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线越细,感应的杂音越小/分布电容越小,我一般用15mil.
地线才是越宽越好。
2.用跳线
1.这样才能使走线距离最短。
2.有时加一根跳线,导电能可加增加15A(地线/电源可以大量使用),不然1000W/2000W
/3000W怎么出来。
3.有的特殊布线还可以防雷击(这里贴图的没见到) 为什么很多名妓内的走线都是那么地凌乱,声音却那么地好呢:L :L 名机不见得像我这等铺张浪费,够就好了.:lol
为什么很多名妓内的走线都是那么地凌乱,声音却那么地好呢
这就是所谓的“调音(也就是DEBUG)“,后续版本肯定会更改的。 看似凌乱,实际上是你的思路不清晰而已;P想多弄几台机器来看看内部,布局布线,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回复 #12 xtcqk1 的帖子
你的观点我很赞同,线宽还要考虑线间距离问题,一味追求线宽则因为受到板宽的限制便使的线间距不够,如在高速信号的PCB线间距最好等于或大于4倍线宽。此名机PCB的走线是真正的高速公路转弯多数是圆滑的弧线,如转直角时EMI是较重的。
回复 #14 HIFI1231 的帖子
不是崇拜名机,这些线路布局,细心研究,就是把品牌型号统统蒙起来,一样觉得很妙,妙在什么地方?
1,PCB走线布局贯彻的原则是全面考虑的,比如线宽是兼顾线间距的条件下尽量宽,而不是只考虑加宽走线忘了线间距,考虑点距最短要兼顾不要出现直角,直角走线EMI加重,所以走成S型,等等。
2,整洁不是为了好看,好看而不利于性能的,决不为之,如:跳线和其它一些连线为避免平行而走成不同的弧度,而有些线是立体交叉互相干扰更小。
初看起来似乎有点“乱”,细心观之,精妙绝伦!
表现出来的是其设计师综合的整体的思维高度,战略思维精深和贯彻原则的周到。 如果不说明这些都是名机,恐怕板砖已经满天飞了。。。。。。。。。 养眼!!!YYYY 名机到底靠这么取胜?如果说校声,内部这么乱如何校啊? 继续 早期的机机布线是差一点,但也有不错的,
如FM的就非常好! 好贴,张见识,养眼 好贴不顶不是人呀。 名机啊,,,,
感觉LZ的板还漂亮:hug: :h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