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47
- 在线时间
- 182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1-2
- 阅读权限
- 70
- 精华
- 0
![Rank: 6](template/eis_c_hifidiy/img/star_level3.gif) ![Rank: 6](template/eis_c_hifidiy/img/star_level2.gif)
- UID
- 3781
- 帖子
- 2340
- 精华
- 0
- 经验
- 1947 点
- 金钱
- 676 ¥
- 注册时间
- 2005-4-4
|
这招我在坛上也和网友讨论过啦!
肯定有用啊!
但是不是加强什么信号!而是经过光干涉后,把光的波长给改变了!
聚焦的精度是看所工作的光的波长的,象CD光头,当光头的透镜的孔径度定死了,随着光波长的变短(向着绿光和紫光短漂移),那么,会聚到蝶上的光束直径会变小
现在的CD头的波长大部分是780纳米的,光驱的有650的(但是寿命短),是红色的可见光
早期的LD有900以上的,那些肉眼就看不到了!读碟的精度虽然不如现在的,但是寿命很长啊!呵呵
你说的,是光在经过短波长的光的干涉后,改变了原来激光的波长,使聚焦的光斑变小(聚焦精度和波长有关,波长短的,光斑小),所以读取的精度提高,读碟的能力变强!信号的细节也更过!!
你再去看看DVD的发展历程就知道了!它的大体是和CD一样的,绝大部分是使用了CD的技术!只不过它的激光头能把光斑聚焦到比CD头小,(CD的0.1微米--10纳米,而DVD的只有0.01微米---1纳米)
所以在碟一样的情况下,它的容量大了十倍!
可是,由于蓝光和绿光的激光头头寿命太短,成本太高,他们是用了,改变透镜孔径度的办法
牺牲了碟的抖晃和弯曲度性能为代价的!
多的不说了!现在又听说有新的变化了!有兴趣的欢迎上来讨论!
我说的也是好多年前的技术了!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