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468998
帖子
11935
精华
3
经验
12741 点
金钱
9960 ¥
注册时间
2012-2-2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2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468998
帖子
11935
精华
3
经验
12741 点
金钱
9960 ¥
注册时间
2012-2-2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满腔惆怅,无限感慨--走进王立平的音乐红楼 (ZT)
                    -------文化决定了中国民族音乐调式体系的构成。
        王立平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面对“五声音阶”构成的调式体系?换句话说,未来的《红楼梦》音乐是以中国的旋律音程展开,还是摈弃该体系,全盘照搬西方的“和声音程”展开?或者是两者有机结合?
        第二个问题更是无法回避的:这就是乐器的配置。中国民族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音质与西洋乐器及其鲜明地区别开来,其最大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于独奏,适合于抒发细腻的、东方文化中特有的情感。但无须讳言,中国民族乐器不太适合于合奏,特别是那种西方交响乐队编制式的合奏。
        前些时候,看到陈燮阳指挥着中国民族乐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心里很不是滋味。平心而论,艺术家们的演奏无可挑剔,各种乐器认真而巧妙地模仿原曲配器中的每一种西洋乐器的特色,在音域上也尽力进行了拓展,基本上还原了该曲的风格,金色大厅响起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正是这些成功的模仿和掌声深深地刺激了我:我们用不着枉自尊大,也用不着妄自菲薄。我们承认我们民族乐器先天的不足,不等于我们对其缺乏自信和自尊!汉民族文化阴柔有余阳刚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这在《红楼梦》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但这不等于我们就没有一丝阳刚之气。我想大厅里的人们最终记住的不是这惟妙惟肖的模仿,而是艺术家们那高山流水般意境的独奏曲目。
         简单地说,你模仿的越像,你自身失去的就越多。而你失去的这些,正是我们中国民族乐器引以自豪的东西,我们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第三个问题是核心问题,也就是王立平能否成功的关键:作品的音乐主题。
     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是“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是“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想这一定难坏了王立平。因为这些都是,又都不是。
        三.感动
        屏住呼吸,轻轻地按动收录机的键子。1987年的5月,由曹雪芹作词、王立平作曲、陈力、王洁实演唱的《红楼梦》歌曲,伴着夏日的清风,传入我的耳鼓。
        《序曲》奏响了。是石罄还是编钟?抑或是钟琴(久违了,识别音色的功能已经蜕化)?,深沉、厚重的音符以绵长的音频带出了陈力那银子般的、穿透力极强的哼鸣,在“场响”的作用下,空旷而寂寥。是在描绘青埂峰吧?
     是小调,阴柔的小调。旋律在主音和属音的音区里徘徊、飘飞,继而又在下属音的音区里展开了叙述。似乎在说,你知道吗?这是一个令人感慨和惆怅的故事……当旋律又漂移到主音区域时,一个令我为之惊喜和叫绝的情景出现了——在下属音上,在一个乐段结束后,王立平转调了!这个转调非同小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故事里,把西方调式体系中的功能自如而自信地加以运用,天才!
        叙述在继续,转调后的旋律依然充溢着浓重的感慨和惆怅,只不过它是用器乐来进行演绎的。哦,听出来了,有二胡,有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旋律性很强但音域相对狭窄的二胡能承载如此厚重的红楼底蕴吗?王立平怎样解决?敢用小提琴吗?任何一个作曲者在为乐曲配器时,一旦碰到二胡和小提琴狭路相逢的尴尬局面,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它们的音色既相近又排斥,稍有不慎,便会两败俱伤,而配器者也将遭到圈内圈外音乐人的一致耻笑!
        出现了,小提琴和二胡一起出现了!一样的旋律,王立平将小提琴的音域置于二胡高八度的位置上,在乐曲的高潮处,小提琴的高亢的音符与华夏的二胡深沉和谐地融为一体,与中国的弹拨乐器融为一体,与中国大鼓、钹融为一体,成功地营造出20世纪80年代视角的红楼主题——满腔惆怅,无限感慨!
        旋律结束了——哦,还没有结束,古筝抹出一个叹息似的滑音,滑音的尾音和主音构成了大三度!这个结尾太棒了!哦,还没有结束,一声沉闷、结实的锣音猛然响起……
        哦,这是大厦将倾的先兆,是这个诗礼簪缨族的丧钟![/td][/tr][/table]一首又一首,王立平终于把我完完全全地带进了他用音符和旋律所构筑的红楼世界:深情而沉郁的《红豆曲》,以男女两个声别依次演唱,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凄清而伤感的《紫菱洲》以竹笛咏叹,古筝宣叙,秋风萧瑟、别情依依;《叹香菱》凄苦委婉,《枉凝眉》如诉如泣,《分骨肉》千里东风、对天长哭……
        《秋窗风雨夕》里的琵琶和古琴用的好,时断时续的音符滴滴答答,仿佛是那黄昏的秋雨滴落在纱窗的窗棂和绿纱上!旋律也好,十六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连接,把颦儿外静内动的心绪与缠绵的秋雨交织在一起,分不出哪滴是雨,哪滴是泪……是啊,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此情此景,就是一个阳刚气十足的男人,也不免会心生惆怅,更况颦儿?
        旋律突然活跃起来,清脆的弹拨乐器响了,怎么节奏如此富有弹性?哦,是《聪明累》!总算盼到了。这真是“见凤姐,恨凤姐,没有凤姐想凤姐”!近乎轻快的节奏,近乎活波的旋律,王立平要表现什么?还有上滑音、下滑音——哦,是讥讽,是警世。难得的大调,但旋律的走向具有鲜明的小调倾向……总于回归了,在进入“呼喇喇似大厦倾”时,旋律回归大调,悲伤的色彩终于显现——王立平为王熙凤设计了大调的悲伤,谁让你是脂粉堆里的英雄?
        听,是《题帕三绝》。王立平看了多少遍红楼啊?简直钻到林姑娘心里去了!悲喜交集,浮想联翩;有羞涩,有感慨,有惆怅,有追思……赠帕、题帕是宝黛爱情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王立平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几乎调动了所有能够体现主题的动机与乐汇:曲折的旋律,大量的装饰音,恰到好处的休止……在第三乐句,色彩凸现明朗,我的眼前浮现出我想象中的潇湘子——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
        一副板,三根弦。《好了歌》令我思绪万千。略显沙哑的、几近自然本嗓的音色,这是王洁实吗?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从雪芹创作《好了歌》到今天的200多年里,有多少人继续在这条路上奋然前行!他们以王熙凤等人为光辉榜样,将王熙凤精神发扬光大,创造出惊人的“业绩”!而最后的结局却几乎都如歌中所唱。歌声渐渐弱下去,弱下去,跛足道人远去了,带着世人诸多的梦想远去了……
         我的心脏突然莫名其妙地疾跳不已,我在等什么?
         响起来了,响起来了!无尽的东风掀起柔曼的绣帘,漫天飞舞的落花,在我的企盼中载着忧伤凄然飘来……
         以女声齐唱开始,然后突然闪出林黛玉的自述,就像一个新锐导演的蒙太奇,在大全景的交代后,突然给你一个大特写,令你为之一振!男声部出现了,与女声部构成了与女独相对应的复调。哦,“独倚花锄”一句,是由男声部演唱的,构思绝妙!王立平是否在以此暗示,这是宝玉对黛玉的怜惜?
        接近高潮了,接近高潮了,旋律进入下一乐段,“问天”的主题出现了!陈力的演唱已近乎嘶喊——“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与她的嘶喊同时出现的,是乐队的大全奏。中国大鼓啊,你也在为颦儿的痛苦,添上一声声愤怒的狂吼;由西洋音乐体系的和声构成的复调,以哼鸣的方式,深化了“问天”的意蕴。当“问天”乐句第二次出现时,我捂住自己的胸口……这是一个大曲子。曲式结构复杂而又严谨:A_B_C_D_C(变奏)_A_D _C,特别是A段的反复出现,使全曲带有鲜明的回旋曲特色,曲折逶迤,重峦叠嶂,将颦儿那一腔惆怅宣泄得淋漓酣畅。
       《葬花吟》是《红楼梦》音乐的核心形象,是确立整个音乐内部结构的奠基石。《葬花吟》音乐形象的确立,为整个音乐的展开铺平了道路。王立平忠实体现《红楼梦》原著的意旨,同时,又以当代人的视角,将“叹花”提升到“问天”这一人文高度,在昨天与今天之间,架起一座精致典雅的天籁之桥,为当代人解读红楼,提供了听觉意义上的范本。
        咔,磁带停止了转动。一种极为罕见的、久违了的感觉,强烈地揉搓着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那是造物主对人类的恩赐——感动。
        在我的记忆中,有此种感动的经历只有二次,一次是听到《命运交响曲》第二主题,一次是听到《玛丽诺之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2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468998
帖子
11935
精华
3
经验
12741 点
金钱
9960 ¥
注册时间
2012-2-2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听管弦乐的《金蛇狂舞》,我一口气买下了它的“风” 、“雅” 、“颂”三张碟,为的只是要找回当年看《聂耳》电影时的一点记忆。
       由唐建平改编创作,谭利华指挥中央乐团演奏的这首《金蛇狂舞》,是一首从头至尾都以全部感情投入演奏的音乐,可惜才区区5分16秒,简直是稍纵即逝,真希望它能再长一点。
       和听民乐合奏曲采取“老六板”A、B、C、B循环体结构不同的是,管弦乐曲《金蛇狂舞》被改编为节奏分明的三段,从而具有更鲜明的节奏及热烈气氛。
       第一段,由小号率先吹出四小节充满感召力的强音旋律,随后打击乐、铜管、弦乐齐头跟进,奏出一连串重复跳进的五度音程,情绪热烈高昂而洋溢欢腾的气氛。随后,乐团高调奏出主旋律,由于打击乐器刻意强调了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重音,并和长、短笛及弦乐低音形成由弱渐强的对比,继而为第二段的华彩抒情埋下伏笔。
       乐曲进入第二段时,旋律在双簧管的吹奏下被陡然放慢速度而转为舒展流畅,并将主旋律中的“61” 易为“62” ,从而为本段旋律的进一步展开及变奏作了妙绝的铺垫。弦乐则以高一个八度音跟进唱和,由于和第一段音乐的快速节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加之变奏形式延伸为歌唱性的主题,因此这一段旋律十分柔美、抒情而令人心旷神怡,清新中渗出的柔和极具有感染力。
       在重复性旋律的演奏中,铜管、木管、打击乐鱼贯融入,并从力度上有所更进一步的强调和加重,其中长号的音色浑厚而璀灿,继而形成了整段音乐最富于韵味的华彩高潮。
       如果说,前两段音乐分别以各自截然不同的节奏气氛刻画了《金蛇狂舞》的“舞”字。那么第三段则主要体现在一个“狂”字上。本段旋律采用了“螺蛳结顶”的曲调手法,其上下对句的对答形式较之第一段更为浓墨重彩。句幅亦逐层减缩十二分的鲜活,其欢腾愉悦的情绪愈来愈高涨,中国音乐中线条清晰及刚柔合一的民族特色,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令人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99

主题

5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515
帖子
30374
精华
22
经验
16964 点
金钱
8774 ¥
注册时间
2004-9-7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2-9-22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绝版碟,整碟选曲经典,由于乐队编制不大,所以各乐器的摆位十分清晰。第一曲的,女声嗓音清纯并 ...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8-19 16:18


这张碟相当不错,特别喜欢那首鸟语春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