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经验心得] 能定做QUAD II 输出变压器吗?

[复制链接] 查看: 20672|回复: 51

5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972
帖子
121
精华
0
经验
201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4-10-29
发表于 2004-12-2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线虽繁,却不能偷懒.

四管推挽输出变压器:初级8组+次级7组,即8+7的绕法.尤其次级输出,将8欧姆绕组分开并联绕制,分散了潜步电容,有效的解决了漏磁等问题.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12/2004122718112534.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4-12/2004122718112534.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4-12-2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打火机和他有什么好说的

他的那种推挽变压器的直流电阻是不相等的,是老是绕法,可见于80年的《无线电》杂志,但是早被淘汰了,因为上下臂是不对称的。

5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972
帖子
121
精华
0
经验
201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4-10-29
发表于 2004-12-27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绕法是:

这种机型初级分四个分组,每两个绕组相反接线的,中间夹一个次级的.4+1;
还有一个40W机,为初级四个绕组,夹三个次级绕组,____均为8欧姆,然后并联的.4+3.



7

主题

0

好友

13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2
帖子
53
精华
0
经验
133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4-10-6
发表于 2004-12-2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我彻底投降了

老兄,你好好看看那个图初级是分成4层么?推挽变压器和单端变压器不同,推挽变压器要保证两臂的对称。所以推挽变压器不但分层,还要分段。每层两段。所以你上面那个图初级是2层2段,共4个绕组!如果分3层2段就是6个绕组!你那个图是一个初级2层,次级1层,2夹1的结构!如果有人绕成4层1段,夹个次级,那纯粹是疯子。你怎么保证两臂的电感量和电阻的对称?
    关于变压器初级分层最好不用偶数,请参看早年翻译的苏联的教科书《低频变压器设计》和《脉冲变压器设计》中关于漏感和线圈结构的章节。老的扩音机设计时候的频响指标有的只有70HZ-8000HZ,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考虑的是成本问题!

5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972
帖子
121
精华
0
经验
201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4-10-29
发表于 2004-12-27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

请看建国初期国内引进前苏联的实物接线图资料.所附图为6P3推挽输出的20W功放机(苏制15W,引进后为20W)输出变压器.
输出变压器初级绕组,为偶数,而次级则为奇数,形成4夹1的绕法.也可运用初级4(或6,但一定为偶数),次级3(或5,一定为奇数).确祷姑豢醇?quot;初级+次级=偶数"的!作为单端输出变压器,初级+次级,可以是:6+5;5+4;4+3;
而推挽输出,由于初级有中心抽头接B+,工艺需要,也必须要为偶数的.即:6+5;4+3;4+1;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12/20041227141150484.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4-12/20041227141150484.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能定做QUAD II 输出变压器吗?

能定做QUAD II 输出变压器吗?

7

主题

0

好友

13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2
帖子
53
精华
0
经验
133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4-10-6
发表于 2004-12-26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FU-7做推挽输出,40W是很轻松的事情。理论上如果是乙类推挽,效率最高可以到78.5%。每个管子的屏极功耗只有最大功率的0.137。FU7的最大屏耗是40W,如果不考虑各种损耗,2个FU7的乙类推挽可以做到差不多300瓦的输出功率!!!!用2个FU7做甲乙推挽,至少输出功率40W。原来的老电子管扩音机用2个FU7,输出功率75W。FU7的手册上给的乙类状态下,2个管子推挽最大输出功率是120瓦!!!屏压750V,栅压-32V。KT88推挽做到40W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一般确定功率级的屏屏负载阻抗,根本不看电子管的内阻。我的手册上FU7连内阻的参数都没有。都是根据设计功率,依据管子的特性曲线做图决定的。还有就是推挽变压器初级分层很少有分偶数层的,一般不是3层就是5层,我还没看到有分4层的。分层的一个目的就是降低变压器的漏感和分布电容,偶数分层的漏感大于奇数分层,所以很少能看到初级分4层的推挽变压器。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常识。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4-12-2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越看越搞笑啊

以下是引用千里江陵在2004-12-5 21:18:00的发言:
输出变压器的初级阻抗必须与电子管的阻抗相匹配的.因此通常变压器的初级阻抗,就是等于电子管的阻抗的!否则,不匹配.输出的功率与效率,也大打折扣的.

____这是属于基础知识的.
我再次申明:请还是去找资料吧.我的资料已经在多次搬家中几乎全部丢失了!



最大传输理论都出来了,呵呵,倒是“拿来主意”,失真什么的都不管了
其实即使是内阻较低的三极管,其单端负载阻抗也至少取其内阻的2到3倍
对于四极管,五极管等内阻较高的电子管,其负载阻抗一般取其内阻的1/8~1/10
要是按照最大传输理论,那6L6,EL34等管子的负载岂不是要取几十K
由于电源电压等原因,具体的线路还是需要根据屏极特性曲线来设计的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4-12-26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以下是引用千里江陵在2004-12-7 10:06:00的发言:
你我的资料不同<I></I> ,认识不一.没必要再争论了!
目前,首先把我给你提示的文章能找到.可以按照那篇文章提供的制作方法统一认识,或来仿制.同时让朋友们共享.才是正理!


呵呵,不知这位前辈所谓的EL34和6L6的资料是什么呢?
好像RCA,TELEFUNKEN,GE,Sylvania等著名厂商的产品手册都不是嘛,国内曙光也不是。
只用250V的EL34,呵呵,即使是EL34挽推甲类放大,设计的好也是25W输出了
要不您老说的是EL84吧(6P14),他在AB1类,300V屏压下也可以输出17W有效功率了。。。
不过EL84又怎么能和6L6扯上呢,我想不是打错字了。。。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5-2-7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万建前辈真客气了

您是比较早就能提出正确意见的
否则又有不少人要接受误导了
毕竟EL34内阻20K,屏极耗散功率25W和FU-7一模一样,所以要在AB1类推挽输出个40W是很容易的。KT66也是25W的屏耗,所以工作在A1类推挽下面可以输出15W
常见的6P3P和6P1内阻是40K了,而6P6P更是高达52K了


133

主题

0

好友

49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78
帖子
4622
精华
4
经验
4912 点
金钱
2799 ¥
注册时间
2004-4-4

元老级

 楼主| 发表于 2005-2-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Julien兄 打火机兄

谢谢了,我与江老先生说不明白,其实是最简单的原理。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5-2-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fwi297兄,QUAD的反馈绕组是接在KT66阴极的

他的反馈绕组阻抗是两组4欧姆的,两阴极反馈绕组间总阻抗是16欧姆
是一种阴极反馈电路






209

主题

1

好友

272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越减越繁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5
帖子
3372
精华
3
经验
2724 点
金钱
977 ¥
注册时间
2004-7-11
发表于 2005-2-6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馈绕组的比例是如何确定的?

以下是引用千里江陵在2004-12-27 18:02:00的发言:
四管推挽输出变压器:初级8组+次级7组,即8+7的绕法.尤其次级输出,将8欧姆绕组分开并联绕制,分散了潜步电容,有效的解决了漏磁等问题.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12/2004122718112534.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4-12/2004122718112534.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真的很想搞明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