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作坊
发表于 2013-7-4 00:59
而现在的电影业和相关产业,为了有新增长点,正在推广3D效果,效果肯定好,但真的需要这样吗?那种立体效果,如果不是顶级设备,也肯定不自然,真的没必要看什么电影都需要3D,还是故事情节能打动人。
神兵作坊
发表于 2013-7-4 01:08
看九十年代的香港音响杂志,那是超厚,而现在的音响杂志,变薄了不算,枪文和广告反而增多了。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07:29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07:31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07:34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07:39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11:06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3-7-4 12:31
:lol其实是因为只有老芯片是直插的,有经验的年纪大了焊接不了贴片,所以没兴趣,自然玩得人少。
卡西利亚斯
发表于 2013-7-4 12:33
CS4328有直插的,同样是德塔西格玛结构,评价照样不比1541低。
神兵作坊
发表于 2013-7-4 12:34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07: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我真是很怀疑你是不是真的看过高水准3D效果的影片。你老今年多大了?
未来可以用电脑做以假乱真的3D电影呢,技术是惊人的,不需要真人来演,但有这个必要吗?
神兵作坊
发表于 2013-7-4 12:42
只要你在生活中仔细聆听各种声音,就会发现没有音响里的超高频,没有超高的解析力,也没有数不清的信息量。要表现声音的真,不能老去关注这些细微的东西,还是要先把主干搞好,最应该优先解决的是声音响起的一刹那和收尾的一刹那。这就是我上面说的音响和现场对比,该清楚的不清楚,不该清楚的却清楚。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12:45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12:49
神兵作坊
发表于 2013-7-4 13:35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1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关注细微的东西那关注什么?什么叫最关键的是声音响起的那一刹那和收尾的一刹那?我听音乐从来都是要听 ...
声音响起的一刹那要突然,要有超出心理准备之感,声音消失时要有余韵,这样的重播声比较接近真声。真声有一种在空气中荡漾的感觉。
听真实乐器没觉得高频有多高,但感觉很舒展,这是泛音在起作用。音响重播也要在泛音还原上下功夫。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13:58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14:07
神兵作坊
发表于 2013-7-4 18:05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14: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你真的要补充基础知识,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超高频,比如蝙蝠捕捉虫子用的就是一种超高频的声波,人 ...
我的话请再读一遍。
神兵作坊
发表于 2013-7-4 18:13
qazxswedc4321 发表于 2013-7-4 13: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看样子忽悠的本质出来了,虽然本人音乐造诣可以唱歌更是当人不让也有十几年烧龄了,你说的却是根 ...
我在描述声音,你还是听不懂啊。在音响重播中,乐器的响起要突然,下一件乐器的插入也要突然,这才像真声,尤其是在表现打击乐器的时候,突然感越好,就响得越逼真。
尾韵要有,比如拨一琴弦,琴弦振幅又大变小直至消失,这个消失的过程要充分展示出来,尾韵短则很难表现好。
声音中基频、泛音以外的一些杂音,不需要那么清楚,拿把吉他试就知道了,你不能让手指在琴弦上滑动的声音和音乐声一样突出,而现代的音响明显刻意去表现这类声音了。
神兵作坊
发表于 2013-7-4 18:17
算了,也不多讲了,反正这也是我的个人之见,不被认同也正常。
HQ
发表于 2013-7-4 18:21
神兵作坊 发表于 2013-7-4 1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要你在生活中仔细聆听各种声音,就会发现没有音响里的超高频,没有超高的解析力,也没有数不清的信息量。 ...
起的一刹是最关键。起的一刹搞得好收不会差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