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主题

1

好友

175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029
帖子
1978
精华
0
经验
1750 点
金钱
1625 ¥
注册时间
2006-12-16
发表于 2009-11-25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高手,呵呵    俺学习了

15

主题

0

好友

92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0789
帖子
3007
精华
0
经验
921 点
金钱
914 ¥
注册时间
2008-12-25
发表于 2009-11-2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楼主的看法一至,是推挽的。楼住开这贴真是用功了用的什么软件编辑的图片?

25

主题

1

好友

84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1444
帖子
798
精华
0
经验
841 点
金钱
772 ¥
注册时间
2009-2-18
发表于 2009-11-2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1# xlf0602


我也是认为1969是甲类,上下两管是互补输出,选管是最好输出管与推动管放大倍数相近,下管稍大一点也可以。

0

主题

0

好友

48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7458
帖子
503
精华
0
经验
489 点
金钱
481 ¥
注册时间
2008-3-14
发表于 2009-11-2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踏个脚印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高手,呵呵    俺学习了
lzlz 发表于 2009-11-25 16:02

老兄谦虚了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楼主的看法一至,是推挽的。楼住开这贴真是用功了用的什么软件编辑的图片?
精品音响 发表于 2009-11-25 16:05

就是“瘟到死”自带的“画图”啊。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分析有误。T3不是射随,而是共射。T4也是共射。
T3不好分析对吧,既然能正确分析参考地,为啥不能正确的分析T3呢。
所谓共射,是指输入信号和负载在射极共“地”,而且是交流信号 ...
acbbli 发表于 2009-11-25 15:37

你没看仔细。是说图七中的上管是射随器。图六中的上管当然是“共射极”组态。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却一直认为1969是单端输出为主,设计者都是以单端设计理念出发的。
但设计者提出,改变一些参数,此电路也很容易变成推挽输出。你是否已经变成推挽输出的设计?
如果你能在按原来电路模一下就好。
设计者提出两个管current gain可以不同,但以TR1为主。最好是一样。失真最小。jackwong 发表于 2009-11-25 15:48

二管一样失真最小这不正是推挽放大器的特性吗?单端放大器可没这个特性。因为在推挽放大器中,上下臂对称性越好,输出信号中的偶次谐波就抵消得越彻底,失真当然也越小。你贴的那个失真指标恰恰只能进一步证明JHL1969是推挽放大器。事实上JHL1969输出管失配时比现在许多典型的互补对称推挽放大器失真增加得更多。
其实已经有很多人提醒过我说原作者自己也认为是单端放大器,我对此不以为然。晶体管的C-E分割倒相放大器来源于电子管放大器的“屏阴分割倒相”放大器,只不过电子管放大器一般采用串联推挽输出级,如果要去掉输出变压器,我的理解是必须采用“并联推挽输出级”。实际上一些电子管OTL放大器就正是采用了“屏阴分割倒相”和“并联推挽输出”,其推动级和输出级与JHL1969的推动级和输出级的工作原理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认为JHL1969的电路架构并非HOOD老头原创,他最多只是首先把这种架构从电子管放大器移植到晶体管放大器中而已。他的说法我们没必要太迷信。
下面是1969原线路的仿真,很明显上下管都对负载输出电流。如果这也算是单端放大器,那么单端放大器该一统江湖啦。

11

主题

1

好友

45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3927
帖子
682
精华
0
经验
457 点
金钱
431 ¥
注册时间
2007-6-23
发表于 2009-11-2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执迷不悟的认为1969是单端,你有能奈我何?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执迷不悟的认为1969是单端,你有能奈我何?
啊强 发表于 2009-11-25 17:58

关我pi事
头像被屏蔽

13

主题

0

好友

824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61308
帖子
993
精华
0
经验
824 点
金钱
798 ¥
注册时间
2008-11-3
发表于 2009-11-25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

主题

0

好友

26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5724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262 点
金钱
257 ¥
注册时间
2009-4-11
发表于 2009-11-2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高人:
     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比如:如何用料,用什么元件,布线及调试要点,根据是什么......才能出好声.这是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5

主题

3

好友

386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32026
帖子
4996
精华
0
经验
3867 点
金钱
3775 ¥
注册时间
2007-12-11
发表于 2009-11-2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电路主要是应用了自举电路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挽就好像两个人在推秋千。只有一方脱手,另一方才工作。
而1969是同时工作。
本人电子知识差,我有个猜想,是不是两个管都是同相工作呢?
jackwong 发表于 2009-11-25 18:11

一、你说的是乙类推挽。甲类推挽放大器,上下管不就是同时工作的么?
二、是反相的,见28楼仿真。
头像被屏蔽

11

主题

0

好友

1184

积分

禁止访问 当前离线

UID
13381
帖子
2275
精华
0
经验
1184 点
金钱
822 ¥
注册时间
2006-10-14
发表于 2009-11-25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3

主题

0

好友

77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4352
帖子
1837
精华
0
经验
776 点
金钱
717 ¥
注册时间
2008-1-19
发表于 2009-11-25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T4能放大信号,个人觉得:因为后面两管只要能导通那么R3的电压是基本固定的即2VBE,实际上也只要T1有完整的电流回路的话,R3上的静态电流应该是由后面两管的VBE之和决定的,即2VBE/R3。动态时T1是以电流而不是电压的方式来传输变量信号的,因为R3的电压已被后面两管的VBE钳定。所谓波形的正负半周可以理解为电流最大与最小之间的变化。假如T4的静态电流足够大,即甲类,那么它在输入电流最小的时候(负波峰)也能维持大于0的电流通过CE极,这样它的波形是没有交越失真的。而T3的驱动电压则是通过T2 的CE回路的变量电流在R6 R7上面产生变量电压形成的。也就是说T4是电流传输,而T3则是电压传输。两者是由T2正反向驱动故是推挽,而且T4只有工作在甲类才能独自输出完整波形
    个人观点,不同意见的可大方提出

33

主题

0

好友

77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4352
帖子
1837
精华
0
经验
776 点
金钱
717 ¥
注册时间
2008-1-19
发表于 2009-11-2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早已经有人解析了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T4是电流传输,而T3则是电压传输
良机 发表于 2009-11-25 18:59

把T3、T4都用电流传输方式来分析,更好理解。见我一楼的图五。
头像被屏蔽

13

主题

0

好友

824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61308
帖子
993
精华
0
经验
824 点
金钱
798 ¥
注册时间
2008-11-3
发表于 2009-11-2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39# jackwong
看是不是反相,你只要判断上下管的电流是否是当一只上升而另一只下降就可。从28楼的波形图来看,中间的横线处电流为零,离横线越远表示电流越大(绝对值)。
我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 10,我在论坛里发过分享贴:点此进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