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zzclassics 于 2013-1-2 21:40 编辑

以下是电路图和仿真结果。输入信号是20KHz, 0.76Vp.
JC2012_DarlingTonTIP122_2_sch.GIF

在分相管C级和E级得到的信号波形。

JC2012_DarlingTonTIP122_2_Analysis2.GIF

输出上管的输入来自Q2C和中点之间的压降,而输出下管的输入信号来自Q2E和地之间的压降。你会发现这两个信号,在去除直流成分后,是相反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Q2C级和E级得到的信号波形是反相的,所以Q2又可被称为分相管。理论上分相管工作于甲类状态,输出的信号可以做到完全对称无失真。这是这种单管分相结构的特点与优势。但是实际上这个分相管的负载并非一个线性的电阻,而是非线性工作的晶体管放大元件,也即末级放大管。它的引入需要从分相管所在的推动级攫取电流,因此改变了分相器的工作点,因此也引入了失真。有两个办法减小这个失真。其一使末级管工作在线性最好的甲类状态。其二减小末级管攫取的电流。JC2012电路采用的是减小末级管攫取的电流的方法。
JC2012_DarlingTonTIP122_2_Analysis1.GIF

仿真显示以上电路20KHz信号的失真不到0.1%,而且主要是二次谐波失真。

1

主题

0

好友

2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9301
帖子
248
精华
0
经验
223 点
金钱
222 ¥
注册时间
2007-10-23
发表于 2013-1-2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解答!
您的这个帖子我看了很久,没看出跟1969有什么本质区别。
直到看见后面的图(不是图1)才明白过来。
没想到这样的设计能出这么好的结果。
建议:
双极型管存在基极电流,这就决定了C、E电流之和不可能为零(完全一致)。能否试试换成场管?
我觉得本电路可以把开环增益牺牲一些,因为我建议配前级。
这个电路输入端音源切换时C1两段有电流有突变现象,所以不适合从音源切换电路直接。
增加前级可以消除这个毛病,同时也降低了后级的增益要求。但是还不能解决开机冲击。

92

主题

1

好友

383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BG5FBR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552
帖子
3959
精华
0
经验
3835 点
金钱
3603 ¥
注册时间
2004-12-30
发表于 2013-1-3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才能得到这样成套的pcb?

1

主题

0

好友

2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9301
帖子
248
精华
0
经验
223 点
金钱
222 ¥
注册时间
2007-10-23
发表于 2013-1-3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反放大增益相差很大,会导致方波的上升和下降斜率不一致。
当然在音频范围内影响甚微,这是输出管采用同极性器件的通病。
但是这个特征不会发生在甲类状态下,因为相互抵消。

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9# 凝滞的思绪
PCB开了板的。去套包搜索JC2012功放就能找到。

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8# zltzzllttt

兄弟所言极是。末级的确可以使用场管。实验发现使用场管的热稳定性要好些。基本不用太费力去做热补偿。这个447楼电路增益只有16倍不到,配个前级将会极大提高其对音源的适应性。这个放大器本身开关时候的冲击是很小的,不注意的话基本不被觉察。

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0# zltzzllttt

输出使用同极性管如何导致正反放大增益差异? 兄弟可否详述一下. 在下愿闻其详.

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以为该电路的正负半周放大的不对称并非末级使用准互补同极性器件所导致。如果使用一个变压器做分相器推动末级,可以得到完全对称的输出. 但我认为分相器和末级的这种搭配是该电路具有优秀听感(好声)的最重要原因.这种电路架构产生的失真主要是二次谐波. 听感与奇次谐波的交越失真有天壤之别.

具体分析可见 再谈1969好声的秘密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595816

1

主题

0

好友

2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9301
帖子
248
精华
0
经验
223 点
金钱
222 ¥
注册时间
2007-10-23
发表于 2013-1-4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ltzzllttt 于 2013-1-4 17:03 编辑

回复 483# jazzclassics
下半波的开环增益:输入极B值×下臂功率管与负载的组合B值
上半波的开环增益:输入极B值×电压放大级B值
放大路径差异很大,而且频响不同。

您的音源切换冲击不明显可能是信号内阻比较小。

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5# zltzzllttt
我认为这个电路末级是没有电压增益的。
这个电路切入、切出输入音源的时候是没有冲击的。因为C1的存在,这样的切换根本不会影响到输入级的直流工作点,因此也没有冲击。倒是在接入主电源时候有一个建立直流工作点的过程,主要是会通过喇叭形成的回路对C7充电。这个对喇叭是有冲击的,但是这种初始建立工作点的过程产生的输出信号基本是次声波,对听感没影响的。

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zzclassics 于 2013-1-9 22:24 编辑

最近有人问PNP管输出的1969。我就在这里给个电路。

这种电路之前也有人做过的,效果据说非常不错!仿真显示失真很小,在0.05%左右。实际应用时候R1用一个470欧姆2-5W左右的线绕电位器。
JLH1969BJT_PNP.gif

输出及失真分析
JLH1969BJT_PNP_10KhzOutPut.GIF

JLH1969BJT_PNP_10KhzFFT.gif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3-1-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有人问PNP管输出的1969。我就在这里给个电路。

这种电路之前也有人做过的,效果据说非常不错!仿真显 ...
jazzclassics 发表于 2013-1-9 22:22

输出管发射极电阻是否多余呢?

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8# doctorqianbing

这个输出的射极电阻有稳定末级放大管工作点的作用。当然如果机器工作在纯甲电流又调整合适的话这两个电阻是可以取消的。

末级放大管的输入电阻R7/R13倒是完全可以取消。我是为了方便末级并管和更换场管做输出管才加上的。

51

主题

0

好友

134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47730
帖子
483
精华
0
经验
134 点
金钱
81 ¥
注册时间
2012-11-29
发表于 2013-1-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狼牙棒


    您这个鹰文我看懂了,就是挺费劲,呵呵

4

主题

1

好友

190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9215
帖子
248
精华
0
经验
190 点
金钱
186 ¥
注册时间
2010-6-8
发表于 2013-1-18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0# 夜公好龙


    我想,1969在电源滤波有1万UF的话基本没有交流声了,那么在这2012版在大管供电就用电容滤波,大管后面就用稳压电源,这样制作会简单些,发热更少,效率更高,楼主你说呢

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路结构上,JC2012继承了1969电路结构简单的优点,只有三级放大。 但是JC2012和JLH1969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它们的输入级对电源纹波抑制较弱。而且电压放大级没有恒流源,因此对电源电压比较敏感。因此这个电路对电源要求比较高一点。电源电压的高低会影响末级静态电流的大小。因此这个电路做乙类放大器是必须稳压的。如果稳压想绕过末级放大而直接加到输入级和电压放大级,那么电路就要大改,不太容易实现。所以个人认为还是直接稳压电源给整个放大器供电好一点。有关JC2012的稳压电源我在前面帖子里已经有介绍。这个不仅是为了减小噪声,而且也是该放大器低失真的保障。
头像被屏蔽

64

主题

2

好友

1541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伪大侠

UID
469094
帖子
1552
精华
0
经验
1541 点
金钱
1537 ¥
注册时间
2012-2-3
发表于 2013-1-19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主题

1

好友

58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0194
帖子
607
精华
0
经验
585 点
金钱
575 ¥
注册时间
2007-3-15
发表于 2013-1-20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将C9连接R11和R1的节点移动R11和R1连线的中间.等效的原理图如下:


这个图是做理论验证用的Prototype图
...
jazzclassics 发表于 2012-4-28 11:54


请问R7,R13的0.1R是什么作用?能否去掉?

32

主题

16

好友

169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http://shop70120772.taobao.com

Rank: 6Rank: 6

UID
326374
帖子
1617
精华
0
经验
1695 点
金钱
1648 ¥
注册时间
2011-4-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4# 6sn7

末级不并管,这个电阻就没什么作用了,反而降低转换速率。
末级并管的时候,管子放大特性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输入串联电阻可以起到匀流的作用,使得并联的管子平均分担负载电流。因此做仿真的时候往往把这个电阻设置在很低的阻值(零点几欧姆)。实际制作采用达林顿末级的管子这个电阻取值几十到一百几十欧姆。

11

主题

0

好友

8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40653
帖子
183
精华
0
经验
81 点
金钱
121 ¥
注册时间
2012-11-3
发表于 2013-1-20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翻译出来参考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9-28 09:20 , Processed in 0.12972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