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2006 发表于 2008-5-19 09:54

我有一台已使用多年的小日本的雅佳纯功放,里面的东西是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了,滤波电容只用了2个(63V10000UF)、功放管是山肯家族的最廉价的A1186/C2837,但制作一点不含糊。起初我想摩摩换换东西,待我一检测中点,就是为零,也没有中点伺服电路,8个功放管的射级电阻静态压降竟纹丝不差,使我不忍心下手,也不得不佩服人家做的东西。而综观国内的器材,有的极尽豪华之能事,但出来的声音却与堆积补品元件所追求的效果背道而驰,因此对于张兄的"5个如果",我认为关键还在于制作。

卖油翁 发表于 2008-5-19 10:10

呵呵,又开始进入盲信洋机的泥潭了,
应该学工仔,仿就要有提高!哪怕10%!

ly008041 发表于 2008-5-19 10:18

为何名机不用双面板布线?情愿用跳线?这问题一直困扰我.

卖油翁 发表于 2008-5-19 10:24

不是名机不想用双面板,
有的名机已经用到四层、六层板了,
因为欧美名机多数是小厂,
一般在车库加工
工人就是家人和邻居!
一句话就是说他们不想这样做,
或没有这个能力!

跳线肯定比双面连线要差,
主要是焊点影响,
焊锡质量不说,
还会形成相移。

最大的误解就是,
以为随便找一台洋机都认为声音很好!
这样吧,
肇庆、云浮地区自认为有靓洋机的,
扛到我家来吧
K一K?!:)

xtcqk 发表于 2008-5-19 10:29

回复 #125 卖油翁 的帖子

音响用四层,六层板?什么型号的机机啊。多层板布线主要解决高集成度问题,用的都是表面封装的元件,对于音响这样简单(简单是指集成度不高)完全没必要:)

对于名机,也许仅是当年的名机,我想说的,不必过于要排次,也不必要过于崇拜。能看懂的就学其所长,不能看懂的就当艺术品看看算了:)

卖油翁 发表于 2008-5-19 10:30

英国之宝的高级CD、DVD机等

decarte 发表于 2008-5-19 10:33

原帖由 卖油翁 于 2008-5-19 10:24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跳线肯定比双面连线要差,
主要是焊点影响,
焊锡质量不说,
还会形成相移。

第一次听焊点会有相移:L愿闻其详:lol

卖油翁 发表于 2008-5-19 10:35

两声道焊点数量、环节以及质量一样时就基本没有相移
不一样时相移就很大

沙县老丁 发表于 2008-5-19 10:49

回复 #125 卖油翁 的帖子

不赞同你的观点,跳线多就是小厂出的,那马兰士的JJ跳线多吧也是小厂?

niuxiuhua 发表于 2008-5-19 11:29

帖子!好评论啊:2fsfsf
总算是大饱眼福了:lol
看的眼都红了:15fs

fyz0663 发表于 2008-5-19 11:37

回复 #126 xtcqk 的帖子

马克的380S就是!

卖油翁 发表于 2008-5-19 12:09

原帖由 fyz0663 于 2008-5-19 11:37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马克的380S就是!
正是,超级大厂的线路板不差。
有些大厂早期的跳线也多,后期的就少了
如索尼、马兰士

xtcqk 发表于 2008-5-19 12:41

回复 #133 卖油翁 的帖子

多层板强调的是集成度高,表面封装元件,主要用在集成块多的电路,比如你说的CD,DVD,解码器,解决布线难的问题,但用在后级电路是不合适的,一个是后级集成度不高,功率元件多,不能把用多层板视为名机的方向,因多层板的成本较高,且很多地方也没必要用。以上有图片中有一台是马兰士近期出的PM-11S1功放,前级部分是用了双面板,后级切是用单面板,且小小的电路板上跳线就有三十多根,在这里并非说跳线多的为优秀,或跳线少的为优秀,跟用单层板,双层板,多层板一样,合适的才为最好的。你说到的一般是小厂才用跳线,那错了,你可看进口功放PCB上的路线,并非是人工跳的,都是用机器来完成的,设备不是小厂能买得起,正好双面板是可以省略这个环节的,还有你所说到焊点多造成相移,其实在低频放大器中,这点影响很少的,用在高频电路就一定要注意了,管脚长一些和短一些都会用影响。:)

老牛288043 发表于 2008-5-19 12:43

不必过于要排次,也不必要过于崇拜。能看懂的就学其所长,不能看懂的就当艺术品看看算了

说的好,仿制的真正乐趣在于过程和通过这个过程所学到和感悟到的新东西,慢慢的学习,不断的进步.

卖油翁 发表于 2008-5-19 13:03

不能把用多层板视为名机的方向
更不能把多跳线作为名机的方向:lol

卖油翁 发表于 2008-5-19 13:04

原帖由 xtcqk 于 2008-5-19 12:4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多层板强调的是集成度高,表面封装元件,主要用在集成块多的电路,比如你说的CD,DVD,解码器,但用在后级电路是不合适的,一个是后级集成度不高,功率元件多,不能把用多层板视为名机的方向,因多层板的成本较 ...
这种机给普罗大众玩的啊
何烧之有!!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08-5-19 13:10

原帖由 卖油翁 于 2008-5-19 13:04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种机给普罗大众玩的啊
何烧之有!!
老头不服气呀;P

俺跟你一样,只喜欢自己装的JJ,无视洋货低档机。

当然洋货中高档机我等DIY们是因受条件限制而无力达到:lol

xtcqk 发表于 2008-5-19 13:11

回复 #137 卖油翁 的帖子

:lol :lol :handshake

abba 发表于 2008-5-19 13:12

原帖由 午后红茶 于 2008-5-19 13:1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老头不服气呀;P

俺跟你一样,只喜欢自己装的JJ,无视洋货低档机。

当然洋货中高档机我等DIY们是因受条件限制而无力达到:lol

说句心底话洋货中低档机我等DIY们也无力达到:$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08-5-19 13:33

回复 #135 老牛288043 的帖子

非常对!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看看名机里面都装了些什么(名机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