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过程中的图
输入级:http://www.tubebbs.com/attachments/day_080328/20080328_347d4cf1b4531663a26aA7ef4As97Xyt.jpg
实际制作中的器件选用
由于印板元件安装孔的原因,在三极管的选用上,还是做了些折中。印板上的小管管脚为一字排列的EBC,手头上的A1015却是BCE。为了方便安装全部使用PH的 2222A和2907A。
而中功率管的管脚为三角形的BCE,非常不解啊。如果能画为三角形那该多好呢?
电压放大级和他的恒流源电路使用ST 2N4033和2N3019。
功率管使用日管2SC3220。 好文,学习!
赞一个! 楼主的文章好样的,让我这样的菜鸟开眼了,知道如何去调整,让音色更好.:lol :victory: 还有电压级是理论12.5MA 实际测约15MA 。。
请继续。不打扰了。:lol
电压级理论上约12.8mA,已经编辑了。 电压级超过10mA,653/753插得住吗?
改成中功率管,又担心失去653/753这管子的特色了。
正想装板子,患得患失啊。
电压放大部分
装配过程中...............射极跟随器
这个部位器件过于紧密,估计原设计的推动管是没有散热器。各器件之间的缝隙较小,板子可以按比例适当放大一些。
这是没有装水泥电阻之前:
驱动管因为空间的原因
改用了摩托罗拉的MJE340/350,根据我的经验,最好还是装上散热器。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是装机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个前提,其他的都是空话。 后面的大功率管2SC3220已经被前面的MJE340/350挡住了,无法拍到。 三个部分都分别作了说明,其他的还有些细节方面:
在反馈电容的位置上,安装了支架,以便随时从正面更换它。
这个电容对整个点路的音色影响很大,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更换不同品牌、规格的电容,
更有利于对比试验。 在这个部位也安装了支架,目的是为了做另一个试验,关于这个试验,我会在以后单独谈谈。
原理和安装部分基本上差不多了
关于散热问题,据说原机是乙类放大器,热量是不会太高的。但这次使用的散热器比较小,散热结构也不如上次安装的仿Naim的140-偏压管没有和功率管有热耦合(点击140看一看我的140)。
所以这次考虑了热耦合问题。我不喜欢飞线太多,还是通过结构连接将偏压管与主散热器连接起来,
这样的可靠性也要高的多: 漂亮:victory:
其余部分期间的选择:
1、电阻主要使用的是飞记五环金属膜电阻,个别是日产的。水泥电阻是刘同学送的。2、恒流源滤波电容使用三洋OS-Con33U/16V,正负电源退耦使用飞利浦22U/63V,输入电容使用思碧150D钽电容,反馈电容
目前使用飞利浦135系列100U/50V,偏压部位使用西门子1U/63V。
3、偏压点路改用达林顿管摩记的TIP122,替代那两颗三极管。 调整测试阶段使用了,150W X 2 的双环牛,输出 37V X 2,GI 60A 高速桥,国产HQ CD31型10000U/50V 电容。
点击 通用机箱 可以看更详细的...................
如果将来有必要装机箱,将采用80W X2的环牛,输出34+34V@2.5A,采用Rubycon 10000U/50V电容。
电源部分可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
下周将上一些通电测试的照片
包括一些简易功率输出测量,调整、测试的波形图等等。还有些藏在线路板下面的秘密................ 真系我们的好老师啊!谢谢了 顶呀这版中高频不错就是低频量少点,不老师的加料版怎样。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