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从仪表校正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1379|回复: 20

107

主题

1

好友

283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9399
帖子
1567
精华
0
经验
2832 点
金钱
2662 ¥
注册时间
2010-8-13
发表于 2025-6-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夜如风 于 2025-6-4 11:54 编辑

要想校正小数点后两位数的仪表,至少需要精度能达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的。
如果要谈各种DAC解码的听感,前提肯定是后面的耳放,功放,扬声器耳机,能纤毫毕现的表达解码的特色,按这个逻辑,要求会一级比一级高。
DAC解码一般都能达到小数点后三位,那么耳放功放至少要达到小数点后四位,扬声器或者耳机,要达到小数点后五位。
现实却恰恰相反, 有没有哪位大神来解解惑,科普科普。
以上纯从THD的角度分析的哈,暂不扯其它。

45

主题

0

好友

110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9015
帖子
973
精华
0
经验
1109 点
金钱
595 ¥
注册时间
2006-4-29
发表于 2025-6-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买过国产某某的9038解码,号称科学机,THD指标第一,结果就是听了二个小时放咸鱼了
指标固然重要,我个人还是认为要合理看待指标,测量这些指标的目的,最终还是为....

36

主题

4

好友

53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27879
帖子
724
精华
0
经验
536 点
金钱
490 ¥
注册时间
2009-8-28
发表于 2025-6-4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胶的THD并不高,甚至很低,但对音乐的表达却是有目共睹。音质与音色相统一才是一件好器材。

107

主题

1

好友

283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9399
帖子
1567
精华
0
经验
2832 点
金钱
2662 ¥
注册时间
2010-8-13
 楼主| 发表于 2025-6-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主上,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主要还是源于 同款芯片分级所引发的。按上面的逻辑来看,你怎么区分普品,带K品。

10

主题

6

好友

24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06311
帖子
339
精华
0
经验
245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14-5-28
发表于 2025-6-5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y1234 于 2025-6-5 19:24 编辑

音响产品标注的指标大部分都是声波频率1Khz的这一点的测量值,而声波是20--20000KHZ的连续传递函数。想一想这一点怎样准确反映几万个点(连续波)的特征?

如图1KHZ失真是2.35%,其它频率各样都有。

如图1KHZ失真是2.35%,其它频率各样都有。

312

主题

2

好友

497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109
帖子
4638
精华
0
经验
4977 点
金钱
4325 ¥
注册时间
2004-7-28
发表于 2025-6-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hzy1234 发表于 2025-6-5 18:38
音响产品标注的指标大部分都是声波频率1Khz的这一点的测量值,而声波是20--20000KHZ的连续传递函数。想一想 ...

傅利叶波叠加测量,一般用方波

27

主题

0

好友

51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17229
帖子
483
精华
0
经验
510 点
金钱
455 ¥
注册时间
2016-7-16
发表于 2025-6-5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对于音响而言,最重要的感受是“浓郁”,人们最终是追求浓郁的音乐味,而不是其它。就像是我们平常吃水果,苹果也好荔枝也好芒果也好香蕉也好,好吃的那口必定是香味浓郁的那一个。音响爱好者的终极追求也是这样,是追求各类水果中最具表现力的那款,而具体是什么水果其实并不真的重要。人们要寻找的是有浓郁苹果气息的苹果,有浓郁荔枝味道的荔枝,有浓郁芒果口感的芒果,仅此而已。
    音响中的音乐欣赏和器材搭配也是如此,人们是要找那种浓郁的音乐味,并不真的在乎指标有多好;就像人们吃水果的时候并不真的在乎水果的营养成分,人们更在意的是水果的滋味。在听感和参数之间,人们更在意听感,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许多的大牌的成名厂家出产的产品,他们在参数和指标上的妥协往往更狂放和大胆,而那些不知名的中小厂家就不敢那么做,因为这些不知名的中小厂家缺乏名气、口碑,以及市场的支撑和认同。许多时候,李白或杜甫那样的诗人写诗偶尔不入格了,那就是正面的;而如果是无名之人在诗词创作上偶有失格,那就是反面教材,会被人嗤之以鼻。

107

主题

1

好友

283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9399
帖子
1567
精华
0
经验
2832 点
金钱
2662 ¥
注册时间
2010-8-13
 楼主| 发表于 2025-6-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菜猴05 发表于 2025-6-5 21:47
其实对于音响而言,最重要的感受是“浓郁”,人们最终是追求浓郁的音乐味,而不是其它。就像是我们平常 ...

有道理,但是芯片厂家最终还是以各种指标参数来标识芯片的进步。

107

主题

1

好友

283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9399
帖子
1567
精华
0
经验
2832 点
金钱
2662 ¥
注册时间
2010-8-13
 楼主| 发表于 2025-6-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夜如风 于 2025-6-6 09:40 编辑

楼有点歪了,发现我想要明白的是这么件事,于我去问了:
搭建音频重放系统,结构是这样的,R2R类型的解码,连接到功放,再连接到音箱。然后解码的失真有两种,一种0.001%,一种0.006%,功放失真是0.05%,音箱失真0.5%,那么这种场景,两种解码的优劣能在这个系统里表达体现出来吗?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关键的问题!答案的核心在于:在这个具体系统中,两种解码器的失真差异(0.001% vs 0.006%)几乎可以肯定无法被清晰地感知或体现出来,功放(0.05%)和音箱(0.5%)的失真是主导因素,它们将掩盖解码器之间微小的差异。
以下是详细分析:📊 失真级别分析(THD 总谐波失真,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解码器A: 0.001% (0.00001)
解码器B: 0.006% (0.00006) - 是解码器A失真的 6倍
功放: 0.05% (0.0005) - 是解码器A失真的 50倍,是解码器B失真的 8.3倍
音箱: 0.5% (0.005) - 是解码器A失真的 500倍,是解码器B失真的 83倍,是功放失真的 10倍
🔍 为什么解码器的差异难以体现?
失真量级悬殊(瓶颈理论):

整个音频链路的最终输出失真,主要受限于失真最大的环节。音箱0.5%的失真比任何前端设备都高出至少一个数量级(10倍以上),它是绝对的瓶颈。功放的0.05%失真也比解码器高出至少一个数量级。
想象一下:一个非常纯净的水源(解码器),流经一段略有污染的水管(功放),最后注入一个本身就有较多杂质的水池(音箱)。水池本身的杂质(音箱失真)决定了最终水的“纯净度”,水源那微小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了。
失真的可闻性:

人耳阈值: 人耳对极低水平(< 0.01%)的谐波失真通常不敏感,尤其是在音乐信号存在掩蔽效应的情况下。0.001%和0.006%都属于极低失真范围,远低于普遍认为的“高保真”阈值(通常<0.1%或<0.05%就已非常好)
失真类型: THD是一个总括值。更重要的是失真的频谱构成(主要是偶次谐波还是奇次谐波)和失真随频率、电平的变化。偶次谐波通常被认为更悦耳(类似电子管失真),奇次谐波更刺耳。但:在如此低的水平下(0.001% - 0.006%),其谐波成分本身的绝对电平已经极低。
这些微弱的谐波成分在经过功放(会加入自己的、更大的失真)和音箱(会加入巨大得多的、且包含强烈非线性特性的失真)后,会被严重淹没和扭曲。
动态范围掩蔽: 音乐是动态变化的。在响亮的乐段,微小的失真完全被音乐信号本身掩盖。只有在极其安静、简单的乐段(如单一乐器弱奏),理论上才有可能察觉极细微的背景失真变化。但即便如此,功放和音箱的本底噪声、自身失真以及环境噪音,也会使得分辨0.001%和0.006%的差异变得极其困难,甚至不可能。
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力:

功放和音箱不仅仅是加入自身失真,它们还是整个系统的分辨率和信息传递的瓶颈。一个失真0.5%的音箱,其瞬态响应、细节还原能力、频响平直度、相位准确性等关键性能指标,通常也无法完美地传递出前端设备那极其微小的差异。
功放(尤其是驱动音箱时)的动态表现、控制力、电流输出能力等,对声音的影响也远大于解码器那万分之几的失真差异。

结论与建议
在这个具体系统中,选择失真为 0.001% 还是 0.006% 的解码器,其声音差异几乎不可能被可靠地听出来。 功放和音箱的失真和性能限制是决定性因素。
投资优先级: 如果你想提升系统的音质,升级音箱带来的提升将是最大、最明显的(前提是功放能驱动好新音箱)。其次是升级功放(更好的控制力、更低的失真、更强的驱动力)。在这两者达到一定水平之前,纠结于顶级解码器之间万分之几的失真差异是事倍功半的。
不要只看单一指标: THD只是衡量设备性能的一个指标,且不是唯一决定听感的指标。解码器的声音风格、模拟输出级设计、时钟精度(抖动)、动态范围、声道分离度、对复杂信号的还原能力等,往往比0.001%和0.006%的THD差异更能带来可闻的区别。但这些区别能否被听到,依然严重依赖于功放和音箱的揭示力。
实际试听是关键: 如果你真的在考虑这两款解码器,并且你的功放和音箱属于非常高端的水平(例如功放THD < 0.01%, 音箱THD < 0.1% 且灵敏度高、易驱动、设计精良),那么在优秀的听音环境下进行严格的盲听对比是唯一能确定是否有区别的方法。但在你提供的参数场景下,理论分析和经验都表明,区分它们极其困难。

总结在功放失真(0.05%)和音箱失真(0.5%)远高于解码器失真的系统中,追求解码器从0.006%降到0.001%的微小失真提升,其带来的声音改善在实践中是无法被感知的。系统的瓶颈和声音的最终呈现主要取决于音箱和功放。应将预算和精力优先投入到升级音箱或功放上,这才是提升音质更有效的途径。

以上是DEEPSEEK的思考,应该是正常的机器思维逻辑,而我们普通DIY因为惯性思维的原因,很少进行过这样的思考




62

主题

26

好友

3592

积分

贵宾 当前在线

Rank: 3Rank: 3

UID
61271
帖子
5297
精华
0
经验
3592 点
金钱
5084 ¥
注册时间
2008-11-1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25-6-6 12:0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u 于 2025-6-6 12:12 编辑

測試與指標只是抽樣,假設了沒抽樣到的部份是完美的。現在另一個討論串談及線材的影響,有人能察覺不同而有人無法聽出差異。先不管誰對誰錯,關鍵是用儀表測量時,為何沒人討論探棒是鍍金接點或鍍銀銅線對波形的影響呢?因為我們的測試步驟是集中於單一頻率,固定振幅的正玄波,這只是眾多音樂訊號中的一種組合,和瞎子摸大象腳是同樣的道理。除非測試時是播放真正的音樂,否則或多或少有以管窺天的嫌疑。

27

主题

0

好友

51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17229
帖子
483
精华
0
经验
510 点
金钱
455 ¥
注册时间
2016-7-16
发表于 2025-6-6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如风 发表于 2025-6-6 08:56
有道理,但是芯片厂家最终还是以各种指标参数来标识芯片的进步。

     确实是这样的,所有的厂家在其产品宣传中都会引入一些技术指标或参数性的爽文,就像医生或健保人士会强调水果中含有的各类营养元素,但大部分享用水果的人只在意美好的口味体验。技术爽文跟强调听感的听音爽文是一样的,都是出于商业利益而为之。对于这些东西,大家听听就好,可千万不能当真。
   
     感性的玄学的有可能是骗子的套路,理性的数据性的更有可能也是骗子的套路;即便这两路套路表面上相互对掐和争斗,但本质上它们是一伙的,隶属于同一个后台。就像发烧友对线材的讨论,那些将线材的作用故意放大的,和那些强调线材无用论的,他们的论调,都是不可取的。
     卖线材的商家往往会故意放大线材的差别和作用,而音响设备的生产厂家也会放出线材无差的论调,而他们自己制造的设备里面,往往使用的都是优质的线材。甚至有些生产厂家,会将优质的线材伪装成普通线材的样子,以迷惑和误导同行。
     兵不厌诈,商场如同战场,为了利益,那些聪明人什么心思都会想出来。活得越久见识够多,就更容易窥到事物的真相。

27

主题

0

好友

51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17229
帖子
483
精华
0
经验
510 点
金钱
455 ¥
注册时间
2016-7-16
发表于 2025-6-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行业就是这样,大部分新入门的爱好者,就相当于一些行业中的老年群体,都是被商家忽悠的对象。这个世界很草台也很现实,大家只能尽力的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头脑来分辨和判断,才能尽量的避开各类的骗局。

16

主题

0

好友

260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61332
帖子
2643
精华
0
经验
2601 点
金钱
2552 ¥
注册时间
2014-10-10
发表于 2025-6-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如风 发表于 2025-6-6 08:56
有道理,但是芯片厂家最终还是以各种指标参数来标识芯片的进步。

要不然呢?都跟钱学森一样“用党性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

37

主题

2

好友

70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87724
帖子
616
精华
0
经验
707 点
金钱
578 ¥
注册时间
2015-3-20
发表于 2025-6-2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丰年好大雪 于 2025-6-22 23:09 编辑

一种民科思维就是唯部分指标论,比如死磕某种条件下的某一系列参数,如信噪比、总谐波成分、瞬态互调失真的比值等等。眼下的SCI-FI就是这种思路,鉴于这条赛道是我们中国企业全球制霸,我不会说什么。

而另一种民科思维就是“仪器无用论”,认为仪器最多就是万用表看看阻值,看看通不通,要做出合格动听的音响,必须要用“大师”们秘而不宣的某种秘法去加持,这种秘法无迹可寻,除了言传身教无法掌握。
仪表只是工具,它就是一个类似剪刀、缝纫机一样的工具,它不是时尚指南,不是T台风向标,仪表不能告诉你哪种设计是正确的,特别是被市场接受的。

这两种思维如果出现在用户身上,最终的结果大不了是多花点冤枉钱。而如果音响行业从业者也染上,一般都会导向品牌的失败(代理商反而好得多)。

有一个量化主观感受和实际数据间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拟合区间”,高于拟合区间的参数,人耳根本不会有感觉,而低于拟合区间的测试参数,人耳能明显听出问题。

从我的经验来看,两套系统如果人耳能听出差异的变化,本身在仪器测试时会呈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因此所谓人耳高过仪器是一个伪命题,不可能的。

OK,说到谐波失真,目前的技术手段以Audio Precision来说,已经完全覆盖了主观听感的范围,基本上可以认为任何低于90dB的失真、噪音,都不会对用户的听感带来任何影响,而无论其失真、噪音的来源为何。高于90dB的部分,事实上对于设计师是重要的参考,它们能体现某些情况下系统的某些特性,可以加以利用或克制。

但那些终端用户通过更换线材、脚架,甚至指标相同设计不同的两台功放,音色何以会呈现明显的主观变化呢?那是因为你不会测。

以我们老生常谈的线材来说,其实喇叭线的材质、编制方式变化对音箱系统的影响力极其微弱,特别是使用无源分频器的涂胶纸盆喇叭,使用蜂窝三明治、陶瓷、PVC材料喇叭的影响会落入可闻区间,但极其细微。而这种变化,你不能说它不存在,但在测试图表上,你必须凭借经验判断哪些是有益的变化。

反而在耳机、耳塞界,选择耳机线变成了一个必须加以考虑的严肃问题,而且单元越小,类似动铁这种,对耳机线材质越敏感。当你用一根音色呈现平淡平衡的普通铜线听惯了一对耳塞后,用普通工业银线制作的耳机线替换上,马上会被呈现出刺激、花哨的高音吓呆。

而业界,包括大陆的一部分品牌,早在大概在10多年前,就对这种现象做了基于B&K人工耳的测试,部分数据甚至是业内公开的,这些测试包括总线径、线材利兹缠绕模式、线材的单支材料、不同金属材质线材的配比、线端插头焊接/压接工艺、插头不同镀层工艺(铜化、镍化、裸镀)之间上百个变量。更核心的包括耳塞主观听感,与不同频率响应特性的耳机单元之间的结果,更是不在话下。这些测试结果揭示了某些改动是完全没必要的,而某些改动,可能会让你的耳机系统听感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传统大设备上,是不存在的。

其实也正是感谢那一次业界内不约而同的“技术大跃进”,让过去十年间耳机行业的从业品牌数量、毛利润连续蹿升,已经力压传统“大音响”品类成为了行业明星。众所周知的“哈曼曲线”,正是那次大跃进的一个主力产物。

其实传统的“大音响”品牌,也需要这么一次“大跃进”,利用新兴技术,对传统的行业某些品类做出科学的盲听测试,但可惜的是,随着全世界购买力的下降,大房子大客厅正在成为历史,互联网带来的客厅去中心化,也让传统大设备变成明日黄花,传统品牌是否有能力和财力去做一次这种大跃进,目前看可能性不大。

但主观上保守,并非说这些品牌正在等死。前几个月的慕尼黑展上,一位做LP很牛逼的英国品牌技术负责人找上了我们,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撤展的时候,一位美国胆机顶级品牌的技术大拿拉着我聊了很久,他家的耳机放大器市场表现差强人意。而在刚刚结束的上海Can Jam耳机展上,我见到电子邮件约了很久的日本某顶级品牌的技术大拿,还拉着某美国录音棚设备品牌的二代目,一起吃了顿饭,他们都有进入这个行业的野心,但也都表达的对耳机市场的一些市场行为的困惑和不解,体现在技术上,就是在随身耳机领域,“部分大系统的设计同主观听感的拟合曲线失效”,显然在得到一个可信的结果前,他们仍然会选择谨慎。

4

主题

0

好友

115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825
帖子
1043
精华
1
经验
1152 点
金钱
759 ¥
注册时间
2004-10-13

社区贡献

发表于 2025-6-23 13:07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年好大雪 发表于 2025-6-22 22:58
一种民科思维就是唯部分指标论,比如死磕某种条件下的某一系列参数,如信噪比、总谐波成分、瞬态互调失真的 ...

受教了!谢谢!希望能看到仁兄发表更多类似的科普新知识。

107

主题

1

好友

283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9399
帖子
1567
精华
0
经验
2832 点
金钱
2662 ¥
注册时间
2010-8-13
 楼主| 发表于 2025-6-23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年好大雪 发表于 2025-6-22 22:58
一种民科思维就是唯部分指标论,比如死磕某种条件下的某一系列参数,如信噪比、总谐波成分、瞬态互调失真的 ...

专业从业人员能够科学理性的看待问题,值得烧得冒烟的烧友去去火气。

384

主题

1

好友

464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62
帖子
5833
精华
0
经验
4647 点
金钱
3431 ¥
注册时间
2004-4-26
发表于 2025-6-2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码器输出的信号是要被前级和功放放大的,所以失真肯定要比后面的器材低几个等级,这样才能保证整套音响的失真度。

107

主题

1

好友

283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9399
帖子
1567
精华
0
经验
2832 点
金钱
2662 ¥
注册时间
2010-8-13
 楼主| 发表于 2025-6-2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sjh327 发表于 2025-6-23 15:41
解码器输出的信号是要被前级和功放放大的,所以失真肯定要比后面的器材低几个等级,这样才能保证整套音响的 ...

其实这里面有个逻辑,要验证后级的箱子,
那么要求:箱子《功放《解码;
要验证解码,相关相求:解码《功放《箱子;
我们最终听的是箱子,那么就按箱子的逻辑。
单想想,用箱子来验证解码,是实现不了的,类似
仪表校正的一样。

14

主题

0

好友

35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393
帖子
306
精华
0
经验
356 点
金钱
134 ¥
注册时间
2006-1-27
发表于 2025-6-24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把A解码器和B解码器接入同一套系统,得到对比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是相对的。
如果想得到绝对的结论,那就得需要一套标准的系统来测试,但目前没有这个标准。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系统整体的结果,相对的结论基本上是可以用来借鉴、参考和采用的。

384

主题

1

好友

464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62
帖子
5833
精华
0
经验
4647 点
金钱
3431 ¥
注册时间
2004-4-26
发表于 2025-6-2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如风 发表于 2025-6-23 18:54
其实这里面有个逻辑,要验证后级的箱子,
那么要求:箱子《功放《解码;
要验证解码,相关相求:解码《 ...

功放和箱子不是检测仪器,是播放99.999%的不失真的那部分内容的工具。你这是把 检测仪器和 功放音箱主要功能混为一谈了。 这种逻辑,就像我买双鞋,要能评价好坏,就得必须比鞋厂老板工人技术更牛比才有资格评价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