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9:37
!!!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9:40
打了40年的扬琴,我保留的珍贵扬琴资料(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已故武汉市说唱团扬琴演奏家洪建国写给我关于如何正确练习手法基本功的一封信,时间是1977年12月14日!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9:43
著名扬琴演奏家桂习礼老师1987年寄给我的扬琴独奏“映山红”曲谱依然完好无损,今天再看令人感概万千!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9:45
当年买扬琴资料我习惯一次买两本,以便于长期保存!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9:48
!!!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9:50
!!!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9:52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3-26 09:54 编辑
1995年有过书信来往的一位发烧友是个空军飞行员,我们谈音响,还记得他的基地是在河北唐山(或石家庄)。十七年过去了,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但我衷心祝愿他全家幸福!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10:03
1998年第4届国产音响大展在杭州之江饭店举办期间,我专程到中裕奥斯拜访设计师贺建华,我很欣赏他,年轻有为,可惜后来离开了这个行业,这也是和他唯一的合影!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10:08
其实,Hi-Fi企业规模都很小,经济实力很弱,所以他们做不起长年的广告。一般在国内音响杂志上做一个P(即一面)的广告,至少要3500元的广告费,在一本杂志上做一期是没什么太大效果的,起码隔一个月做一次。但问题来了,国内的音响杂志有好多本,都是老熟人,都得给面子,所以对一个市场受众面很小的作坊企业,根本不堪重负。
事实上,香港音响杂志的广告费倒是低得多,而且效果也好些(因为很多发烧友比较相信香港音响杂志),所以你应该也注意到很多国产Hi-Fi企业,现在香港杂志上做广告较多。
设身处地,如果你也开了一家Hi-Fi企业,资金并不雄厚,产品市场需求又不大,你会花大把的钱去做广告吗?不可能的,入不敷出,能量不守恒的事,是有违常规的。音响发烧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群体,中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东南亚是这样,欧洲、美国、全球都是这样。所以,我觉得既然圈子这么小,走到哪个城市也就那么几个发烧友,大家能在网上交流,这已经是很难得了,故一定要精诚团结。如果再互不相容、同室操戈,这无疑于是Hi-Fi的自残、自灭!
hightemp
发表于 2012-3-26 10:27
ONE如今已不存在了,具体演变过程大致如下∶当年ONE在正走红的1995年-1998年之际,企业内部上层有 ...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4 20:2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提起这个one,我在1996年跟它可是没少操心。上半年花了750大元购入one797的CD机,读盘能力差,没几天就基本上不读盘了,后来退货。下半年砍价到480大元购入one双卡卡座一台,初听不错,但后来对照CD听,发现卡座转速过快,要命的是该卡座没采用调速电机,我当时不懂电路,用螺丝刀用力捅电机导致其烧坏,后来找个明白人加上了调速电路,后来又用了几年,右卡放音时产生自激(我自己判断的),后来CD和电脑盛行时就不用它了。
这也是当初90年代国产音响产品经常出现的问题,对质量的控制有所忽视。
再有就是中联的功放设计很令人惋惜,9100后级参考quad405设计的,用的是1302/3281对管推挽放大,症状是音量过12点钟时,开始失真。发现每声道只有7700uF的滤波,后来每声道增加了1万,放大到最大音量也基本上不失真了。毕竟电路不错,其实有时候不太理解这种设计为什么到临门一脚时却退缩了。
hightemp
发表于 2012-3-26 10:32
在1995-1997年间,家里这边商业街至少有1/4店面卖音响,不管是DIY的,还是品牌的,都很红红火火。虽然是小城市,但能经常看到JBL、JAMO的店面,另外国产的惠普小旋风、飞达、豪杰店都很多。过了2000年,全部消失。
2005年在仅有的一家卖正版CD的店面里,见到老板自己用的B&W 309落地箱,当时很想把它买下来,但老板坚决不卖.
醉舞月光
发表于 2012-3-26 13:14
现在没发烧友退烧卖音响器材的也就少了!
Aeolus
发表于 2012-3-26 13:25
呵,岁月流恒,随伴这些琐碎难忘的回忆,串起这些难得且珍贵的HiFi典故。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14:36
相隔十三年,我们再相逢
13年了,此次赴汕头12届音响展(2009年),途经海丰时试探着和中联王瑞扬厂长取得联系,获得成功而得以再相逢!他的手机号竟然13年没有变,这简直是奇迹!!!: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14:37
!!!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14:40
在过了海丰收费站的一个三叉路口处等王瑞扬厂长来引路!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14:43
王厂长现在开的是凌志车,全程开尾灯引路到他家里去叙旧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14:50
到王厂长家了,庭院很大,停两辆车还绰绰有佘。注意天棚上,你知道那透明玩艺是干什么的吗?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14:51
客厅里摆着乒乓球台,这说明王厂长很注重身体锻炼和心境的调合!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14:54
在王厂长家后花园合影留念,和1996年的照片相比较,1957年出生的王厂长没太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