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心底话洋货中低档机我等DIY们也无力达到:$
嘿嘿,俺修过雅骏的一款低档机,机主是从国外带来的,折价8K多:lol
这种货色送俺都不要;P
洋货中是有很多精品,但也有不少垃圾:D 你不要就送我
回复 #122 jt2006 的帖子
QUOTE 《我有一台已使用多年的小日本的雅佳纯功放,里面的东西是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了,滤波电容只用了2个(63V10000UF)、功放管是山肯家族的最廉价的A1186/C2837,但制作一点不含糊。起初我想摩摩换换东西,待我一检测中点,就是为零,也没有中点伺服电路,8个功放管的射级电阻静态压降竟纹丝不差,使我不忍心下手,也不得不佩服人家做的东西。而综观国内的器材,有的极尽豪华之能事,但出来的声音却与堆积补品元件所追求的效果背道而驰,因此对于张兄的"5个如果",我认为关键还在于制作。》《关键在于制作》无疑是好声的重要条件之一,《功放管的射级电阻静态压降竟纹丝不差》是它配对严格,业余条件下这点是较难的。而一言以蔽之说国内的器材如此如此,我个人感觉不是很妥当,10多年前,我用关明芬先生的套件装了一台改良哈曼卡顿的功放,另一位音响爱好者是用的接近5000的雅马哈功放,他第一次来我处听后不表态,然后常常来听,也不表态,后来,半年后,他叫我去他家听,我一进客厅,发现功放音箱和CD全都换了,听下来当然比我的好了,他说:“我原来那套,我反复去听就是还不如你的土炮,所以下决心换了,全套换了。” 好贴,留下慢慢欣赏。
回复 #142 午后红茶 的帖子
我非常赞同。 我在用的就是雅俊9,96年时买的,花了6700元,总的来说还可以,典型的英国声 原帖由 沙县老丁 于 2008-5-16 22:0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我朋友的机看上去..........呵呵,可那声音把我在本坛买的A5、A120.2等打得满地找牙:L
什么机上图看看 原帖由 abba 于 2008-5-19 13:1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说句心底话洋货中低档机我等DIY们也无力达到:$
洋货中低档机我用脚装的比它好;P ;P ;P 原帖由 ch639827608 于 2008-5-19 13:59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QUOTE 《我有一台已使用多年的小日本的雅佳纯功放,里面的东西是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了,滤波电容只用了2个(63V10000UF)、功放管是山肯家族的最廉价的A1186/C2837,但制作一点不含糊。起 ...
我装的A5加P1.7也被朋友抢了 他用M100胆机加惠威M1 CD用CEC 2100的 这一套3000元出了 不错:victory: :victory: 原帖由 xtcqk 于 2008-5-18 21:17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大家这么有兴趣,那我提几个问题看看:如果
1,提供一份名机的原理图,你能有信心仿到原机的百分之多少?
2,提供一份名机的原理图,再给你一份原机的PCB,你能有信心仿到原机的百分之多少?
3,提供一份名机 ...
有4的资料我可以仿到80%左右。 这是国产的:lol :lol
回复 #153 靓声 的帖子
好!漂亮,各方面都精,焊点真是太精准而具有艺术的形象,就像Nelson Pass先生推荐的焊点那样。
焊点影响性能的文章,在国外网站有不少,就Pass先生的文章很多都要提到焊点问题。
回复 #153 靓声 的帖子
又是一台名机。名机风范:lol 名机:victory: :victory: 还是名机典范啊~~~:victory: :victory: :victory: 确实很难仿...应该是说材料跟工具却少问题....最重要的是时间跟心机..:lol 楼主好贴,学习一下。放了个A2的图,如果再放多几种机的电路图学习一下就好了。
如果针对图作些简要说明更好,如大体接地方法。
这些机子,很多用元件直接跨接,采用PCB板与小量搭焊结合,这样使传输最短,干扰小,板子采用星型接地,变压器尽量远离小信号区(布板时就考虑好了),布线时避免平行线,接线最短原则。 我的看法是难仿与否不是DIYer所关心的问题,相反都不会关心仿到百分之几的事,而只是专注于DIY的过程和获得结果的喜悦。
一位好的外科医生在手术当中只想着怎样才是对病人损伤最小,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健康组织又彻底切除了病患组织,其它事情一律无暇顾及。
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写作时总是沈浸在与小说主人翁的命运的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境界中,其它一律不关心。
全世界各国都这么多DIYer,很多名机的创始人也是DIYer,Nelson Pass先生开始也是DIYer,他大学毕业后即在家里,买了简单的加工设备,DIY功放机,专门去和人家的厂机胆机比试胜多输少,后来一举成名,直至现在他仍然也是DIYer,他使用的音箱就是DIY的,他不是为了省钱,而是成品音箱都不合他的要求,他用的音箱,低音炮就和航天飞机的发射塔很相像差不多到天花板,全频单元的箱体比美国人的身高还超过不少,形状有点像蜗牛,反相的开口为很大的类似号角那样的“风车斗”。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DIYer都像Nelson Pass先生那样成就斐然名波四海,凡事都有普及和提高的过程,在提醒DIYer注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同时,实不宜过多的责备,说实话,责备者自身也要注意尊重科学尊重事实。
说近的,佛山何庆华先生也是一位Technophile 的DIYer,他现在的濬智音响的产品深得发烧友喜爱,有资深发烧友在用何庆华先生的
7000多的解码,他说他的听感是觉得超过Wadia 20000多的解码。
我国音响事业的发展,要靠专业的设计师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也要靠广大的音响DIYer的不断摸索,也要靠Audiophile的参与。其实
Audiophiles和Technophiles没有必要打“文人相轻”的咀仗,而进行善意的争论则最为有益。有些动不动指责为“井底之蛙”实无必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知识更新很快,谁都没资格说对方是“井底之蛙”。有些知识更新快的领域,等到教科书偏好付印时,其中不少内容已经过时,一位好的教授,在讲授该论题事必须按最新资料重编,而不是按教科书讲授过时的内容。 我的疑惑还是存在.马蓝士,YAMAHA等大厂,机器也是贵价的,单双面板的差价应该不是主要的.为何要夸张的放30根跳线而舍弃双面板?难道是音响设计师的传统?抑或像大侠所说是本人悟性太差,只能把电路当艺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