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主题

0

好友

112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301
帖子
1129
精华
2
经验
1126 点
金钱
861 ¥
注册时间
2004-8-25
发表于 2012-4-2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6DJ8 的一致性确实比较差        

不过喇叭花的ECC88一致性相当好
nnrainbow 发表于 2012-4-21 19:56


呵呵 没讲对完 吹喇叭是精选管  但他还不是参数最平衡的那只!

46

主题

2

好友

183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9129
帖子
1763
精华
0
经验
1839 点
金钱
1688 ¥
注册时间
2006-5-4
发表于 2012-4-2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没讲对完 吹喇叭是精选管  但他还不是参数最平衡的那只!
小陈 发表于 2012-4-21 20:13



   
更好的就没玩过了            

觉得喇叭的性价比高  又容易找到, 试过几个   一致性都不错的

1

主题

0

好友

14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821
帖子
82
精华
0
经验
148 点
金钱
81 ¥
注册时间
2004-10-13
发表于 2012-4-2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lydamfe 于 2012-4-21 20:31 编辑

吹喇叭的ECC88我也有,这样的精选管确实物有所值。要是在国内也这样精选的话,发烧友不见得认可,还不如多上点广告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2-4-2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5# 柳暗花明
谢谢柳兄,明白了。

5

主题

0

好友

28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64460
帖子
274
精华
0
经验
289 点
金钱
278 ¥
注册时间
2011-10-24
发表于 2012-4-22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vtristar 于 2012-4-22 01:27 编辑

回复 97# octflower

差分电路要求电路对称,故放大管,屏阻取值相同。而长尾倒相为使下管输出与上管相同,由于阴极电阻不能太大,如10K左右,故上下管屏阻取值不同,上管略小,可再加平衡电阻细调。差分放大的优点,由于大阴极电阻存在,深度电流负反馈,虽然二臂输入有误差,而输出二臂误差很大减小。当然也减小了由于二个管子存在的误差,因此选管5%以内可以了。

1

主题

0

好友

14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821
帖子
82
精华
0
经验
148 点
金钱
81 ¥
注册时间
2004-10-13
发表于 2012-4-22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更精确的配对,你会觉得更好吧,呵呵呵

5

主题

0

好友

28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64460
帖子
274
精华
0
经验
289 点
金钱
278 ¥
注册时间
2011-10-24
发表于 2012-4-22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vtristar 于 2012-4-22 03:13 编辑

关於长尾倒相,我看到国内较早介绍在50年代,有学者介绍栅地倒相电路,有实验数据。1959 年 Mullard 推出长尾倒相电路,用ECC83 (12AX7)做倒相管,阴极电阻 68K,二个屏阻100K相同,所谓长尾用高阻 47K以上,国内那位学者也是研究 50K以上。用高M管倒相可用高阻。如著名的 BOGEN 功放与 Mullard 相似。二个屏阻可取值相同,因为Rk 47k 以上够大。对於采用中M管倒相,如 Marantz, EICO, Rk 不超过 18K,这时上下屏阻取值阻不同,以达到上下管输出幅度一致。以后在海外称为长尾倒相Mullard circuit, 称屏阴倒相为 Williamson circuit。这二种倒相在 50,60 年代成为 HIFI 功放的主流电路直至今日。 受石机影响,今日出现了全差分电路推挽功放。因此三种电路型式,使 DIY 有更多的探索追求。

15

主题

0

好友

153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46508
帖子
1330
精华
1
经验
1538 点
金钱
1361 ¥
注册时间
2010-10-3

新人进步

发表于 2012-4-22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2# octflower

看了德根EL156曲线,确实比束射管更均匀些,而且推动很容易,和小功率五级管EL84有点相似

搜索了一下,好像用这个管大都是做单端,做推挽的很少,理论上用这个管做推挽也可以比Kt系列更优秀


但是厂方PDF,推荐工作状态,EL156 AB类推挽 屏压600V 第二栅压 300V或者350V 负载8K左右 输出功率65W-80W 失真系数是4%

而Kt88 AB类推挽  屏压552V 镰栅压300V 负载4.5K,输出100W 失真系数是2.5%

看数据有点迷茫··呵呵

1

主题

0

好友

14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821
帖子
82
精华
0
经验
148 点
金钱
81 ¥
注册时间
2004-10-13
发表于 2012-4-23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极管和拇指管其实是电子管里面生产难度最大的,束射管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你没看到现在功率管当中产量最大的就是束射管?(EL34除外,它主要用于吉他放大器,还有5881也是的)

372

主题

1

好友

447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62
帖子
5660
精华
0
经验
4476 点
金钱
3283 ¥
注册时间
2004-4-26
发表于 2012-4-2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子配对,都是测试屏流的,个人以为放大管的放大系数,功率管的跨导才更关键。 管子在电路里面不是单纯通过电流的。

140

主题

0

好友

612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154
帖子
6535
精华
0
经验
6122 点
金钱
6370 ¥
注册时间
2007-11-9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2-4-24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子配对,都是测试屏流的,个人以为放大管的放大系数,功率管的跨导才更关键。 管子在电路里面不是单纯通过 ...
sjh327 发表于 2012-4-24 08:13


沈兄好  我想学你自己做个测试仪 请问 两头带插头的跳线(貌似是香蕉头) 和配套的插座哪里有

372

主题

1

好友

447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62
帖子
5660
精华
0
经验
4476 点
金钱
3283 ¥
注册时间
2004-4-26
发表于 2012-4-24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 octflower


    淘宝上很多的,搜下 香蕉插座 就可以,配套的插头也有,找厂家直销的购买,品质能有保证。

140

主题

0

好友

612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154
帖子
6535
精华
0
经验
6122 点
金钱
6370 ¥
注册时间
2007-11-9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2-4-24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octflower


    淘宝上很多的,搜下 香蕉插座 就可以,配套的插头也有,找厂家直销的购买,品质 ...
sjh327 发表于 2012-4-24 09:28



你那有高压可调稳压电源套件吗  我要求是50-150V  50MA 基本就够了   覆盖大部分的电压管测试  功率管就算了

372

主题

1

好友

447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62
帖子
5660
精华
0
经验
4476 点
金钱
3283 ¥
注册时间
2004-4-26
发表于 2012-4-2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3# octflower


    我自己测试用的马蒂斯简化电源,性能很好,固定输出250V,6N11,6N6,6N5这样管子电压另加稳压。可调的高压电源可靠性一直不放心,所以晶体管的没有搞。 全电子管的体积又太大,不太实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