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漫步8611
发表于 2014-6-12 18:01
真贵呀,看到这些照片,想起了初烧时的情景
杨维中
发表于 2014-6-12 19:37
benjuju 发表于 2014-6-11 2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杨老师,你的确勾起我们这些人走过的历程,我永远支持你
:handshake
zoumingdi
发表于 2014-6-13 18:37
面对所有的种种,面对这一切,菜鸟也有一种想飞的冲动!!!向老师前辈致敬!!!!!!!!
jssy2000
发表于 2014-6-14 10:52
音生音世 发表于 2012-3-23 2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箱,用现在眼光来看也很不错的
我很喜欢这个箱子,但是一直买不起
jssy2000
发表于 2014-6-14 10:55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3-24 20: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ONE如今已不存在了,具体演变过程大致如下∶当年ONE在正走红的1995年-1998年之际,企业内部上层有 ...
我的第一台CD机就是ONE497,这机子其实比较的不怎么样,不过质量还不错,现在还能用。
蓝色狮子
发表于 2014-6-14 12:22
我中学时期开始喜欢摆弄收放音机,96年读技校电子班开始发烧,直到现在...........感慨啊!
jssy2000
发表于 2014-6-14 13:52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11 08: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玩这个的,一定更老烧。
当年我比较穷,买了这个中联的机壳准备自己装功放,可惜等我出去上大学时,这个机壳却被我父亲当费铁卖了。好可惜!
lcwangwd
发表于 2014-6-14 15:38
受益匪浅!
碧血天蝎
发表于 2014-6-14 22:17
杨维中
发表于 2014-6-15 08:38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4-6-15 08:41 编辑
碧血天蝎 发表于 2014-6-14 22:17 http://bbs.hifidiy.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重温杨老师的历程,感想发烧的时代。
大浪淘尽发烧路,留下星火再燎原。
你好,先谢谢你的关注。M1是当年惠威推出的一款书架箱,在工薪一族烧友中受到好评,依稀记得当年有人主张用天逸的AD-86甲类功放来推。如果现在选功放的话,我个人会考虑用欧搏的最新改良版EL34推挽胆机M100来伺候M1的。:handshake
杨维中
发表于 2014-6-15 18:04
论坛现在为什么发不了图片?本想发表一些后续的。
zhee133
发表于 2014-6-15 19:22
一口气看到这里,顶一个先,前辈的经验值得学习
fongzhishun
发表于 2014-6-15 21:27
顶顶老前辈,致敬!
ucmic
发表于 2014-6-16 10:52
一口气看完,看到这贴子,沟起了很多回忆~~
ymh1000
发表于 2014-6-16 13:47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4-1 1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各位关注,还有很多内容,待续!
杨老师看你的文章应该是在读高中的时候。今天无意看了你的人生,给我非常大的触动
杨维中
发表于 2014-6-16 14:08
ymh1000 发表于 2014-6-16 13:47
杨老师看你的文章应该是在读高中的时候。今天无意看了你的人生,给我非常大的触动
谢谢你的关注,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祝你身体健康,工作 愉 快,接下来我会谈谈现在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wei98523
发表于 2014-6-16 14:14
很久没上来了翻到这个帖子
人到中年的我 想起来曾经的往事 记得那时到处跑去听音响 热天冷天没事就去蹭听 哪有演示会就去听去感受
后来从业家电行业 曾经国内的知名品牌 如今所剩无几 国人的急功近利造成了行业的悲剧
想想当年的豪杰GC-1配八达的211Ak感触颇深 光从我手中卖出去的不下50套啊
如今的论坛 不管哪个论坛 几乎都是国外品牌的天下玩国货的烧友似乎成抬不起头了 甚至一些假洋鬼子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卖高价来哄骗论坛的新人 想想真的很悲哀
ly008041
发表于 2014-6-16 16:46
杨老师可以写一本中国发烧音响的发展史。用来记录这段历史,以及这些参与其中的人。
杨老师的年龄可能比我大一轮。小时候记得娱乐很少,常收听收音机的故事连播和音乐节目,渐渐喜欢上了音乐。
后来买了可能是第一期的无线电与电视杂志,可惜没保留下来。记得封面是红灯牌收录机,里面有一篇赵娜丽的文章,介绍雨后初晴音箱。第一次接触到发烧。
由于这个影响,后来读大学时考了无线电专业。杨老师提到的这些品牌,大都在杂志和店里看到过,感到很亲切。但穷大学生是买不起的。毕业后就陷入了繁忙的生活,工作中,但也没忘了发烧,也常关注各种中外品牌,产品。一直到了知天命之年,才得空闲。开始DIY,做了个石机功放,耳放,解码器。回忆一下少年时曾有过的激情。
杨维中
发表于 2014-6-16 17:34
wei98523 发表于 2014-6-16 14: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久没上来了翻到这个帖子
人到中年的我 想起来曾经的往事 记得那时到处跑去听音响 热天冷天没事就去蹭 ...
你的感受也很深。
杨维中
发表于 2014-6-16 17:39
ly008041 发表于 2014-6-16 16: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杨老师可以写一本中国发烧音响的发展史。用来记录这段历史,以及这些参与其中的人。
杨老师的年龄可能比我 ...
其实每个音响发烧超过十年的发烧友都会有内心的感触和体会,几年后再来回味这些经历会更加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