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38
- 在线时间
- 303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0-9-7
- 阅读权限
- 70
- 精华
- 0
 
- UID
- 34674
- 帖子
- 2208
- 精华
- 0
- 经验
- 1338 点
- 金钱
- 1086 ¥
- 注册时间
- 2008-1-25
|
本帖最后由 sky_kiss 于 2013-9-13 06:48 编辑
前提,对于1969论坛里谈的太多了,现在我想聊的,不是大多数玩家谈论的用什么耦合、滤波、反馈电容,不是用什么好牛,我想谈几点在1969制作中,比这个影响更大的几点。
1、晶体管的选择与配对
1969电路,由于用于低频放大器,晶体管不需要选择截至频率很高,而且,出于电路的稳定性考虑,晶体管的放大倍数不宜过高,一般电压放大级Q4、推动级Q3的HFE不宜超过150,大管的放大倍数在100一下最好,这样1969的声音最工整,也不容易自激。我给出一个比较不错的组合,都用原装的安森美管子,Q4:2N5401、Q3:MJE340G、 大管:NJW0281G。比我搭配过的很多金封管组合好很多,全部管子价格不到30,很便宜实惠,不要迷恋所谓的金封,我手里很多 2N3055,曲线和特性与我说的管根本没法比,听感上也证实了测试结果,当然,你认为糊糊的没两头声音叫中频甜蜜,我就没办法了。
1969的大管(Q1,Q2)由于都是NPN,所以配对比较容易,一般有过有条件最好完成特性的不少于 5%配对,工作点放大倍数的配对一定要精确,一般要1%之内。如果用我说的安森美的管子,完成这个要求的配对,并不难。Q3、Q4的配对就不是很严格了,一般5%之内即可,但要注意小管的配对是左右声道对应管子的配对,也就是说,左声道的Q4与右声道的Q4特性尽量一致。
2、工作点的设定
1969电路很多朋友说电流越大约好听,我认为没必要,此电路的工作电流与供电电压,音箱阻抗有关。8欧音箱,27V供电,电流1.2A这个原设计标准非常有代表性,电流过大从仿真上,实际电路测试和听感上,并不能带来什么好处。能够改善1969电路软脚的真正做法是加大工作电压,比如35V,只有加大工作电压的前提下,提升电流才是有意义的行为,这时电流应该在1.8A,此时的输出功率在17W左右,就是发热量大了很多,要注意散热,但听感上的改善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一个影响1969音质的工作点设定是R3的阻值,这部分电路,也是1969的超级亮点,R3、RV2、C2组成自举网络,使这个电路有着丰富的偶次谐波,但R3、RV2的阻值会对音色有着巨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朋友觉得大电流好听的原因,不是电流大了好听,是你调大了电容自举反馈量增大音质才改变。我的意见,自举的反馈量过大,也不是很好,毕竟偶次谐波也是失真,虽然很好听,但解析力会下降,我提供一个经验公式 RV2/R3>5,也就是说,RV2的阻值最好大于5倍R3,如果你的电路调整完电流,测量一下这2个电阻,不是这个比值,调整一下R3,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最后要说的,是R4阻值的选择R4与RV1组成Q4的偏置电阻,调整RV1可以调整中点电压,这个大家都知道,我的意见是,R4最终的阻值取决于RV1的最终调整阻值,最理想的情况是调整R4的阻值,是RV1=R8,当然这个不是非常严格,但对听感上是有可闻的影响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完全出自于对这个经久不衰的电路的喜爱,以上抛砖引玉,望高手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