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peter
发表于 2025-9-14 11:41
又跟着楼主复习了一遍麦景图。感觉做麦景图电路,选用6P12P之类的大电流管子特别适合。因为初级牛绕组的并联,线间的电压其实就是高压值,大电流管子允许采用低压,这样就降低了对初级漆包线的绝缘要求,便于并绕。另外末级的深度负反馈,又很大程度上 降低了对管子线性的要求,只要设法提供强大的驱动电压即可。另外我想,楼主给出的初级的四个线圈是两两串联再并绕,如果四组线圈全部并绕会咋样?绕制难度上可以进一步降低,线间耐压应该不会再提高。
MC275
发表于 2025-9-14 13:14
这线路的后级注定是两线并联中间抽头的结构,不能4线并绕,4线并绕绕组间的动态分布电容会变得非常大,分析一下各绕组的动态相位便可知晓。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4:05
jupeter 发表于 2025-9-14 11:41
又跟着楼主复习了一遍麦景图。感觉做麦景图电路,选用6P12P之类的大电流管子特别适合。因为初级牛绕组的并 ...
看来兄弟对麦景图电路还是比较了解的,提出四线并绕方案并不会简化绕制难度,相反操作上可能更麻烦,完成后的技术指标也是个未知数,因此不提倡采用四线方案。MC-275的输出变压器初级是三线并绕,其原因是它的初级原本就要三个绕组,多出的那个绕组是给阴极输出器供电的,因为阴极输出器供电电压只需205v必须和B+电源分开。我这个电路没有阴极输出器,因此隔离线圈就免了。若想知道变压器双线并扰的由来和目的,请参阅日本斋腾彰英所著《负反馈放大器》一书,主要看23章,讲得通俗易懂,是一本好书。
lmkopqqaa
发表于 2025-9-14 14:33
WUYZHI 发表于 2025-9-13 10:11
多谢指导,但我这台电脑上如此操作不行(原来可以),没有选择文件提示,无法操作。现在发现手机上可以 ...
别用360浏览器,用win10自带的Microsoft Edge浏览器就行了 。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4:34
本帖最后由 WUYZHI 于 2025-9-14 15:01 编辑
试发的图不清晰!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5:30
lmkopqqaa 发表于 2025-9-14 14:33
别用360浏览器,用win10自带的Microsoft Edge浏览器就行了 。
多谢指导,我换了一个浏览器,发图的问题解决了。谢谢!
空心萝卜
发表于 2025-9-14 16:00
请教一下楼主,6N4能不能用6N2代替?
whmks
发表于 2025-9-14 16:33
超人胆 发表于 2025-9-13 12:22
6P12管最大阳极耗散功率12W,做推挽是如何做到40W的,能量那里来。好奇静观其变。
最好有实作讲解,制作 ...
在AB类机中,从A过渡到B 的转折点设得低,输出功率就能大于管子耗散功率,就是主要工作于B类,因此,该电路是有可以达到40W(不论音质如何)。
whmks
发表于 2025-9-14 16:36
WUYZHI 发表于 2025-9-13 16:26
这台功放屏压是275v,输出交流电压达到198v(峰值),最大屏流405mA(峰值)。而6P1之类的管子,峰值屏流仅 ...
这个峰值电压和峰值电流可能有误,与实际估计差别很大。
jupeter
发表于 2025-9-14 16:44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4:05
看来兄弟对麦景图电路还是比较了解的,提出四线并绕方案并不会简化绕制难度,相反操作上可能更麻烦, ...
多年前也拜读过这本书,当时主要是想利用麦景图的思路,搞一款单端。后来主要还是没时间做牛,就不了了之了。
whmks
发表于 2025-9-14 16:44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0:11
从手机发的图怎么看不到呢!
因图不清,说明的匝数对还是绕制层的匝数对,好像二者不相等,没看懂,请明示?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6:45
本帖最后由 WUYZHI 于 2025-9-14 16:46 编辑
空心萝卜 发表于 2025-9-14 16:00
请教一下楼主,6N4能不能用6N2代替?
6N4是低噪声管,最好是用他,如果没有6N4使用6N2也可以。注意:6N4的4-5脚需要12.6v灯丝电压,如果电源电压是6.3v,一定要把4-5脚连起来,与9脚一起接6.3v电压,否则机器将无法正常工作。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6:56
whmks 发表于 2025-9-14 16:36
这个峰值电压和峰值电流可能有误,与实际估计差别很大。
不知你说的差别是什么,请细说。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7:08
本帖最后由 WUYZHI 于 2025-9-15 05:29 编辑
whmks 发表于 2025-9-14 16:44
因图不清,说明的匝数对还是绕制层的匝数对,好像二者不相等,没看懂,请明示?
这台输出变压器的结构图改进了多次,现在这个图是最佳的方案。原文中的图因为很不清楚我就将此图贴上了,结构图中的数据和下面文字说明数据可能会有误差,但问题不大,照结构图中数据制作便是。
whmks
发表于 2025-9-14 17:43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6:56
不知你说的差别是什么,请细说。
帖中数据,275V电压(应该是指屏阴电压),峰值电压198V(=有效值电压140V),峰值电流405mA(=有效值电流286mA),不知输出牛是几K能有这样的大电流。
whmks
发表于 2025-9-14 17:44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7:08
这台输出变压器的结构图变了多次,现在这个图是最好的方案。原文中的图因为很不清楚我就将此图贴上了 ...
谢谢!明白了。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8:34
whmks 发表于 2025-9-14 17:43
帖中数据,275V电压(应该是指屏阴电压),峰值电压198V(=有效值电压140V),峰值电流405mA(=有 ...
该功放是设计成乙1类放大,屏-屏负载阻抗是2k,这是习惯的称呼。因为机器是工作于乙类状态,输出变压器两臂是轮流工作的,所以实际工作阻抗是500Ω。另外,6P12作乙类放大时理论上屏流允许达到500mA,峰值可达700mA, 所以工作时峰值电流达到400mA左右是相当安全的。
whmks
发表于 2025-9-14 20:48
WUYZHI 发表于 2025-9-14 18:34
该功放是设计成乙1类放大,屏-屏负载阻抗是2k,这是习惯的称呼。因为机器是工作于乙类状态,输出变压 ...
噢,明白了。如按上述数据计算,输出 牛原边(初级)功率约40W,但不等余输出功率40W。要输出40W的功率,原边电压、电流还需进一步搞高。
WUYZHI
发表于 2025-9-15 06:59
输出变压器的P-P设计阻抗为2000Ω,这是习惯称呼的标称阻抗。由于该机工作于B类,输出变压器初级每臂绕组是分时工作的,所以实际工作阻抗就是单臂阻抗500Ω。因此测量漏感时也应该按单臂绕组进行,这才符合实际工作情况。这些都是麦景图功放要设计成B类放大的重要原因。
必须注意,结构图中需要相互连接的引出线应该从“同一出线槽”引出,这样变压器绕组的外引连接线最短,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漏感;
为防止出现绕组间连线的相位错误,线包绕制时一定要按结构图中*号标注位置下线。线包绕制时,应该先将结构图打印出来,每绕完一个分层绕组,都要做好标记,然后根据*号标注位置下线绕下一个分层,这样才不会出错。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输出变压器绕组没有使用层间绝缘,防止漆包线绝缘击穿至关重要,虽然该功放B+电压不高,但绝缘击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一定要选用漆层厚度均匀,正规大厂生产的优质线。不要图方便,随意网购“零售线”,零售线质量无法保证。漆包线型号为QA-2或QA-3,现在网上销售最多的是QA-1线,一定不能使用,否则带来的后果就是绝缘击穿。
判断线材后缀号的简单方法是测量漆包线漆层厚度,如果漆层厚度符合电工手册规定,即为-2线。若能找到《漆包线结构尺寸和技术参数国家标准》最好(网上有些网站可以找到),测量数据与标准对照一下,结论就出来了。
变压器次级用线有两种不同线径,绕制时先绕粗线,再绕细线。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绝缘击穿,细线要求使用-3线。
三、扼流圈绕制参数
铁芯Z11 EI66×35,Φ0.44mm线×1200T。铁芯留0.1mm间隙。
6p14
发表于 2025-9-15 07:05
愚见,6p12非常难配对,没必要为了省几块钱管子钱,费那么大劲做机子了,管子不如选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