
2.声音重放的制式(物理重现能力)
3.人耳的分辩能力
4.客观环境的本底

一个劲搞那个jitter,从技术上讲是舍本求末,
从商业上讲就免不了有忽悠的嫌疑了, 114# abob

嗯,是的,不把CD这种机电式音源换成 闪存音源,光一个劲的追jitter,而且还没实测值,关键性的技术指标也没任何优势,这样免不了忽悠的嫌疑

pmusic 发表于 2011-4-21 13:39

另外jitter的提升只是这个设计和传统设计不同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暂时就不披露了,这个设计目前还有很多提升的方案,以后如果再改,一并改进。另外还要给予的提示是,DA芯片出来的信号,其接收者其实不是人耳,而是一级级的电路,人耳是对这一级级的电路对前面一级的响应的最终值得出的响应,所以还应该考虑每级的电路对这个jitter的反映,比如现在用在LPF上的运放已经到达几十Mhz的带宽甚至更高,这个jitter在运放的频谱范围内的运算就不能忽略不计了,所以传统设计用高带宽的运放声音反而不如用低带宽的运放了,在DA的后续电路中提高带宽声音反倒不行的就该知道问题在哪里了,如果整个后续电路的带宽有几十M,而声音表现更好,就需要前面做到位,这次用的缓冲是100M带宽的,能传递100M的信号,内部的速度就是几个G,提高电路带宽改善音质相信厂家和玩家都懂的,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1 13:56

PLL输出频率1.2G? 哈哈,不好意思,我不懂,你解释一下吧

0--100Hz的相噪没有

等你做出来成本之后,请上一个真正用测试仪器测出来的jitter值吧

理论和实际有很大差距的

pmusic 发表于 2011-4-21 14:01

另外,目前的DA芯片内部的处理都是高频的,DA转换的处理最高工作到40多M,比如4398,因为使用了过采样和数字滤波算法,这些最终多出的点如果发生了位移和抖动,情况比不用这个技术还遭,这也是有些人喜欢NOS的原因,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最多是40多M频率的一个周期,20ns,这样200ps抖动产生的影响是1%,20ps抖动产生的影响是0.1%,而2ps的影响是0.01%。当然现在的数字接收芯片的抖动标注是RMS,均方根,也就是说抖动最大值是标注的8-10倍,一个标称50ps抖动均方根的9001芯片,哪怕实际应用能完全实现其50ps的RMS抖动,实际的Jmax为400-500ps,对DA芯片数据恢复时间轴的影响率是2%-3%,相反对于一些老的DA芯片,反倒影响很小,因为其工作频率低,大家发现了,新的DA芯片都难做好,就是这个原因。貌似我说的太多了,不过还好,还在抖动这个领域。

luoshan 发表于 2011-4-21 14:04

别尽来虚的,技术的归技术。放实测数据上来。这并不涉及设计机密。

NEWPAPER 发表于 2011-4-21 14:15

不管LZ是否会进行商业化,但注定是一个难得的值得关注的技术类贴。希望能看到更多不同

NEWPAPER 发表于 2011-4-21 14:16

另外奉劝某些失衡者你的过激言论只能是反衬别人的技术和人品

莱莱莱 发表于 2011-4-21 14:23

某些人的言论和说话的腔调, 也觉得确实有些人言论过激了

可以讨论技术, 何必说什么神不神的话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超低jitter解码器的制作和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