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交流] 说说大功率管的"特征曲线"

[复制链接] 查看: 75419|回复: 98

38

主题

0

好友

165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5293
帖子
2195
精华
0
经验
1650 点
金钱
1001 ¥
注册时间
2005-8-21
发表于 2006-9-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顶一下呢就太对不起楼主了,正为功率管的选择犯愁了,现在可有方向了。谢谢啊。[em10][em10]

59

主题

1

好友

106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北风之神

Rank: 6Rank: 6

UID
488
帖子
499
精华
2
经验
1069 点
金钱
214 ¥
注册时间
2004-4-28
发表于 2006-9-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p>类似的文章太少了</p><p>ary兄请再接再厉,帮助我们扫盲吧</p>

135

主题

6

好友

3892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425
精华
12
经验
3892 点
金钱
2532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06-9-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p>继续探讨一下输出特性曲线问题</p><p>三极电子管输出特性曲线类似2sa1943/5200的输出特性曲线的0-5V这一段(这一段Vce和Ic近似成比例,可以看成接近一个线性电阻)。</p><p>五极电子管输出特性曲线类似晶体管的恒流特性这一段,</p><p>从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得到三极电子管内阻低的结论。因此输出都用三极电子管。</p><p>如果能够使晶体管包括场效应管工作在这一段,不就可以比美三极电子管吗?</p><p>晶体管输出特性中,究竟工作在恒流特性这一段好还是前面线性电阻这一段音质好?</p>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6-9-7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实特性曲线的问题前人研究已经很明确了</p><p>对电子管熟悉的一般比较了解的朋友对晶体管也不会陌生。当然现在很多人已经不了解这些了,上次我在某个论坛碰到的版主都闹出不知道这个常识的笑话。</p><p>也许从内阻角度出发,3281的输出特性谈不上差</p><p>在共发射极组态,晶体管内阻较大,一般工作于恒流源特性这段</p><p>如果是共射极组态输出,阻尼特性就较差了</p><p>而电子管内阻较低,这是电子管电路通常能采用开环放大的原因之一</p><p>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晶体管不能光看输出特性,他的输入非线性是具有补偿输出非线性作用的</p><p>当然,如果能采用具有电子三极管特性的晶体管,无疑更完美</p><p></p><br/>

6

主题

0

好友

38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92
帖子
280
精华
0
经验
387 点
金钱
3 ¥
注册时间
2005-4-4
发表于 2006-9-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2">楼主看图并不仔细,小心误导朋友</font></p>

6

主题

0

好友

38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92
帖子
280
精华
0
经验
387 点
金钱
3 ¥
注册时间
2005-4-4
发表于 2006-9-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ocky_z</i>在2006-9-7 16:18:00的发言:</b><br/><p>继续探讨一下输出特性曲线问题</p><p>三极电子管输出特性曲线类似2sa1943/5200的输出特性曲线的0-5V这一段(这一段Vce和Ic近似成比例,可以看成接近一个线性电阻)。</p><p>五极电子管输出特性曲线类似晶体管的恒流特性这一段,</p><p>从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得到三极电子管内阻低的结论。因此输出都用三极电子管。</p><p>如果能够使晶体管包括场效应管工作在这一段,不就可以比美三极电子管吗?</p><p>晶体管输出特性中,究竟工作在恒流特性这一段好还是前面线性电阻这一段音质好?</p></div><p></p>从一般来说放大器越高压越好声的规律来推导应该是工作在恒流特性这一段好声

17

主题

0

好友

59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发烧小孩

Rank: 5Rank: 5

UID
8927
帖子
401
精华
0
经验
596 点
金钱
116 ¥
注册时间
2006-4-26
发表于 2006-9-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还不错。

29

主题

0

好友

34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373
帖子
171
精华
0
经验
347 点
金钱
12 ¥
注册时间
2005-8-28
发表于 2006-9-7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ary[/I]在2006-9-7 12:52:00的发言:[/B][BR]<p>基准?你是说VDS吧?</p><p>Vgs和Id测出来是多少就是多少啊?</p>
我是指11楼所述之基准Vgs和Id,然后测量其他的Vgs和Id,从而计算跨导描绘曲线。

31

主题

0

好友

94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沸腾的心

Rank: 5Rank: 5

UID
4137
帖子
1001
精华
1
经验
946 点
金钱
447 ¥
注册时间
2005-5-7
发表于 2006-9-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p>学习...</p><p>感谢楼主</p>[em02]

97

主题

1

好友

388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电路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27
帖子
4288
精华
1
经验
3883 点
金钱
1861 ¥
注册时间
2004-6-4
发表于 2006-9-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p><p><font color="#000000" size="4">在 楼主ARY 和 </font><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 color="#000000" size="4">locky_z&nbsp; 身上,学到好多知识,比起书本上的更清晰易懂。</font><font color="#000000">
                        </font></font></p><p><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 color="#000000"><strong></strong></font></font>&nbsp;</p><p><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 color="#000000"><strong>&nbsp; 谢 谢!!</strong></font></font></p><p><strong><font face="Verdana"></font></strong>&nbsp;</p>[em17][em17]
头像被屏蔽

16

主题

0

好友

52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218
帖子
318
精华
0
经验
525 点
金钱
204 ¥
注册时间
2004-3-29
发表于 2006-9-7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p>比较透彻,轻轻授精……</p><p>好的方面就不说了,有几点不足:</p><p>1,第三楼,讲了热击穿曲线,但是没有提到二次击穿曲线;要知道后者才是大功率BJT失效的最主要原因;</p><p>2,还是第三楼,关于耗散功率,没有用本质的TJ/TC/热阻分析;另外,顺便提醒一下,ONSEMI POWER BJT的耗散功率曲线一般都是在TJ为150或者200度的测量结果,而不是泛泛的室温25度;</p><p>3,另外,POWER BJT的输入、输出电容/VCE 特性曲线没有提出,即VCE电压越高,则晶体管级间寄生电容则越小;从这个角度说,有利于晶体管放大器性能的提高。</p><p></p>

135

主题

6

好友

3892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425
精华
12
经验
3892 点
金钱
2532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06-9-1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下是引用<i>Julien</i>在2006-9-7 16:24:00的发言:</b><br/></div><p class="quote">如果是共射极组态输出,阻尼特性就较差了</p><p class="quote">而电子管内阻较低,这是电子管电路通常能采用开环放大的原因之一</p><p class="quote">当然,如果能采用具有电子三极管特性的晶体管,无疑更完美<br/></p><p>昨天用智能图式仪测试了一下一些半导体管组合成的三端电路,例如如下的电路, </p><p>

[交流] 说说大功率管的"特征曲线"

[交流] 说说大功率管的"特征曲线"
<br/></p><p>他的输出特性居然呈现较纯电阻特性(类似电子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并且纯电阻特性差不多全电压范围的(从6-35V,因为我的图式仪最大电压40V)。用mulsim8模拟也是这样的结果</p><p>红色是Vgs=3.1V时的输出曲线,绿色是Vgs=3.2V的曲线,黄色是Vgs=3.3V 蓝色是Vgs=3.4V,</p><p>白色是单纯50N05的输出曲线<br/> XR6oAn9V.jpg <br/></p><p>下面是将红色和绿色放大部分,</p><p> vGrhQfeu.jpg </p><p>可见在 Vds&gt;6V时,Ic和Vce曲线呈现一条线性电阻的特征。</p><p>输入特性就和后面的50N05一模一样,只不过Vgs偏移了1个Vbe.输入阻抗也很高接近电压型输入,跨导也很高,</p><p>用其他半导体管PNP+NPN组成类似电路也是得到差不多这样结果。</p><p>我觉得用这个电路组合成的三端器件除了Vgs范围不够大之外(因为跨导大,因此Vgs肯定窄),完全实现了电子三极管的特性,并且无需负电源偏置。</p>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6-9-1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实这个电路是利用了R1,形成了电压反馈</p><p>这点上,电子五极管引入了电压反馈也有三极管类似特性</p><p>但是,实际负载并不是纯电阻负载</p><p>特别是对于输出变压器带扬声器负载而言,是一个二阶以上,非线性的系统</p><p>这个反馈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和纯电子三极管相比</p><p>如果内阻要很低,这个反馈量也要求很大,也不是很有利</p>

135

主题

6

好友

3892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425
精华
12
经验
3892 点
金钱
2532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06-9-12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p>哦,谢谢,原来是R1的负反馈起的作用</p><p>但此电路虽然引入负反馈,但增益并没有降低,其跨导S仍然和原来MOS管一样。就这个R1=4.7K而言,在Vgs=3.1V下,内阻大概145欧左右,比一般电子三极管都低。并且有前面三极管的隔离,R1这个负反馈纯粹是内部的反馈,外面电路不会影响反馈系数,输入阻抗也没什么降低。但输出阻抗能大大降低。</p><p>四、五极管第二栅极接到阳极上,我觉得这不算一种反馈,我认为是一种增加阳极面积的作用,纯粹就是一只三极管。</p>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6-9-1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想,主要是由于Q1的射极输出作用,内阻较低所致,引入的反馈不多。可能50N05原本内阻也不算太高(不如电子五极管上10K级别,相对6C33C这种80欧姆内阻的电子三极管来说高太多了),如果是本级电流反馈对等效跨导影响较大,应该增益降低较多</p><p>R1是可以看成一个局部反馈处理,类似本级电流串连负反馈一般,多数情况是有益的。只是考虑到扬声器负载的特殊性,在分析的时候多留意就好。这种反馈你用仿真看一下,可能降低了PSRR。</p><p>至于束射四极管和五极管,我想也是一样,标准接法下,由屏极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到第一栅极(控制栅极)</p><p>帘栅极的反馈我想比较复杂,是一个内部反馈,需要从电子管的内部电场特性来分析。电子管有一个渗透率参数,这项参数对电子管深入分析意义重大,帘栅极接屏极导致的三极管接法更多的需要参考这个参数。</p><p>名机EAR的设计师有个看法,由于帘栅极的电场均匀性问题,第三栅极(抑制栅极)的关系,帘栅极接屏极的接法他认为不够纯正。他采用的是第一栅极接阴极与阴极一起发射电子,帘栅极(第二栅极)做控制栅极,第三栅极悬空,更像一个真正的三极管。不过我在这方面没有过多考虑。</p>

263

主题

0

好友

25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9265
帖子
2562
精华
0
经验
2561 点
金钱
2078 ¥
注册时间
2006-5-9
发表于 2006-11-1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ff3300" size="6">顶</font>[em01][em01][em01]

2

主题

0

好友

29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726
帖子
151
精华
0
经验
297 点
金钱
15 ¥
注册时间
2006-5-28
发表于 2006-11-1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等好帖要顶!

90

主题

0

好友

22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721
帖子
2972
精华
0
经验
2264 点
金钱
918 ¥
注册时间
2006-7-16
发表于 2006-11-1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要顶读你千遍也不累

27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1204
帖子
532
精华
0
经验
359 点
金钱
77 ¥
注册时间
2006-8-4
发表于 2006-11-20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p>学习中</p>

35

主题

0

好友

66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463
帖子
1332
精华
0
经验
668 点
金钱
800 ¥
注册时间
2006-4-7
发表于 2006-11-2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locky_z:你的板啥时成熟啊,我想要一块</font></str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