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雅的后级,甲乙 300W,甲类 100W是单声道还是双声道设计的?
光明圣骑 发表于 2010-2-10 23:53


是单声道设计, PSM-300。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说仿盟主的低音

前面已经讲过我的几对书架箱,现在对比一番。

Harbeth P3-ES2

低频量感还在够与不够之间,厚实的录音才会有好效果。当时特别偏爱Decca的钢琴录音,比如说 阿斯肯纳吉 和 普列文 弹奏的 拉赫玛尼诺夫 双钢琴作品,无论是双钢琴组曲,还是交响舞曲,都相当过瘾。

847912.jpg

在质感上稍稍欠奉,低音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整体气氛, 让声音更温暖和丰满。所以听大部分录音,都不会觉得干或瘦,只是如果要听大提琴一下一下拉过琴弦的律动,或者钢琴让整个空间振动的*和*弦,就只能在有限的几个录音里找到。

Dynaudio Confidence C1

在低频量感上不再有任何遗憾,听比较平衡的录音,想要的效果都能很好的呈现。

在质感上干净利索,有速度,有动态。

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这已经是音响的极限,瓶颈只是录音技术。当然,现在想来,只能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W N801

这里插播一对我挺熟悉的音箱,我累计听过超过100小时。801的低音跟上面两个书架箱大不相同,属于内功深厚型。怎么说呢?听室内乐的时候,我没有感觉到801的量感跟别的有什么不同,可是一到大型管弦乐,801的能量就会一下子爆发,有深度,有厚度,稳如泰山,也像大海的感觉,无穷无尽。

即使是贝多芬的交响乐,大多是中小型编制,那种厚实的感觉也很明显。而且因为稳,低音的韧性,或者说弹性,特别好。

432E.jpg

但是801的低音速度上就稍嫌不足,特别是一些讲究气势的钢琴录音,比如前面提到的贝多芬29钢奏,科瓦塞维奇EMI版,高潮的时候会觉得低音有点混,那种动态的气势出不来。当然,这有点鸡蛋里挑骨头,因为同是贝多芬的钢奏,比如吉列尔斯在DG的准全集,几乎每一首都有上乘的表现,每次都让我感叹原来录音如此之好。

beethoven-complete-piano-sonatas-etc-kovacevich-stephen-cd-cover-art.jpg thumb-1.jpg

感觉B&W和Dynaudio的低音走的相反的路子,前者耍的是太极拳,胜在源源不绝;后者是少林拳法,胜在是速度和刚烈。

仿盟主

仿盟主的低音更像丹拿,有速度,有动态,同时也有B&W的重量,但缺少B&W的厚实和韧劲。

丹拿的速度加上B&W的重量,好处是乐器的能量感很强。钢琴像是终于被放在地上,键槌敲低音琴弦上是硬邦邦的。

以前在丹拿和B&W上听钢琴,只是觉得各有特色。现在听了仿盟主,就觉得丹拿的低音是不完整的。这不完整不在量感上,而在于声音的结实度。在丹拿上,触键似乎在空中,声音一下子就传到空间了;在仿盟主,声音似乎是到地上,一下子爆发然后向空间发散。

当然,这样的一个副作用是缺少弹性。听发烧碟,比如TAS上的录音,或者室内乐,就会感觉低音有点干。

(67楼继续)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2-1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62# kjian


其实kjian兄有机会换其他品牌低音听一下就会知道,不是TAS录音的问题,而是Eton的单元悬挂系统设计都有问题,大动态失真明显加大,可以听到对中频的互调失真了。低频是可以下潜和弹性,质感兼顾的,还可以做到很好的透明度。现场的低频都是很宽松,很有弹性的。

1

主题

0

好友

26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7466
帖子
229
精华
0
经验
261 点
金钱
211 ¥
注册时间
2007-1-15
发表于 2010-2-1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强!!

16

主题

12

好友

51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8608
帖子
4473
精华
3
经验
5161 点
金钱
4522 ¥
注册时间
2008-3-27
发表于 2010-2-11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分频最重要(99%)的因素在于电路形式和参数。调整结束之前上任何补品都是浪费,我开始的时候电容还用Solen,还并什么MIT, 后来就台湾的,再后来就是国产的。线就更加不用说了。后来调整好了,也没觉得有换贵价零件的需要。
精彩!理智!有道理!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62# kjian


其实kjian兄有机会换其他品牌低音听一下就会知道,不是TAS录音的问题,而是Eton的单元悬挂系统设计都有问题,大动态失真明显加大,可以听到对中频的互调失真了。低频是可以下潜和弹性,质感兼顾的, ...
Julien 发表于 2010-2-11 14:00


Julien兄所言极是。

我的意思不是说TAS录音有问题,而是说仿盟主的弱点,或者说个性之一,低音虽然干净有力度,但是缺少浑厚感和弹性。很多发烧录音,甚至一些室内乐录音的温暖感,湿润感,甜味,松香味,等等,在丹拿,甚至我的电子分频版贵族2.5上,都会稍胜一筹。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仿Avalon讲的已经很多了,现在简单总结一下,然后讲Orion,因为它才是我这段音响旅程的终点站。

说完了优点,现在说缺点。

其实前面讲低音的时候已经提到,仿盟主的声音比较直接,少一点弹性和甜味。这在某些四重奏录音上最明显。我听雨后的时候,很迷的一张录音是Emerson四重奏乐团在DG录的巴赫赋格的艺术。无论是小提琴,中提琴,还是大提琴,丰富的擦弦音会让人有种酥麻感。后来上了单拿,结像更好了,只是酥麻感就少了。然后再上仿盟主,松香味彻底没了,虽然结像依然很好,线条感也很清晰。

thumb.jpg

所幸这样的录音不多,对于大多数录音,只要不是强求所谓松软的低音,特别丰满的中音,或者特别甜的高音,都有不错的表现。


另一个缺点可能跟所有的DIY有关,总是觉得有可以修改的地方。听着音乐的时候,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修改的想法。是不是高音太亮了?是不是中音太单薄了?是不是做点修改就会更好了?好像DIY总是离完成品一步之遥。

所幸到后来自己有了自制力,也明白,再上一个层次需要的是方法和理论上的突破,而不是简单重复以前的调整流程。

总体来说,仿盟主到了后期调整完毕,声音于我已经相当满意。即使和单拿摆在一起,总体上也起码旗鼓相当。事实上,在后来的大半年,单拿基本上是摆在一边,只是偶尔拿出来换换口味。仿盟主提供的是更完整的声音,这对我所听的大部分录音都更重要,而细节也只是稍弱一筹而已。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on 开讲。

先上这两天翻译的Linkwitz的一篇关于音箱设计的短文,算是给各位网友拜年!

原文在这里:
http://www.linkwitzlab.com/design_of_loudspeakers.htm

翻译不到的地方,请指正。


part 1:

对于典型的商品音箱,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不是提供准确的声音回放(accurate sound reproduction)。

买家大多偏好小型而容易摆放的设计,他们判断声音的主要标准是低音的多少,和能否听到以前在高音里听不到的细节。

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专为这些标准而设计的产品,虽然价格各异,但本质上并无二致。因此,对于所有这些音箱都有大同小异的“音箱声”(a generic loudspeaker sound) 也就不足为奇了。只要一听,就可以知道声音是从音箱出来,跟现场有明显的区别。

音箱生产商总是试图指出它们的产品的与众不同的功能,以及设计中各式各样的突破性发明,以表明其高昂的价格物有所值。

而实际上,传统的以箱体为基础的设计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大家听到的只是大同小异的“音箱声”。它们根本的问题在于箱体本身因为震动而产生的二次辐射(box re-radiation)和在房间中不平直的功率响应(non-uniform power response)。即使是这些传统设计中最先进的个例,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是部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贡献值 +8 收起 理由
lakerblue + 8 + 8

查看全部评分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2:

音响重放的目标在于创造一个可信的音像幻觉(auditory illusion)。

当录制的声音是来源于真实的乐器或者人声,在我们头脑中会唤起一个熟悉的现场的音响记忆(live reference in our auditory memory)。这种现场的幻觉会被信号链中各个环节产生的失真减弱乃至破坏。而从麦克风到音箱的各个环节中,音箱产生的失真远远大于其余环节。

每个音箱设计师都会集中精力处理轴向的频率响应(on-axis frequency response),以为它是衡量失真的唯一标准。

有时候,大量的精力被用于修正相位响应(phase reponse),以减少声音在时域的波形失真(waveform fidelity)。但是正确相位响应,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在空间的某一点上做到。

经常被遗漏,但实际上却会对重播产生更大影响的因素,是单元及箱体的共振以及随之而来的储存能量的缓慢释放(slow release of stored energy)。

更重要的,是离轴的频率响应(off-axis frequency response)。因为房间的回响和反射(room reverberation and reflections),我们听到的声音会受到离轴频率响应的影响。但是平直的离轴频响甚少成为音箱设计的目标。你可以试验在一个房间里打开音响,而在另一个房间里聆听,留意声音的真实感(naturalness of the timbre),你能听出声音是从音箱里出来,而不是来自真实乐器吗?音箱从低频到高频的不平直的功率响应(imbalance in the speaker's power response)破坏了可信的音像幻觉。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3:

还有非线性失真,它会产生原始信号中没有的声音。

这些都很容易通过谐波失真(harmonic distortion)和互调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测量到。

非线性失真也极少成为音箱的设计要素。否则,市场上和录音室里就不会充斥着大量的二份频音箱。这些通常把一个6.5"中低音单元和1"高音单元装在一个箱体里的设计,其物理尺寸决定了它们不可能高保真地重放它们标称的声压(sound level),而由此产生的失真则直接导致其独特的“箱子里的低音”体验(box loudspeaker bass experience),虽然在力度和速度上每个音箱可能会有差异。

有些设计试图通过线音源音箱(line source speakers)减少非线性失真。虽然它们可以成功的解决这一个问题,但它们又带来另外的问题,特别是结像的失真(phantom image distortions)。而且它们通常需要结合传统的反射式低音箱体,导致功率响应不平直,和激发过多的房间共振模式(room resonances),就像传统的音箱设计一样。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4:

依我的经验,能创造出更真实的音像幻觉的唯一希望,在于开放障板(open baffle),恒定指向性(constant directivity,译者:我的理解,这里是指各个频段的指向性一致,或者说,沿水平面各个不同角度的离轴频响一致,虽然平均声压可以不同)的设计,或者无指向性(non-directive)的设计,比如点音源(acoustic point sources)。

市场上有一些真正全指向性(omni-directional)的设计,也很有希望,只是因为它们会激起房间里最多的共振模式,所以房间也需要最有效的处理,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它们也要解决箱体内储存能量通过箱体和单元震膜缓慢释放的问题。

除了开放障板,能延伸到最低频段的恒定指向性设计还有偶极辐射器(dipole radiator),它们一般都通过电磁或者静电驱动的大面积震动平面(large plane radiator surface)实现,或者有时候也可以是狭长的带式驱动器(ribbon driver)。

虽然这些设计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它们也带来别的问题,比如有限的动态范围,和因为房间内不平直的响应(non-uniform in-room response)导致摆放困难(critical placement)的问题。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大的震动平面和过小的冲程。而传统的电动式单元,则正好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因为电动式单元拥有更大的冲程,它们可以推动更多的空气,即使在低频段也能产生更大的高保真声压。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5: (最后一部分)

开放障板设计的一个首要例子就是Orion。它的设计体现了我多年的实验和学习的积累。它比我所听过的任何音箱都要好,它能产生一个可信的音像幻觉,就像你就在现场一样。我邀请你找到一对Orion并亲自聆听,或者更进一步,自己装一对。你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6

主题

5

好友

305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火鸡侠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3515
帖子
3205
精华
2
经验
3052 点
金钱
2782 ¥
注册时间
2007-6-10
发表于 2010-2-15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Oh,我的天啊,我想我应该感谢本文作者,和各位精彩回帖的朋友们。
我得承认,这是我新年最享受的一顿大餐,让我对音箱的感知收获满盈,而以前从来没有如此地清晰...
再也无法用合适言语表达。谨收藏此帖,以研读学习。
感谢!

9

主题

0

好友

114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1689
帖子
1823
精华
0
经验
1145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07-4-16
发表于 2010-2-17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找到 Orion的另外一篇听感:
http://bjaudiophile.blog.163.com ... 297320088238368585/

0

主题

0

好友

6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229
帖子
7
精华
0
经验
67 点
金钱
1 ¥
注册时间
2004-8-16
发表于 2010-2-1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其牛逼的帖子

谢谢楼主分享,有机会去楼主家里欣赏一下!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Oh,我的天啊,我想我应该感谢本文作者,和各位精彩回帖的朋友们。
我得承认,这是我新年最享受的一顿大餐,让我对音箱的感知收获满盈,而以前从来没有如此地清晰...
再也无法用合适言语表达。谨收藏此帖,以研 ...
老瓜壳 发表于 2010-2-15 22:49


也非常感谢你的鼓励!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找到美国"立体声"杂志 "Stereophile" 在1996 年对 Linkwitz的长篇访谈,讲到Linkwitz早期对音箱测量和设计的探索,很有启发作用。

http://stereophile.com/interviews/503/#

特别有意思的,是他当年的一些做法,竟与我们现在的实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读起来特别有亲切感。比如,我自己做测量,很早就开始以1/3oct 甚至 1oct 滤波,完全忽略频响中小的波纹,而只取其大势。当时这只是自发的做法,因为从一些听觉心理学的书上看到人耳对频响的分辨率也大概是1/3oct。现在看到跟”大师“所见略同,也挺得意的!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找到 Orion的另外一篇听感:
http://bjaudiophile.blog.163.com ... 297320088238368585/
hi8009 发表于 2010-2-17 01:24


谢谢分享。

大家如果有别的资料,也请一并贴上。我开始对Orion感兴趣,也很头痛中文资料比较少,特别是听感的文章几乎没有。

3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822
帖子
185
精华
2
经验
359 点
金钱
147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上一点我的听感吧。这几天过年回老家一直在听 B&W N801 和贵族 R2.5 (原装的,不是我改装的电子分频版),今天回家又听到Orion,有些想法,趁新鲜赶紧记下。

先从缺点说起。

Orion的细节,特别是钢琴高音的细节,不如丹拿。在细节上,耳机几乎是无敌的,特别是森海。对于听惯耳机的人,转到音箱可能会很不习惯,因为随着功率增大引起的失真和聆听距离增大都会导致细节损失。在这个方面,丹拿虽然比好的耳机还是有所不如,但已经很接近。而Orion比丹拿则又要弱一点,只是比起贵族R2.5甚至N801, 则还稍胜一筹。

Orion的低频冲击力不如仿盟主,听一些带敲击乐录音,比如谢德林的敲击卡门,就没有那么过瘾。声音的厚重和稳定感也不如N801。控制力也是不如。弦乐也没有N801或者仿R2.5那么“毒”,或者说弓弦拉过琴弦的摩擦的感觉少一些。

那么Orion的吸引力在哪里呢?

音色和音场可以说的其实很多。不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Orion让我退烧了,或者说,让我的注意力又回到音乐当中了。

其实当年听雨后的时候,我的音响观很简朴,系统也很简单,音源只是Dell笔记本,播的是自己做的MP3,功放是1000多的八达合并机,甚至脚架也是买音箱的时候送的。但是它带给我的乐趣是无穷的,是沉醉在音乐中的快乐。

开始发烧是丹拿,为了更好的声音,升级了Rega的Apollo CD机,还有Symphonic Line的功放。后来上了仿盟主,发烧热度只升不降,又上了声雅的巨无霸前后级。每天想的都是音色,细节,音场,控制力。

器材发烧还是其一,连带的,是听的CD也开始挑剔起来。还好,我对所谓发烧碟兴趣不大,最多也是偶尔听听。只是听得越来越多的是所谓的“好”录音。比如Pogorelich在DG的好几张钢琴独奏,讲究的是声音的凝聚力,或者说低频的控制力,干净,有力。或者说Grimaud在DG的钢琴录音,讲究的是泛音的丰富和低音的下潜。又或者Pletnev,也是在DG,无论是其指挥的管弦乐还是独奏的钢琴,讲究的是动态和气势。

虽然无论是丹拿还是仿盟主,因为声音还算平衡,“好”录音不难找,只是乐趣有一半在音效,而不在音乐了。

而Orion带给我的,是音乐的回归。

录音之间的区别不再是“好”与“坏”,而是不同录音师对声音的不同偏好。无论是50年前的录音还是新世纪的录音,无论是DG, EMI, Philips, Decca, 还是Chandos或者Harmonia Mondi,只要把唱片放到CD机开始播放,因为音色音场都已经足够好,音响器材已经消失,剩下的唯有音乐。留意到的,更多的是不同艺术家之间演奏风格的不同,而不是音效的差异。

我想,这就是我的音响之路的终点站了吧。

0

主题

0

好友

28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28772
帖子
300
精华
0
经验
288 点
金钱
288 ¥
注册时间
2009-9-1
发表于 2010-2-2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标记一下,认真拜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