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主题

1

好友

29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学生

Rank: 4

UID
393011
帖子
388
精华
0
经验
291 点
金钱
284 ¥
注册时间
2011-9-7
发表于 2012-3-1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做的太漂亮啦,不过用铜皮包变压器似乎不是太有效,不能屏蔽磁场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roac1sc 于 2012-3-18 14:50 编辑

主滤波,匈牙利产。。。对小日本的东西不感冒。。。40v的比35v的“尼康”GU还贵20块。。。
IMG_3846.jpg
IMG_3847.jpg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利普021,朔料皮变BC的了。。。 ,奥地利产。。。
IMG_3842.jpg
IMG_3843.jpg

10

主题

5

好友

53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小兵

Rank: 5Rank: 5

UID
233782
帖子
668
精华
0
经验
531 点
金钱
527 ¥
注册时间
2010-8-27
发表于 2012-3-1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proac1sc
这种非密封的牛据说是Talema,阿三(印度工厂)生产的。价格和密封牛比相对便宜些,效果远不如爱尔兰原产的密封牛好。同样的价格还不如国内定制一个高品质的密封牛。

10

主题

5

好友

53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小兵

Rank: 5Rank: 5

UID
233782
帖子
668
精华
0
经验
531 点
金钱
527 ¥
注册时间
2010-8-27
发表于 2012-3-18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这种非密封Talema牛,据说是Talema阿三工厂生产的,效果远不如Talema爱尔兰原产的密封灌装的好。所以不要迷恋Talema,他也只是个传说。

33

主题

17

好友

158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69406
帖子
1853
精华
0
经验
1584 点
金钱
1568 ¥
注册时间
2010-12-7
发表于 2012-3-18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lz在太空做机, 又黑, 又慢!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roac1sc 于 2012-3-18 14:38 编辑

回复 85# stmc9099
其实就是一个罩子的区别, 有个罩子自然会好点...不过想自己做罩子,省2包烟多好...
talema-2.JPG
talema.JPG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6# 33x
相信细节决定成败。。。。。。

1

主题

1

好友

31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6835
帖子
384
精华
0
经验
318 点
金钱
318 ¥
注册时间
2007-9-5
发表于 2012-3-19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哥不是个传说

281

主题

0

好友

53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22447
帖子
4325
精华
0
经验
539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11-4-21
发表于 2012-3-2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线路板很不错。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3850.jpg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roac1sc 于 2012-3-24 11:40 编辑

这么长时间没写听感和制作心得,就是等元件老化和作一些调试...现在经过了一个多礼拜基本24小时不关机后,也比较稳定了,先写一些制作的心得吧......
1、牛的选用,用你用的起最好的环牛吧。25v-30va双输出18v就好,0.8a左右的电流,大了都不好。。。我现在用的rs的30va/18v感觉非常好。。。
2、一定要用正品的317/337,试了LT和NS的,感觉NS比LT好,不过NS贵点。至于配对对DIY来说也是个“传说”,没上K的量可能配不了几对出来。。。除了MBL能做到以外,还是老老实实用可调电阻吧。。。但是不知道MBL是严格配对还是随便抓上去就用,没机会没量过原机。。。原机没用可调电阻,这是个“迷”。。。
3、4007和4148最后用的威势和飞兆的,保证正品的情况下感觉差别不大,不过不装4148差别还是满大的。。。
做好上面3点是不会出现“怪声”的保证。。
IMG_3983.jpg
IMG_3984.jpg
IMG_3985.jpg
IMG_3986.jpg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roac1sc 于 2012-3-24 11:42 编辑

关于电容的选择,最好按原机搬上去在按自己的CD,后级作相应的选择。。。
小电容基本都是照抄了,主要在大滤波做了一下调试。。。
10000的电容试了普通尼康50V〈国产江海50V〈力发63V〈西门子EPCOS40v,最后用了西门子EPCOS,本来再想试下尼康GU的,一是买不到尼康GU35V原机一样的电容,看原机图绝对不是25*45的这款。。。50V的嘛价格还可以(160一对还要乘17%),感觉小日本的电容跟日本车一样,出来的声音单薄的很,所以就放弃尼康GU了。上面四款电容中,表现最差的是普通尼康,中频还马马呼呼;其实我是很喜欢力发的,不过用这里感觉有点冲了,中频女生有点不够甜,娇滴滴感觉没出来;可以说最划算的是江海电容,表现中规中矩,价格也就40不到一对,上次电子城江海柜台顺带的,也就想那么一试,没想到效果是那么好。。。声音平衡,高飚的上低沉的深,密度也很大,声场也很宽,现场感也非常不错,中频磁性也很足啊。。。等拿到西门子我都有点舍不得把它拿下来。。。上了西门子,通电刚开声有点失望啊。。。总体声音好像有点暗了,不够靓丽了。。。150多块打水漂了。。。但是mbl老款都用这牌子啊。。。怎么会 ,功放关掉,褒下再说。。。。。。
原装的也不一定是泥坑的电容。。。
GEDC0644-1.jpg
GEDC0658-1.jpg
images.jpg
头像被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397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374732
帖子
83
精华
0
经验
-397 点
金钱
63 ¥
注册时间
2011-8-3
发表于 2012-3-2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3

主题

0

好友

109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4686
帖子
1541
精华
0
经验
1090 点
金钱
1076 ¥
注册时间
2007-7-15
发表于 2012-3-24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子漂亮,手工一流。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转载...
在人聲的質感上,No. 32XL就像一件木雕,打磨得最精細,還泛著亮光。Sonata則沒有打磨得那麼細,還能顯出木頭的原始質感。6010的質感很難與二者比較,感覺上好像是用另一種比較鬆軟的木頭去雕刻的,質感溫潤些。
Mark Levinson、Gryphon與mbl分別為美國、丹麥以及德國的產品,而No. 32XL、Sonata、6010這三部前級都是各家頂級產品,也是市場上各方之霸。它們是否代表著這三個地方的不同人文背景與科技成就?或者,這三部前級也代表著這三個國家的人對聲音的不同認知?也許我用「代表」這個字眼並不恰當,畢竟它們只是三家音響公司而已,不一定能夠具有那麼高的代表性。
三部售價加起來要一百多萬
不過,當我在比較這三部前級時,這二個問題卻不斷的出現在我腦海中,我也嘗試著把我所聽到的聲音與我所認識的這三位主其事者(Mark Glazier、Flemming Rasmussen與Wolfgang Meletzky)作連結。其結果到底如何呢?我能夠找到多少相關的答案呢?這些都是有趣的話題,不僅我感興趣,我相信讀者們也想知道。
這三部前級的售價大約多少呢?Mark Levinson的定價大都以美金價格乘以40倍,依此算來No. 32XL一部大約要台幣五、六十萬。Sonata定價也要一萬多美金,此間代理商為了抗衡水貨的不公平競爭,不願意公開報價,只強調真正成交價與水貨差不多。6010則從我十年前買它四十幾萬台幣開始,一直到現在的實際成交價好像都沒大幅變動。當然,這三部前級的實際售價還是以成交價為準,在此我僅提一個參考數字,好讓您在閱讀這篇比較時有個譜。
這種比較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
要為這麼貴的三部前級作比較,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很難。為什麼?三部前級當然都有他們自己的聲音特色,任誰一聽也分辨得出來,所以我說很簡單。至於難在哪裡呢?難在要如何盡顯這三部的特色,而又不會因為自身主觀的好惡而誤導了讀者們對它們的判斷,從而讓此間代理商認為論壇故意偏袒哪一方。這個難,就難在吃力不討好。
話雖如此,我還是很有興趣為這三部前級分個究竟(非分個高下),因為這種機會實在太少了。這次,是剛好湊巧No. 32XL與Sonata都同時在我家中出現,如果我放過這個比較的機會,豈不是太可惜了。說不定,全世界的音響類雜誌也祇出現過這麼一次機會而已。
以二對喇叭作定稿標準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我利用平常聽音樂的時間,把這三部前級的個別表現紀錄下來,為以後想買這三部前級的人提供參考的資料。在試聽比較時,定稿的訊源採用Vimak數位系統,後級則是Pass Labs X-350。喇叭用了二對,要試音質、音色時我以B&W 803N為準,試低頻表現時則用Mirage M-1。為什麼要這麼用呢?因為803N的低頻量感在我家中無法讓我很放心的作為參考,這會影響到包括音場、低頻段量感分布與控制力等項目,而M-1在音質音色上的表現(尤其是小提琴的表現)又不如803N,所以我才採取這種折衷方式。
二部是未Run過的新品
除此之外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這三部前級中,只有6010是我長時使用的器材,而No. 32XL與Sonata送到我家時還是新品,就像樹上青澀採摘下來的香蕉或芒果,還需要放置一段時間來熟化才能發出芳香的味道。所以,在看我所寫的比較時,您還要把這個因素加進去,這樣才會比較客觀。
對於這三部前級的外觀,我想音響迷各有愛好。我可以把No. 32XL比喻成傑出的現代派金屬塊雕塑,Sonata是具有丹麥傢俱風格的藝術品,6010則是傳統德國紮實的高級名品。它們的造型各有其特點,也會散發出不同的魅力。當您與它們相遇時,您本身的個性與品味將會決定您的最終選擇。
在操控性上,三部都可以遙控,不過方式各異。論功能的複雜,No. 32XL當然居首,若論聽音樂時的實用性,Sonata與6010也都能夠滿足所有需求。在音響迷最關心的音量控制方面,No. 32XL採用了精密達0.1dB/一段的電子控制,而Sonata與6010則採用傳統馬達驅動電位器的方式。
在供電方面,No. 32XL與Sonata都採電源分離供應,6010則是傳統電源安置在主機體內的設計。No. 32XL與Sonata都強調二聲道完全分離供電,6010則沒有特別強調供電方式。至於在內部線路方面,三者都強調無微不至的考量與以音樂唯依歸的微調,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
三位主事者的個性
說過三部前級的外觀之後,我要提到他們三位主其事者。這三位中,我與Mark Glazier以及Wolfgang Meletzky接觸的機會比較多,這二家工廠我也去參觀過。Flemming Rasmussen起碼見過五、六次面,但是還沒有熟到瞭解其個性的地步。就我個人的看法,Mark Glazier對任何事情的要求之高已經到了挑剔的地步,無論是開發表會主講者的內容有誤,或是在餐廳吃飯時侍者拿錯酒杯,他都會很有禮貌但又堅定的提出改正要求。Wolfgang Meletzky則是很固執的實事求是派,從他用OP來做最貴的前級,以及他堅持對低頻表現的看法中,您可以充分看出他的有所堅持。但是在他慢條斯理、彬彬有禮的談吐中,您無法想像他是跆拳道高手以及越野賽車選手。Flemming Rasmussen的身材高大魁武,設計出來的後級體積不大重量卻沉得像鐵塊,而且他竟然是學美術設計出身。這三個人的個性互異,不過其共通點就是品味高於常人,還有就是對事情的高度執著。
或許,這麼簡單的描述無法使您對他們與器材之間產生足夠的聯想,也無法因此而聯想到三者的聲音表現。不過,在他們三個人意志力充分貫徹下產生的這三部頂級前級,其聲音以及品質的表現卻是無庸置疑。您所要考慮的,可能只是它們與喇叭、空間的搭配而已。
以下,我要以各種比喻來逐項說明它們三者在「音響二十要」方面的異同。我無意為它們分出高下,因為這三者都是非常傑出的產品,吹毛求疵的論高下在此時反而顯得小氣。我想做的只是盡量描繪您所能看得懂的圖像而已。
首先,我想要為這三部前級找出一個貼切的「音質」全景,也就是它們給人的第一眼印象。
以Sharpness來比喻音質
我想如果拿影像來比喻,6010就像我們把Sharpness數值調得最低,影像邊緣很柔,不過卻有一點點不夠銳利。Sonata則是把Sharpness的數值調得比較高,影像很鮮明,線條很凝聚。No. 32XL的鮮明度比Sonata低一點點。這三者的Sharpness數值都在標準值以內,但是表現出來的風情卻各異。
再來,我想以色彩的感覺來形容這三部前級的「音色」。Sonata就像是把三槍投影機的色彩調得很飽和來看現代畫作品,6010則是色彩調得很飽和去看廿世紀以前的作品,No. 32XL則沒有調得那麼飽和去看現代畫作品。這三種色彩感覺都會給予人不同的情感共鳴,就看您喜歡的是哪一種而已。
不同的汽車懸吊系統
接下來我要以汽車的懸吊系統來比喻「高、中、低頻段量感的分佈與控制力」中的低頻段表現。6010是德國產品,但是它在這方面反而像是美國大車的懸吊,鬆軟而舒適。No. 32XL反而像日本高級車,懸吊比美國車更結實,但還沒有德國車那麼結實。Sonata則像德國車的懸吊,平常覺得比較硬,不過加速過彎時就會發現其好處。
而在高頻段與中頻段的綜合表現上,No. 32XL與Sonata就像歐美女性,大方精確而爽直,6010則像中國女性,大方之外還另有一種嫵媚的溫柔。至於量感的差異,6010的中頻與低頻量感最多,No. 32XL與Sonata則接近。
在「音場表現」方面,這三部都像是家庭150吋大銀幕投影,大得過癮,而且就像高級三槍投影機加了優秀的倍頻掃描,可以把畫面的層次感與深度感以及物體的立體感充分表現出來。
就像建築工地的打樁
「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要如何來表示呢?先說重量感,Sonata就像建築工地打樁的鐵塊昇得最高落下,No. 32XL次之,6010再次之,不過三者之間的差距並不太大。在密度方面,No. 32XL與Sonata像花生油,6010則像橄欖油,濃稠度相差不大,但是感覺不同。
「透明感」的差異又在哪裡呢?三者的透明感都像是台北國家音樂廳的燈火輝煌,6010是把調光器調得稍暗些,No. 32XL稍亮些,Sonata則再稍亮些。不過新的6010在透明感的亮度上已經比我的還要亮些。
「層次感」呢?No. 32XL與Sonata都像萊卡相機拍出來的層次感,而6010就像同樣的畫面以手繪表現。二者之間的味道與感受不同。
聚焦與三槍匯聚
在「定位感」方面,No. 32XL就像三槍投影機的聚焦與匯聚都處在最佳狀態下,Sonata與6010則是聚焦在最佳狀態,但匯聚卻比較鬆。
要如何來傳達我對「活生感」的體會呢?三者都是活潑中帶著沉穩,那是成熟的活潑,而非年輕不夠穩重的活潑。如果要比年齡,則6010是其中最成熟的,它具有成熟的風韻。而No.32XL與Sonata則具有較年輕的朝氣。
「結像力與形體感」在三者之中很容易分辨出來。以結像力而言,三者不分軒輊,聲音都很實體,不會空虛。而在形體感方面,No. 32XL是男體操選手的形體,Sonata是拳擊手的形體,6010則是豐腴女性的形體。
「解析力」方面三者都類似。以電視來比喻,三者都具有500條的解析力,不過No. 32XL與Sonata是19吋電視,因為螢幕小而會感到解析力比較強。6010則是26吋電視,不過新的6010在解析力方面已經提昇很多,這點讀者不可不察。
三種名車的感受
「速度感與暫態反應」中,Sonata像BMW,6010像Benz,No. 32XL像Jaguar。「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三者都具有一致的表現,微弱的強弱對比很清楚,寬幅的大動態對比也很好。「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方面,6010在人聲的比例上較No. 32XL、Sonata還大些,基本上三者的各種比例都很勻稱,沒任何問題。
接下來要說到比較複雜的「樂器與人聲的質感空氣感」。整體而言,No. 32XL與Sonata在質感方面都是比較堅實的,6010則是帶點鬆軟,這種感覺可以用熟度不同的日本富士蘋果來比喻。No. 32XL與Sonata的熟度還沒那麼高,質感爽脆清甜,而6010的熟度比較高,果肉鬆軟中帶股成熟的芬芳。
打磨精細的木雕,還泛著光
若以各種樂器的質感來看,No. 32XL與Sonata也是一類的,6010是另一類。以小提琴來說,前者比較鮮明,後者比較柔軟。以管樂來說,前者吹氣與氣柱聲也比較鮮明而凝聚,後者則比較柔而厚些。再以鋼琴來說,三者都表現了無比精妙的共鳴泛音,不過前者的聲音色彩比較亮,後者的聲音色彩比較暗。以觸鍵的力度來看,前者顯得有力,後者則稍柔些。在打擊樂器方面的質感表現上,6010打擊剎那的感覺在電光石火快中帶點柔性,Sonata則快中帶重量感,No. 32XL也帶重量感,不過沒Sonata那麼重。而在人聲的質感上,No. 32XL就像一件木雕,打磨得最精細,還泛著亮光,Sonata則沒有打磨得那麼細,還能顯出木頭的原始質感。6010的質感則很難與二者比較,感覺上好像是用另一種比較鬆軟的木頭去雕刻的,質感溫潤些。
在「細節再生」方面,三者的表現都很傑出,但是表示的方式不同。No. 32XL的細節多,不過是以肉眼觀之﹔Sonata的細節多,不過是透過Nikon的鏡頭觀之﹔6010的細節多,不過是透過Canon的鏡頭觀之。最後,在「空間感」、「整體平衡性」方面,三者並沒有值得一提的差異,它們的表現都令人激賞。
三種不同的個性
這三部前級的「器材個性」如何呢?它們又要怎麼去「搭配」?其實,看到這裡,我想您已經了解它們之間個性的差異,在此我只不過以另一種方式作個結尾而已。No. 32XL的個性講究精緻與精細,任何的聲音表現都要精煉到很完美才放手﹔Sonata不走那麼徹底的精緻與精細,反而處處顯露出直接與無隱的個性﹔6010所著重的是特殊魅力的風韻。
這三部頂尖前級在搭配上除了自家頂尖後級之外,其實也可以與別的後級搭配。像我長期以6010來搭配各種不同的後級寫評論,深知像這麼高水準的前級,無論怎麼搭配都很少會出現負面效果,所不同者僅是個性與味道的不同而已。所以,假若您因為自身條件的考量,想要搭配不同廠牌的後級,我想也不會出大錯。當然,如果能夠一套西裝到底,這樣對於聲音的一致性絕對會有幫助。
三國的精英代表
到底,這三部後級的各項表現能不能與三位主事者的個性相符呢?到底這三個國家的產品是否能夠代表它們各自的民族性呢?這是我在文首提出來的問題,現在也到了該回答的時候了。我想,這三部前級毫無疑問可以代表三位主事者對音樂與聲音的品味。尤其是Sonata,他家強調收藏大量的六○年代錄音黃金時期母帶與唱片,依此來作為調聲的參考之一。不過,若要說整體代表各國的成就,則是沒有那麼全面,或許我們可以說他們是各國的某類精英代表。
而在地域文化背景的薰陶方面,No. 32XL所處的康乃狄克州是美國東部人文薈萃之地,6010居於德國的政經文化藝術中心柏林,Sonata我則不了解。我深信,這些地區的文化背景也會融入這三部前級之中。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个贴满足下---
帝王之尊mbl

在德國音響市場上,mbl不是規模最大的,Elac與T+A才是公認的龍頭老大;mbl也不是最貴的,Acappella與Burmester都有很高價的產品,一些德國小廠的稀奇古怪作品售價更令人吒舌;mbl是不是最好的?這就見仁見智了。我知道ASR的設計者頗受德國音響業者尊重,而mbl以獨創的喇叭也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線。

產品有一半以上在德國境內銷售的mbl,毫無疑問的,它們的造型與品質,都給人家帝王之尊的印象。你看看有著金字塔型尖茅造型的mbl 111A喇叭,在任何地方亮相都叫人眼睛為之一亮,映著照明的光芒也讓人不敢逼視。再看看mbl 101D喇叭,葫蘆振膜放在細鐵網裡面,像不像一個睥倪群雄的王公諸侯坐鎮堡壘中?新的mbl 111B喇叭,換了一個小巧秀麗的弧形網罩,這回又像是氣質高雅的公主羞滴滴的展現風情。擺在音響架上氣宇軒昂的mbl 6010前級,從1987年問世後內部屢經修改升級,也遭到競爭者一波又一波的挑戰,但直到如今,它仍穩居寶座。1993年上市的超級擴大機9010,不但體積與重量傲人,它驅動喇叭的能力多年來同樣無人可以企及。
mbl的老闆Wolfgang Meletzky看起來像一位優雅的貴族,從他手中誕生的mbl音響器材,天生就流著貴族的血液!

老頑固

從2000年起,mbl 6010C前級就不再供貨,原廠更早前宣佈將推出改款的6010D前級,於是買家翹首期盼。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半年多,儘管國外的訂單已經在排隊,mbl就是不願意讓還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推出,可能只為了幾個零件,也可能是操作不夠流暢等小問題,但mbl寧可讓大家等,也不願匆促草率的壞了自己的名聲。mbl的貴族形象,其實是從這些小地方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我家中有一對mbl 300D喇叭,這是1999年才改款的產品,我們也覺得表現不錯,但mbl卻不滿意。他們傳真給全世界經銷商,要求進行分音器的改裝,上面詳列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並且一個一個步驟說明。據代理商告知,這是V1.16版本,之前已經有過好幾個版本了。如果是一般的製造商,產品上市就上市了,可以賣繼續賣,不能賣再換個樣子改型號即可。但這對300D喇叭編號還是300D,不說的話消費者根本不知道,連一點小地方都如此「龜毛」,難怪mbl產品出廠的速度這麼慢。以mbl 6010前級來說,一年頂多一百多部的產量,太多了他們也做不來。對消費者來說,mbl錙銖必較的態度,除了是品質的保證,也是mbl王國的致勝之道。

真堅持

可能很多mbl的用家都不知道,你花錢所買的音響器材原來裡面有那麼多看不見的堅持。舉兩個例子來說,一是6010前級,一是mbl的喇叭。

6010前級不單看起來壯觀,聲音也是堂而皇之,結合了力與美的要素。有些人批評這部前級中零件少得可以數出來,但Meletzky不以為意,整個機箱幾乎都是他設計出來的,他認為厚重的鋼板機箱、黃銅車出來的旋鈕等都是好聲的事實需要,沒有聲音以外的浮華。6010以黑色搭配金色的外觀設計,不但成了mbl的招牌,更增添mbl的貴族氣象。為了讓用家永遠珍藏,mbl在這部前級的面板施以七層鋼琴烤漆處理,漆的總厚度為2mm,要把這麼厚的漆在金屬板上處理得如鏡面般一樣平滑,至少得花二個星期時間,而且一有瑕疵就得退回重做。那兩個大旋鈕鍍上5μm厚的24K純金(是一般鍍金的五倍),然後再仔細研磨使它們像鏡子一樣平,你可以靠近瞧瞧它們映出來的影像就知道有多精細。別看6010的變壓器小小的,它的初級線圈與次級線圈各加了一層屏蔽,二層屏蔽各自接地,由於做得夠精密,所以電壓變動在-20%-+10%之間都能應付,而且不需考慮電源極性的問題。舉凡這些細節,造就了6010前級無可比擬的聲音表現,我認為它的皇者地位當之無愧。

再看看mbl的喇叭。獨特的101葫蘆振膜沒話說,從碳纖維、鋁合金的切割、成形、塗漆到音圈繞製、組裝等工序,都必須自己來,這樣才能確保品質可靠。即使製造傳統喇叭,mbl也絲毫不馬虎,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材料,Meletzky乾脆自己做。所以在mbl的工廠裡,有一個很大的金屬加工部門,像1621轉盤等複雜的機箱,全部以CNC電腦車床自行生產,真是耗工耗錢的方式。過去mbl所有的傳統單體,大的不會超過12吋(300mm),小的不超過五吋(130mm)。低音單體如果太大,振膜就有一定的重量,很難迅速起步與剎車,所以一直到今天,mbl都自己生產錐盆倒扣,有巨大磁鐵的低音單體。用作中音或低音的五吋單體,超過這個尺寸同樣在中高頻段會有失真,所以mbl很少有兩音路設計的喇叭。早年他們曾向KEF、Focal買過單體,但都無法合乎需求,只好自己下海了。而為了做好五吋單體,他們從振膜、音圈繞製到成形又一手承包。

1621與1521兩部CD轉盤,mbl考慮許久之後(從設計到推出足足花了四年多時間,其間研發費用超過120萬馬克),分別採用Philips的CDM-12 Pro與CDM-12工業型傳動機構。以Meletzky的個性,可能的話,連傳動機構他都會想自己做!

正聲音

不一定所有人都認同或喜歡mbl的聲音,以台灣音響迷的口味,過去對mbl器材最大的意見,是它低頻的量感不夠豐富飽滿。近年來Meletzky不堪代理商的持續反應(台灣是mbl最大的海外市場),終於在聲音調整方面作了一些讓步,把中低音設計得豐厚一些,但骨子裡Meletzky卻不一定贊同。他曾經表示,美國人喜歡的Punch感,或者東方人所說的衝擊力,都是指100Hz-200Hz之間的頻率,那不是真正的低頻,真正的低頻在100Hz以下。結果這個頻段mbl設計成非常平直沒有突出,反而大鼓、管風琴、低音大提琴與電子樂器等真正具有低頻到極低頻延伸的樂器,在mbl喇叭上聽得非常清楚。我們認為不過癮,Meletzky卻說那才是正確的!

在中音、中高音,甚至較高的低頻段,喇叭反應要靈敏,這樣才能分辨出音樂中的細節與樂器音色變化。可是真正低頻段並沒有速度的問題,真實樂器聽起來都是柔軟、深沈而稍微緩慢的,任何聽起來緊繃或硬梆梆的聲音都是不對的,仔細想想mbl喇叭的表現,的確如此。還有,Meletzky批評那些低頻很多的喇叭,往往裡面包含了各種失真,因為單體振膜無法有效控制,應該振動一次的卻晃了好幾次,這樣的低音渾濁缺乏解析力,更談不上什麼質感,也不符合mbl對正確聲音的要求。
低音如此,中高音亦然。Meletzky很喜歡Dynaudio單體,所以較高級系列都採用Dynaudio高音,便宜如323等型號才會用Vifa產品。極高頻延伸清楚,中音透明,整個音場才會開闊自然,只要配上好的訊源與擴大機,樂器甘美的甜味自然就會撲鼻而來。mbl喇叭聽起來特別飄逸細緻,充滿空靈之美,也是Meletzky追求原音重現的結果。

巧設計

其實很多人忽略了mbl器材的搭配性。本刊主筆梁過是百分之百的mbl擁護者,他不但使用全套的mbl頂級器材,還追隨著Meletzky「起舞」,從101、101B、101C到101D喇叭一路換下來,他把mbl的癖性摸到熟透,而每一次都有驚喜,每一次都更滿意。早年他曾用過6010前級與8010後級(當時最高檔組合)推動mbl 311喇叭與211超低音,結果有得有失。後來Meletzky說明,5010前級才是311喇叭的正確搭檔,211喇叭也是為301、311、321等喇叭設計的。6010前級應該配合頂級的101喇叭,加上頂級的201超低音。由此可見,不一定都用最高級的產品,就能得到最好的聲音表現。

從前級來看,mbl的線路幾乎沒有換過,是真正的一以貫之。每次修改,都是換了一些零件,或讓它更簡化一些,從最高級的6010到較便宜的4004,相差無幾。我試用過mbl 5010CM前級,不但裡面的線路板打上6010編號,電源板也與6010無異,那顆巨大的德國MSP音量控制器如數使用,但它的聲音就是和6010不同,何故?有機會請教Meletzky,他說線路的確是一樣的,但高級型號產品使用的零件都經過仔細配對挑選,所以表現更好是正常的。6010前級使用簡單的IC放大,也是mbl飽受爭議之處。Meletzky慢斯條理的表示,音響產品設計最主要的考慮不是方法,而是結果。他的意思是說,只要能達到設計者對聲音的要求,使用什麼零件,什麼線路都不重要。同樣的IC別人也在用,聲音就是與mbl不同,Meletzky認為單純將IC放在電路中是不夠的,而必須針對IC的特性為它創造合適的電路環境,才能發揮良好效果。

從喇叭來看,你有沒注意到mbl產品的效率都不高?因為他們堅持Linkwitz-Riley四階式分頻網路,雖然複雜一些但可讓每顆單體工作範圍更明確。還有,mbl喇叭的分頻點都差不多,因為他們所用的單體大同小異,最大的改變出現在300D與111B身上。300D的中音單體是向法國Davis購買的,外加兩個大尺寸低音單體,但再仔細一想,300D根本就是311D加上低音的放大版,這就是mbl的設計理念。111B也打破mbl對五吋單體的堅持,每邊用了兩顆六吋半中音,但mbl另外加上很多新密技,這對喇叭可以說是mbl另一個驚人的創新。有傳統,有創新,讓兩者相容不悖,mbl的成功絕非偶然。

高品味

從許多mbl的用家訪談中,我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mbl會讓人中毒,越用越多。應該說單獨一部mbl器材也許很好聽,兩部會更棒,全套都用mbl就美得無話可說。我曾單獨試聽一部mbl後級,搭配幾對喇叭後,可以發現其汁多味美的優點,但其魅力不足以讓我心動。另外加上mbl的前級,它們起了互補作用,原來的高貴質感與平滑華麗音色依舊保留,而音樂韻味卻已濃厚許多。我相信很多人先買了mbl的擴大機,後來又娶進mbl的數位器材,就是受不了mbl這種一家親的甜蜜誘惑。

現役產品中的6010D前級、8011後級、300D喇叭、111B喇叭與CDP-2 CD唱盤,我們明顯感受到mbl的聲音走向有所改變。前面提過,在消費者強力要求下,Meletzky適度的調整了中低音比例,所以這些器材聽起來變得飽滿許多,衝擊力增加,音像形體感也紮實有肉。另一方面,優雅纖細的表情,舒適自然的透明度,難能可貴的輕鬆餘裕感,以及高超的細節剖析力與寬大音場表現這些mbl的長處,並沒有打折扣。過去的mbl好像是日本料理,清淡生鮮,必須細細咀嚼才知美味。現在的mbl則似法國料理,兼顧色香味傳達,材料一樣鮮美,但多了廚師巧妙的調味。哪一種好吃?我都喜歡!■


Wolfgang Meletzky這個人

只要經常參加音響展的人,一定都看過Meletzky本人,他除了自己動手調整音響,讓系統發出令人滿意的聲音,通常他還會親自坐鎮播放唱片,每年帶來的示範CD幾乎都精彩無比。一般人的印象中,Meletzky西裝革履,溫文儒雅,說話不多,高大的身材與和藹的笑容,為日爾曼人豎立良好的典範。很多德國人愛喝啤酒,Meletzky沒有大肚子,應該不是癮君子,不過他愛開快車卻是有名的。Meletzky不但開快車,他還是保時捷賽車俱樂部的會員,一部保時捷911已經開了很多年,上面滿是他四處征戰的痕跡。每次賽車都是對自己的挑戰,同樣,每一款mbl產品的推出,也是對自己的考驗,Meletzky用同樣的態度來面對他的嗜好與事業。
算起來Meletzky今年已經58歲了,年近花甲的人還那麼精力充沛,與他勤練空手道可能有點關係。他是德國技術學校畢業的正牌電子工程師,1972年成立一家電子儀控產品公司,但他從小就對音響有興趣,九歲時已經完成自製的晶體收音機,所以後來與朋友合作開發出360度發聲的葫蘆型100喇叭。1979年,mbl公司在柏林成立,並在柏林電子展中秀出100喇叭。mbl名字來源就是Meletzky Berlin,加上L則是避免與很多同名的MB公司發生混淆。
購買mbl的產品,除了欣賞他們的創意,喜歡他們精細的作工,認同他們的聲音品味外,Meletzky投注的精神還賦予了無形的價值。孔子所說的:「誠於中,形於外」,在Meletzky身上的確是很好的例證。

18

主题

2

好友

95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26196
帖子
1586
精华
0
经验
950 点
金钱
931 ¥
注册时间
2009-8-20
发表于 2012-3-25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等到了楼主的听感,很有参考价值。我对自己做的6010并不满意,没有预期的效果,我在想,是不是牛不够好(换simon老大的镀银线牛?)?还是运放一定要直插的?电容可以试试楼主推荐的江海。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等到了楼主的听感,很有参考价值。我对自己做的6010并不满意,没有预期的效果,我在想,是不是牛不够好 ...
hainanxing 发表于 2012-3-25 19:09

能具体说下有什么不够好吗?大家共同研究一下.....
是不是声音比较紧,不够宽松,定位不够凝聚...或者其它...直插和转接感觉只是温度和焊工的区别,转接的AD797会比直插的温度要高4-5度左右,焊工不好感觉高频有毛刺。。。

6

主题

0

好友

5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2256
帖子
686
精华
0
经验
581 点
金钱
579 ¥
注册时间
2009-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牛以外,317/337感觉比换电容影响大的多,也是我为什么要先说电源再说电容的原因。电源影响的是整体的平衡度,这与器材的搭配影响很小;电容只是音色和声音的厚重度的区别,这就跟搭配有很大关系了。。。317/337建议试试我上面说的made in uk哪一款,我只能说很有音乐味宽松的,感觉它就是专为音乐而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