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4 21:20
!!!
冰心一片
发表于 2012-3-24 21:21
杨老师真是见多识广啊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4 21:23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3-24 21:27 编辑
和钟神、凤之声的老总黄树祥认识于1996年的武汉第二届国产音响大展上,我习惯叫他黄厂长,记得当时我们就坐在他的展房地上,中间摆着开了盖的钟神99C前后级。提了一些建议,那时的99C机身较短,也就是说散热器太短小,结果造成甲类功放温度太高,手都不敢摸。后来黄厂长将此机作了改良,结果就变成机身很深的重量级了。黄厂长是广东台山人,是中学物理老师,人很厚道,所以在圈内很有人缘,所以凡有机会到广东,我都情愿绕一圈也要去台山看他一下。
另,对钟神、凤之声的认同,也有对台山人民抱有好感的元素,因为我查过历史书,台山曾出过不少中国空军飞行员,在抵抗日本的侵华战争中,英勇作战并击落了不少日机,也牺性了不少。而且台山至所以称之为“华侨之乡”,是曾有大批同胞出国到美国,这些华工特别能吃苦,为美国的南北铁路建设奉献了血汗和生命。黄厂长虽身为知识分子,但勤劳务实,来武汉寻找代理商时,自已抱着几十公斤的机器满街跑,我最欣赏这一点了......
美帮0028
发表于 2012-3-24 21:24
太棒了!扬老师!让我们学到不少东西!向前辈致敬!:handshake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4 21:25
杨老真是见多识广啊
冰心一片 发表于 2012-3-24 21:2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不敢当,算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经历吧。:handshake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3-24 21:36
ONE如今已不存在了,具体演变过程大致如下∶当年ONE在正走红的1995年-1998年之际,企业内部上层有 ...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4 20:2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就是那时看威马用料不错,在国产器材中走的是发烧路线,才选择了威马9360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3-24 21:37
本帖最后由 音生音世 于 2012-3-24 21:39 编辑
八达开发第一台CD机时,我正好遇见了它的工程样机...,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4 20:2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我现在家里好像和这台一样的,八达HD22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3-24 21:39
ONE如今已不存在了,具体演变过程大致如下∶当年ONE在正走红的1995年-1998年之际,企业内部上层有 ...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4 20:2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先驱和威马走的路线不一样,科泰更不行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3-24 21:46
杭州“中裕奥斯”的CD解码器当年备受好评,设计师霍建华后出走“中裕奥斯”入深圳三诺,遂去向不明!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4 20:5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和我家里的一样:lol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5 20:11
和我家里的一样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3-24 21:4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老弟音响发烧很有年头了!:handshake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3-25 20:30
老弟音响发烧很有年头了!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5 20:1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只不过都是国产的,进口的好东西也烧不起啊:handshake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5 20:39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3-25 20:41 编辑
1999年7月份的<<音响世界>>46-47页,不过今天来看文章的标题应该加一个字才好,即-----“让每一颗音符迸出鲜活的灵性”。
598210112
发表于 2012-3-25 20:48
向前辈致敬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6:05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3-26 06:07 编辑
向前辈致敬
598210112 发表于 2012-3-25 20:4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谢鼓励,希望多交流。:handshake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6:12
我的第一台CD机,机子早就送人了说明书还在。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6:15
“至高”,相信很多老发烧友都知道这个品牌。“至高”出道也很早,记得最先推出的是前胆后石功放,黑色的机身面板开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窗口,衬影着电子管灯丝的晕光,很迷人。
认识“至高”的老总汤浩林是1999年,他当时来武汉走访代理商。“至高”至少搬过两次家,先是在佛山的一个江边,楼顶竖着“至高”偌大的广告牌,很是招眼。市场滑坡后,公司搬到一家大厦的二十几楼。其实,汤浩林是个很有思想的人,对社会对产品设计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在他身上我能感觉一股朝气,虽然其131EM、151EM的唱机并不完美。近年,已经很少能见到汤浩林,手机也联系不上了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6:20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3-26 06:22 编辑
其实,音响也好,音乐也罢;高档也好,入门也罢;土炮也好,洋枪也罢;最要紧的事是人的精神要愉快,活着一天,快乐一天!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王老师学习,80的人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6:26
人,不能老是活在记忆中。走自已的路,做自已的事,对自已的胃口,找自已的乐趣,足矣。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6:29
声雅,一个老牌的家族Hi-Fi企业。我曾经说过∶声雅老总何卓坚是国产音响企业中活得最快活的(作为老发烧友,他是玩也玩了,企业在夫唱妻和中平稳发展),去年声雅走过了他创牌的15周年,不简单啊!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6 06:30
声雅的两款工程试验样机,摄于1998年,当时声雅厂还在中山小榄镇的江边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