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制作] 无差分的简易全场效应管功放

  [复制链接] 查看: 768304|回复: 78

24

主题

7

好友

276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34800
帖子
2770
精华
0
经验
2766 点
金钱
2667 ¥
注册时间
2012-10-11
发表于 2016-2-2 21:2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制作的成功率真的不算高,50%就不错了。是跟电路的电源抑制比有关系吗?

11

主题

6

好友

49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755
精华
0
经验
4941 点
金钱
4727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16-2-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暗花明 于 2016-2-2 21:57 编辑
理想发烧 发表于 2016-2-2 19:25
一直担心这个电路的电源抑制比,今天有时间仿真了一下,只有23db,太低了。不知实际做出来有多少。


也不知论坛怎么了,那么多人跟风,除二楼牛哥指出外,居然没人看出这电路正电源端的动态范围大约是50V/2,负电源端动态(绝对值)大于40V,如用正弦波测量最大输出功率,则正半周峰值将在25V多点提前削波,受此影响,不能输出正负50V供电应有的最大不失真功率。
头像被屏蔽

7

主题

0

好友

253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807299
帖子
238
精华
0
经验
253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6-1-4
发表于 2016-2-2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主题

7

好友

87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86723
帖子
837
精华
0
经验
878 点
金钱
824 ¥
注册时间
2015-3-9
发表于 2016-2-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zhoumike 发表于 2016-2-2 22:03
这么改就可以提高PSRR了。

如果前级输出阻抗很高你这样改有一些效果,但是改设善有限。这个电路PSRR低主要是结型场管输出特性和无差分两个原因造成的。
头像被屏蔽

7

主题

0

好友

253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807299
帖子
238
精华
0
经验
253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6-1-4
发表于 2016-2-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9

主题

0

好友

58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749201
帖子
316
精华
0
经验
58 点
金钱
48 ¥
注册时间
2014-9-7
发表于 2016-2-3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3

主题

17

好友

436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4
精华
0
经验
4364 点
金钱
4048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6-2-3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6-2-2 21:54
也不知论坛怎么了,那么多人跟风,除二楼牛哥指出外,居然没人看出这电路正电源端的动态范围大约是50V/ ...

    是这样的,第一级如果用传统的SRPP电路,确实是有点尴尬。但是这电路却可以正常的工作,关键点在于SRPP的两个管子的工作状态有差别,从直流电压上看,上管的静态U-DS比较小,下管的U-DS比较大。
虽然是上管的U-DS比较小,但是依然具有SRPP的某些特性,只不过是输出的动态比较小。好在有第二级的电压放大,弥补了第一级输出动态变窄的缺点,实际应用的时候,有点类似普通的共源放大了,整体电路的工作是正常的。
    顺便讨论一下1868楼“理想发烧”同学关于电路电源抑制比的问题,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电路没有差分,总的思路类似单端放大,电源的抑制比必然会比较差的,所以在我试验这个电路类似的放大器的时候,前面两级的供电采用了简单的稳压电源。因为前面两级的供电比后面的电流输出级高出来大约10V以上,顺便提高了电源电压的利用率,唯有电源电路稍显复杂了。电源的布局和成本占据了大约一半。
3.jpg
    这个电路的制作成功难易程度,关键在于第二级的“复合推动”做法,这样会使得电路更容易自激,尤其是在根据个人手头现有的元件装置的时候。现在我用的IH5020输入,D-MOS做电压放大(纯电阻负载,没有自举,没有恒流源),K1058/J162并联输出,因为实际调试的时候,使用了比较多的补偿措施,所以工作很稳定,那些小容量的补偿用的电容、电感参数已经确定,找图施工就能稳定工作。实际装机的时候这些补偿元件的参数与仿真结果相差比较大,这正是很多的制作者没法细致的更换补偿网络,只能照图施工,造成高频自激的问题所在。
    下图应本地烧友的要求,又重新画板,制作的所谓“土豪版”的电路,加厚基板,加厚铜箔,焊盘沉金。。。从布局上能看到电源部分复杂,放大部分简单的特点。
4.jpg

46

主题

5

好友

178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70945
帖子
1680
精华
0
经验
1788 点
金钱
1622 ¥
注册时间
2014-3-13
发表于 2016-2-3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纳闷为啥要去折腾这种比较差的电路架构。

46

主题

5

好友

178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70945
帖子
1680
精华
0
经验
1788 点
金钱
1622 ¥
注册时间
2014-3-13
发表于 2016-2-3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binggg 发表于 2015-7-11 18:59
差分电路是万恶的!?

为啥

46

主题

5

好友

178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70945
帖子
1680
精华
0
经验
1788 点
金钱
1622 ¥
注册时间
2014-3-13
发表于 2016-2-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5-7-11 18:36
稍微改动了一下,文件传上来讨论一下.主要是在第一级,第二级之间加入了一个稳压管实现电平移动.另外电源电 ...

仿真才0.398实际电路大了去了。

33

主题

17

好友

436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4
精华
0
经验
4364 点
金钱
4048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6-2-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scjayyldiy 发表于 2016-2-3 19:36
我在纳闷为啥要去折腾这种比较差的电路架构。

不用纳闷,因为您可能喜欢的是电路,而不是音响。

6

主题

0

好友

30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Old_DIYer

Rank: 4

UID
806003
帖子
291
精华
0
经验
301 点
金钱
285 ¥
注册时间
2015-12-15
发表于 2016-2-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bazys 发表于 2016-2-2 21:26
制作的成功率真的不算高,50%就不错了。是跟电路的电源抑制比有关系吗?

小小意见:

这跟电源抑制比无关,想想胆机的电源抑制比也不好却不会有这些问题。
这电路的基本架构无多大问题,再加一把劲就可以完善了。
基本上使用了MOSFET当作第二及推动及输出的话,因为输入电容甚大,所以必须认知到不可能把性能指针做过度的要求。
放大器的指标不外乎增益;频宽;失真率及阻抗。
这些都不做过度的要求的话,很快就可以修饰到可以平稳工作,声音也还不错的程度。

(良品率低是代表电路尚未修饰到稳定。基本上相位曲线图不可以有突然反相的断点变化,这代表电路会有机会自激起振所以良品率低。这可以参考晶振的频率像未曲线图,晶振的相位图即是在谐振区有断点。作放大器的话相位图要尽量避免有断点)

大家加油~


6

主题

0

好友

30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Old_DIYer

Rank: 4

UID
806003
帖子
291
精华
0
经验
301 点
金钱
285 ¥
注册时间
2015-12-15
发表于 2016-2-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6-2-3 19:50
不用纳闷,因为您可能喜欢的是电路,而不是音响。

各种观点在各自强调的领域都是各自成立的。
差分架构具备有噪声排斥比高的优点,同时具备正反两相的输出,能够采取更多的高频相位补偿手段(例如前馈),进而增大频宽,性能指针可以做到远比受种种限制的单端输入来得高很多。
因次单论性能指针的话,单端确实比较差得多。

不过,FET单端具备电路简单,谐波成分不复杂等对音乐回放有利的优点。
这也是Pass这家公司乐此不疲的原因。

以DIY来讲,要走差分的话,找颗高性能OPA来推输出管,或者找颗功放IC都方便得很。
但是尝试一下FET单端也何尝不是另一种乐趣呢?
说不定这个电路调适得好的话也可以到达Pass的水平,我是乐观看待的。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发表于 2016-2-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6-2-3 19:50
不用纳闷,因为您可能喜欢的是电路,而不是音响。

我估计这人是属于音响圈里出名的“看声音”的人。

34

主题

3

好友

24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85962
帖子
1472
精华
0
经验
240 点
金钱
198 ¥
注册时间
2015-2-27
发表于 2016-2-5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6-2-3 22:28
我估计这人是属于音响圈里出名的“看声音”的人。

严重同意楼上看法。

7

主题

0

好友

68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01269
帖子
712
精华
0
经验
688 点
金钱
668 ¥
注册时间
2015-10-2
发表于 2016-2-13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舜之潇湘 于 2016-2-13 14:38 编辑

这是一个好的思路,线路简单效果不错。总之整体上非常符合我玩HIFI简结至上的原则。不过有几点我个人作了改进,是好是坏不好说,但仿真说明数据至少还不错。先把仿真贴上来:
234.PNG
50W.PNG
其一,偏置用发光二极管代替1N4系列。偏置电流是大点,但效果更好且电路更简洁。
其二,增加中点调零微调电阻R5。这样不仅可以很方便的调节中点电压至微伏级,而且可取消反馈落地电容,增加频响减少由此带来的失真。
其三,在SRPP后与电压放大级之间加入Q7射级跟随器,起到缓冲的作用,使上下两级更好的匹配,以减少由于MOS场管输入电容大带来的不良影响,进一步降低整体失真。仿真证实在失真方面至少降低一个数量级。
其四,取消了电压放大级的恒流恒,电路更简洁。对比了一下有无恒流源仿真实际效果并无什么差别,本着简洁至上的原则,改成了纯电阻负载。
春节期间X宝很多网店歇业,部分零件无法到位或配齐,否则新年此电路将是第一实验选择。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这是仿真文件:
90W无差分高偏甲乙类推挽功放.zip (198.19 KB, 下载次数: 659)

0

主题

4

好友

31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0435
帖子
294
精华
0
经验
31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08-10-27
发表于 2016-2-1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舜之潇湘 发表于 2016-2-13 14:23
这是一个好的思路,线路简单效果不错。总之整体上非常符合我玩HIFI简结至上的原则。不过有几点我个人作了改 ...

不错  纯场管     这个可以上到多少电压?

7

主题

0

好友

68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01269
帖子
712
精华
0
经验
688 点
金钱
668 ¥
注册时间
2015-10-2
发表于 2016-2-1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舜之潇湘 于 2016-2-13 21:57 编辑
winfastfx 发表于 2016-2-13 20:43
不错  纯场管     这个可以上到多少电压?

这个主要是考虑小场管的耐压,2N5566耐压是60V,Q1B只有几伏的工作电压,这个关系不大。Q1A此电路约有40V的工作电压。由于结型小场管的耐压普通都不高。一般也就30-40V,所以工作电压不宜大于45V。否则视具体工作电压情况,必须要在Q1A与Q1B/R3连接之间、还有就是Q7的源极与地之间加入稳压二极管降压。经你这一说我才想起2SJ108只二十几伏的耐压,应该按上述方法处理后方可安全工作

像下图中这样Q7的源极与地之间加入稳压二极管
                                    
源极加稳压二极管.PNG


0

主题

4

好友

31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0435
帖子
294
精华
0
经验
31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08-10-27
发表于 2016-2-1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舜之潇湘 发表于 2016-2-13 21:30
这个主要是考虑小场管的耐压,2N5566耐压是60V,Q1B只有几伏的工作电压,这个关系不大。Q1A此电路约有40V ...

哦 谢谢

0

主题

4

好友

31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0435
帖子
294
精华
0
经验
31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08-10-27
发表于 2016-2-1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舜之潇湘 发表于 2016-2-13 21:30
这个主要是考虑小场管的耐压,2N5566耐压是60V,Q1B只有几伏的工作电压,这个关系不大。Q1A此电路约有40V ...

很好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