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1
- 在线时间
- 259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9-24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122255
- 帖子
- 544
- 精华
- 0
- 经验
- 631 点
- 金钱
- 526 ¥
- 注册时间
- 2009-8-3
|

楼主 |
发表于 2025-9-1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发一段很重要的文字,该段文字应该嵌在“电路图原理说明”以前,想收藏的朋友一定注意。
一、电路结构特点
1.全机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开环指标,以确保深度负反馈的实现:
①.栅极耦合电容时间常数交叉布局,调整低端衰减曲线斜率,减少了低端相移;
②.推动级阴极电流负反馈有利于自动修正倒相级可能产生的信号波形正负半周不对称;
③.整机只在第一级设计了阴极旁路电容,而且时间常数取值很大,有效保证了低频下潜;
④.功放级的低内阻运行设计使输出变压器的制作难度大幅下降,因此输出变压器的通带很宽相移很小。
2.推动级屏极回路采用同相电压(正反馈)补偿技术,解决了推动级大信号输出失真的难题。
3.功放级采用高跨导管,通过合理选择廉栅电压,使功率管的零栅压拐点电流增大,功放管在不产生栅流的情况下进入B1类工作状态,负载阻抗因此降低,保证了输出变压器良好的宽通频带特性。
4.功放级采用P-K分割输出的等电位降幅技术,解决了输出变压器制作时分布电容和漏感不可兼顾的矛盾,同时阴极引入的50%负反馈使功放级输出阻抗降得很低(等效管内阻仅为128Ω),使输出变压器的分布电容影响完全可以忽略,因而输出变压器可以采用双线多层并绕减少漏感,双线并绕同时保证了输出变压器推挽两臂直流电阻完全相等,输出变压器的高频通带得到大幅扩展;输出变压器在低负载阻抗的情况下仍使用了较多的匝数,获得了更大的电感量,使低频相位特性更趋理想。
5.功放级帘栅压供电采用浮地技术,解决了廉栅电压因阴极电位浮动而反向浮动的大难题,使多极管在屏阴分隔输出的情况下仍保持了高电力灵敏度和高屏效率之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