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机制作] 最新方案的牛输出胆前级

[复制链接] 查看: 49746|回复: 62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发表于 2014-3-1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出了个用66铁芯的10K:600欧方案,引起了众多同好烧友共鸣。当时的匝数比是4356T(0.13线):1296(0.19线)。用0.23片厚的Z09铁芯叠厚3.5CM,电感量要求不小于80H.直流0-30mA。很多同好试制后,效果不理想。绕制难度大,高频难做。且成本高,不大适合DIY。
根据同好烧友意见。用同样的铁芯重新做了一套数据。5k:600.电感量50H,20Hz时也要有40H。匝数比3480T(0.15):1296T(0.25)。4夹3.经过几位师傅同好试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同一样铁芯若为省钱可以用0.35片厚的常规硅铁芯,但电感量会在30H左右。
挑其中一对测量给大家看看。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原理和幅频特性:用12BH7测量,Rp=5.3k
5KRp测量原理图.JPG
5KRp测量幅频特性.JPG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之对应的方波图:输出电压2.43V。
100Hz.JPG
1KHz.JPG
10KHz.JPG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特性图和方波图。43KHz-47KHz出现了轻微振铃,查400Hz-15KHz影响极弱,不会对音质造成影响。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测量情况组建一个12AU7+12BH7整机电路。测量方波与上图基本一至。
12AU7 12BH7.JPG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1KHz对比整机的正弦波输出幅值(2.43V/1KHz)。从示波器可看到。20Hz-20KHz变化很小,换算到频率响应最保守也有20Hz-20KHz-1dB.
20Hz正弦波.JPG
30Hz正弦波.JPG
1KHz正弦波.JPG
调整大小 20KHz正弦波.JPG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案的绕制相对简单多了。较适合DIY。若为进一步省钱,有2个选择,一是线包不变,用普通0.35硅钢片铁芯,配上内阻在2K左右的胆,此时电感量约30H左右。二是铁芯不变,减少匝数至2800T,配合2K左右的胆用。但用输出牛主要取其好韵味,一味降低成本好不好。还是由同好烧友自决定。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提醒一下。不要希望某种绕法可以解决高频问题。这不大靠谱。还是老老实实多试验。绕出这对牛的同好师傅玩了多年DIY,绕过牛很多,可谓算有经验,给我这对牛还经过了三个月的反复试制。对DIY来说,靓声来自踏实。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diy 于 2014-3-16 18:27 编辑

还有一个测量问题。次级开路可测到输出牛较真实的电感量,此时初级端的阻抗约=感抗=6.28FL.如在上面接到5.3K内阻胆上,20Hz若有40H电感量,次级开路时阻抗约=感抗约是5K。在输出端是能得到25Hz-1dB的低频的。与负载较正到4.5K-5.5K之间低频差别不大。若电感只有20H,则20Hz感抗约只有2.5K,要到40Hz才约有5K。所以只有够50H(在20Hz可能会是40H)才能算得上标称20Hz-XXKHz-1dB的5K牛。30H电感量(20Hz可能会在20H)它只能标称40Hz-XXKHz-1dB的5K牛。关于这点,对自绕制输出牛并制作整机的要特别注意,避免踏入自欺局面。在我的测量图中,次级接入了一只1.8K电阻,阻抗约在4.9K感抗,加初级铜阻约是5.4K左右,与胆的Rp=5.3K相适。说明了电感量在20Hz时是大于45H的。

11

主题

2

好友

103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7134
帖子
1745
精华
0
经验
1038 点
金钱
1036 ¥
注册时间
2008-3-11
发表于 2014-3-16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样的!如果能提供绕法就更方便我等菜鸟动手了。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别用3种不同内阻的胆测量幅频特性。
调整大小 1、幅频特性.JPG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diy 于 2014-3-18 13:30 编辑

对比三个特性表,用不同内阻的胆。Q值不同,高频的谐振点也不同。但低频有一个共同点,变压器在20Hz有大概40-45H的电感量,无论接什么内阻胆,次级是否开路,均能得到20Hz-3dB左右的低频。这与平时大家熟识的5K牛20Hz-1dB要求80H电感量,-3dB要求40H吻合。只是在-3dB的转折点,用低内阻胆会向下移,用6922移到8Hz,12BH7移到11Hz,6N8P或6N1移到13Hz。这移动与胆内阻与感抗并联有关。试验结论,电路内阻可以改变低频量感,但低频质感由电感量决定,40H-45H电感量的5K牛质感最好还是在20Hz-40Hz之间。

34

主题

5

好友

6823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7776
帖子
7262
精华
0
经验
6823 点
金钱
5986 ¥
注册时间
2012-7-1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4-3-18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hydiy 发表于 2014-3-18 12:57
分别用3种不同内阻的胆测量幅频特性。

有用5687 6N12之类高跨导,低内阻三极管测量的幅频特性吗?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diy 于 2014-3-18 13:59 编辑

在最上面的曲线表,胆的等效内阻Rp=2.2K。实用6922.高频的谐振点向右移且弯曲多了点,用正弦波看表现为高频端延伸到68K-3dB,用10KHz方波看项上多了几点轻微的振铃峰。在最下面的曲线表,胆的等效内阻Rp=7.7K,实用6N8P测量。高频的谐振点继续往左移并减弱。此时用正弦波看高频已延伸到83KHz-3dB且振铃峰基本在90KHz之后,用10KHz方波看基本看不到振铃,此时的高音表现最佳。曲线看上去最均衡的是中间表等效内阻Rp=5.3K,I=10mA的曲线,实测用12BH7,在实际听感中应用这条曲线三段最平衡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马飞云 发表于 2014-3-18 13:14
有用5687 6N12之类高跨导,低内阻三极管测量的幅频特性吗?

这两个胆还没有测,抽空测出来上图。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diy 于 2014-3-18 13:47 编辑
hydiy 发表于 2014-3-18 13:11
对比三个特性表,用不同内阻的胆。Q值不同,高频的谐振点也不同。但低频有一个共同点,变压器在20Hz有大概4 ...


换用0.35片厚铁芯,电感量在30H左右。虽然也可以通过电路内阻扩展20Hz低频并调出量感,只是低频质感最佳在40-60Hz之间。对小书架音箱很有利。把次级并联就成了很高品质的5K:8欧功放牛。这是后话了。

46

主题

0

好友

176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51072
帖子
2049
精华
0
经验
1762 点
金钱
1715 ¥
注册时间
2010-10-16
发表于 2014-3-1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级输出牛,电感量与分布电容问题突出,高阻抗输出牛有难度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diy 于 2014-3-18 20:31 编辑
hwj68 发表于 2014-3-18 19:28
前级输出牛,电感量与分布电容问题突出,高阻抗输出牛有难度


这个问题大家都有同感。我从测量方面看提个建议:不要把分布电容和漏感当成定值,而要当成一个变量,根据它们与电压、频率的关系建立一个积分函数。我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但如何实施要看绕制的师傅,要反复试验,不要有听别人讲如何绕法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这不靠谱。可以这样讲,任何厂商标出的曲线也只是其中的一条函数线。
估计能理解的不多了。

46

主题

0

好友

176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51072
帖子
2049
精华
0
经验
1762 点
金钱
1715 ¥
注册时间
2010-10-16
发表于 2014-3-1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业余条件下,觉得从两方面出发比较好解决
1,降低阻抗
2,撇开直流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阻抗方面。很多烧友会从教科书或老师那学到最基础的公式。如3.5K:8欧,于是用约20:1匝数比。那么初级阻抗约=(次级铜阻+8)*匝数比*匝数比+初级铜阻=3.5K.
这是最基础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入门并绕制输出牛,但它有局限性,它适合常规大众化,不适合HI-FI。甚至在HI-FI要求中这条公式不成立。
所以当入了门并绕出了变压器开声后就要寻找更精确的公式提高变压器的品质才是正理。
最常见的方式是根据设计理念画出各种等效电路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