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06-3-8
- 阅读权限
- 0
- 精华
- 0
- UID
- 6480
- 帖子
- 22
- 精华
- 0
- 经验
- 0 点
- 金钱
- -50 ¥
- 注册时间
- 2005-11-23
|
差动电路
以下是引用小鬼头在2004-10-15 15:58:00的发言:
这样改后,应该还是差分,因为基本结构还在[em03]
1、在理想化且不过载的情况下,由于Q2和Q4的射极交流信号相同,C1不起作用,工作模式与典型差动电路完全相同,上下两个差分电路完全是独立的。不理想的情况下,上下牵制,可就难说得很了,不如普通的双差分电路。
2、当信号过载时,对管之一截至,交流工作模式就不再是差动电路了,由于C1的作用,上下两部分能够协同工作,各自输出互补的不完整波形,类似于AB类推挽。这一点优于普通差动电路。
3、典型差动电路要求两个同极性三极管配对,容易得多。普通双差分电路上下两对差分队管不配对是可以的(因为上下是独立工作的),在A类状态下对性能没有影响。这个电路要求4个管子配对(因为上下交流工作是关联的),难度更大。
4、从它唯一的优点:防过载来看,其实并无必要。普通电路只要合理设计就可以。减少晶体管毛糙声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增大电压放大级增益而减小差分输入级增益,这是可以做到的。为了一点好处而导致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引入,实在没有必要。
5、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优缺点,关键是在效果和成本等诸多要素之间取一个平衡。尤其diy,必须考虑元件配备和制作调试的难度,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极度推荐单差分输入的典型OCL电路,在不具备测试条件的时候,效果比复杂电路好得多。
6、综上所述,这个电路属于理论上可以实际上无益的做法。当然,作为一种探索,楼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效果好成本低就值得推广(我的说法不一定对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