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片LM4780装好了,上电无误,输出正常。

负载接10R10W电阻,扫频输入:20Hz~20KHz方波信号,测试输出波形(示波器接电阻两端),如下图:

20150503_141258.jpg

受益于稳压电源供电,可以直观地从稳压电源上看到工作电流:这片IC的工作静态电流是110mA,与手册上的标称值相同。

中点直流偏移电压为正、负10mV内(接了直流伺服电路):通常是在2mV内,但输入信号从20KHz方波跳回20Hz时,有个跳动,最大约为10mV。

测试证明了一点,其实LF353不太适合作直流伺服用。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态电流计算有误:表上显示的电流,应该扣掉虚拟地那两个电阻上的电流(16mA),实际应该是不到100mA。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3片LM4780TA的引脚已弯折加工好了,但暂时没法装下去了。原因是直流伺服部分出了点问题:性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两片并联和BTL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对输出端的直流偏移要求都比较高:(并联还更高些)

对于并联来说,如果两片IC间的输出直流误差为10mV的话,因输出均流电阻只有0.2R,两片IC之间将会产生50mA的额外电流消耗。

如果桥的另一端也是如此的话,那么每个声道将会多出100mA的静态电流出来。所以,在直流伺服部分没搞好前,根本就不敢直接就并上去。

此前,做之前,在论坛做了些功课,看到推荐LF353的比较多,没仔细分析就想当然的选了LF353,装机后才发现LF353自身的误差就比较大。

LF353手册上的 Input offset voltage :(TYP)5mV ,( MAX)10mV  @25°C    Full range ( MAX)13mV 。

这个指标根本就不太适合需要高稳定输出的场合。

已按BPA200官方推荐的LF412ACN的性能要求(TYP 0.5mV , MAX 1mV),重新选伺服运放了。

补充内容 (2015-5-4 09:15):
另外,作输入缓冲的运放,也对“Input offset voltage”参数有较高要求,不能随便换:

运放后的纯直流,放大倍数为22.5倍。

如果运放输出5mV直流(很多LF353和NE5532都超过了),喇叭将承受上112.5mV直流。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139 于 2015-5-3 23:52 编辑

手上还有一片现成的OPA627双贴片转DIP-8运放,换上去后测试结果(与信号幅度关系不大):

输入10K以下方波时:输出直流均为2mV以下。
10K以上方波时:逐步增大,
20K方波时达到7mV,
40K方波时达到16mV,
50K方波时达到21mV,
100K方波时达到45mV。

140K时为最大值:63mV。
然后开始又下降了,到200K时,是39mV。

补充内容 (2015-5-4 08:57):
其实按手册上的参数看,627是非常适合作伺服用的:不考虑价格因素话。

测试结果很理想:有、无信号都非常稳定。至于那些显示很高的值,我更愿相信那块垃圾表在这么高频率下测得不准:示波器上并没看到任何漂移。
头像被屏蔽

2

主题

0

好友

50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789532
帖子
51
精华
0
经验
50 点
金钱
46 ¥
注册时间
2015-4-11
发表于 2015-5-4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进度:

1、重新订购的运放到了:这次查过手册后,选的是易购到的LT1057,装机后全部直流输出均稳定在0.000到0.001之间了,示波器上看不到信号漂移,OK!

2、4片LM4780TA已全部装上了,在稳压电源上测试总静态电流为380mA左右:OK!

3、在稳压电源供电时,接上并联的输出电阻,检查开机时电流,有三路OK:开机后很快总静态电流就降到正常380mA。有一路并接后电流较大且较长时间才回复正常,原因待查。

4、断开有问题那一路的直流伺服,发现无伺服时,输出直流达0.5V,加上伺服后能归0,但速度比较慢,系并联时开机电流大的原因。

5、暂不并联,接环牛上电,无烟花:各工作点正常。

6、将每路的BTL单独输出,接到喇叭测试:OK!

7、将前面测试无问题那一路的并联电阻装上:接通LM4780并联输出,上电!

无烟花,喇叭有输出!并联成功。

稍后检查并联后两片的分别出力情况。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0506_224824.jpg

工作中,推桌面的电脑音箱。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139 于 2015-5-6 23:06 编辑

关于功放IC的并联的总结:

其实最最核心的,是一定要让每片被并的IC输出中点为0,且不能有漂移,否则会有很大的电流消耗产生。

至于配不配对,个人认为一点也不重要:只要是同工艺、同批次、同内部结构的就一定能行。

并联后,各片IC的出力多少,也并不在于IC本身:是在于外部决定IC增益的反馈电阻!

如果,有能力做IC筛选的话,最重要的是筛选:上电后输出稳定到0的时间!这个决定了开机时,瞬间工作电流的大小,太大了容易炸机。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开机,等直流工作点稳定后,再用继电器将输出并在一起!

20150506_225801.jpg

另一张工乍中的图片。

1

主题

0

好友

5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790879
帖子
53
精华
0
经验
55 点
金钱
53 ¥
注册时间
2015-4-27
发表于 2015-5-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关心声音到底咋样, 你倒是说说听感啊!  啊!啊啊!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还是发现一处较大设计错误。

主电源设计漏了两个电容(见下图,可与104楼主电源图对比):

XXX1.png

如果不接这两个电容(C25、C26)的话,会有以下后果:

1、主电源不能对称,也就是说主电虽然仍是70V,但对地可能分别是+40V和-30V。

2、主电源上有较大的100HZ对地纹波,此对地纹波峰值可达20V。

3、LM4780TA的纹波抑制能力很强,在此情况下,但仍然会有几十MV的输出,幸好被BTL电路抵消掉,听不见而已。

加入(C25、C26)电容后的结果:

一是主电源对称了,对地值正负相等。

二是主电源上纹波极小了:(受益于40000U的主滤波电容)几乎不可测,大动态时,电压波动也较小。

三是LM4780TA的输出端,测不到100HZ纹波了。

补充内容 (2015-5-9 15:39):
BTL输出级要的是单电源,这是毫无疑问。

但LM3886和LM4780均有静噪端,4片IC共消耗负电源12mA电流,导致负电源电压被拉低。

增加的俩电容,一将主电限位在正负对称上,二是给IC内所需的双电源供电。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有提到:有一路的输出直流达到了0.5V。经反复查找,也没能发现原因,只能怀疑是IC自身的原因了:稍后更换IC再测试。

当然,这片IC也并不是说就是坏的(放大、输出均正常):只是说它不适合工作在去掉了反馈落地电容的纯直流DC放大环境中。

结论:

1、LM4780TA内部的两片3886一致性并不好:至少在输出中点电位值上,会有较大的误差出现。(另一侧基本为0)

2、功放IC,在去掉反馈落地电容,作纯直流DC放大时,宜加直流伺服电路等可以校正这个偏差的电路。

3、如果要像BPA200电路这样进行并联的话,千万不要让这样的IC进行并联:开机瞬间电流=0.5V/0.2R=2.5A!,这还是假定另一片为0的情况下。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难的选择。

LM4780TA引脚多达27条,有“蜈蚣脚”的称号,更换IC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是发现问题后,再三检查而无法下手的原因。

三天时间过去了,是时候作个了断了。此前采购中,没有采购有多的LM4780TA芯片,两个选择:

一是重新买片LM4780TA芯片来更换,二是从前面装机那个板上拆一片能达要求的芯片过来。

买?不敢保证换上就一定符合要求了。

换?天啊,要拆两次,装两次,还要弄通PCB的过孔两次。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心中那一千头草泥马奔过之后,终于彻底下了决心:换。

一是能立即看到结果,不用等快递。二是有保障,能保证换上的IC无问题:若问题没解决的话,至少可明确排查方向。

20150509_183223.jpg

拆下的问题IC。

20150509_212642.jpg

重新整形IC脚成功后,拆下另一片。

20150509_213334.jpg

两片都重整形完毕,等待安装。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换成功!更换后,输出直流只有几mV了。

果断安装输出并联的0.1R*2孪生功率电阻,上电,出声!

20150509_225343.jpg

至此,BPA200调试成功!本次DIY胜利完成,稍后装机。

谢谢捧场。

596

主题

21

好友

138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72473
帖子
5810
精华
0
经验
1384 点
金钱
782 ¥
注册时间
2014-3-17
发表于 2015-5-1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头像被屏蔽

1

主题

0

好友

346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36425
帖子
507
精华
0
经验
346 点
金钱
338 ¥
注册时间
2008-2-29
发表于 2015-5-1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主题

0

好友

5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33063
帖子
60
精华
0
经验
57 点
金钱
54 ¥
注册时间
2010-8-24
发表于 2015-5-22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感觉没什么大区别

11

主题

1

好友

54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82414
帖子
529
精华
0
经验
541 点
金钱
519 ¥
注册时间
2010-3-18
发表于 2015-5-2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有制作,有测量,有分析。预祝成功。

4

主题

0

好友

35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625
帖子
377
精华
0
经验
355 点
金钱
367 ¥
注册时间
2007-9-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yoho123321 发表于 2015-5-18 12:18
继续继续,正看得过瘾呢

要多等些时间了:

第一台机,就是先装那台,由两片LM4780TA组成的BTL电路的机器,已装机了,正在试听中。

要多听些时间,根据试听结果,完成调音后,再回头来装这个四片LM4780TA双并BTL机。

机箱也被计划做的8片LM1875多功能机借用过去了。

http://bbs.hifidiy.net/forum.php ... =1093126&extra=

51

主题

4

好友

360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210
帖子
5218
精华
0
经验
3607 点
金钱
3439 ¥
注册时间
2007-9-15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5-5-30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图文并茂。方波过电位器后波形劣化应该是阻抗和负载造成的。信号源—电位器—射极跟随器 这样再测就应该不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