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烧大虾 发表于 2014-7-11 13:29
胆功放用石稳压很容易烧调整管,一个怕热,一个不怕热,曾经在夏天烧着了一个线绕电阻。

不是散热问题。

103

主题

11

好友

16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骚友

Rank: 6Rank: 6

UID
281307
帖子
3550
精华
0
经验
1629 点
金钱
1179 ¥
注册时间
2011-1-10

新人进步

发表于 2014-7-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10K输出牛,楼主调好了后测个方波图看看,

4

主题

0

好友

35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65534
帖子
31
精华
0
经验
35 点
金钱
27 ¥
注册时间
2008-11-27
发表于 2014-7-11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壳不错,好漂亮呢。自己绕的牛更可靠吧。改天我也尝试自己养牛。

4

主题

0

好友

59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97065
帖子
620
精华
0
经验
594 点
金钱
590 ¥
注册时间
2012-5-17
发表于 2014-7-12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第一图的那个切割工具能给介绍一下吗?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tieg3023 发表于 2014-7-12 14:51
楼主:第一图的那个切割工具能给介绍一下吗?

您好,那玩意叫“电磨”。
主要结构是一个可调速的交流电机加一根软轴,软轴顶端有夹头,可以安装切割片、抛光片、钻头、微型砂轮等等,用于薄金属板切割、钻孔,各种材质的打磨、抛光。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耗时2月,FU7推挽基本完成,总结折腾过程。

本帖最后由 bg1rzk 于 2014-7-18 10:17 编辑

自5月下旬开始电路选型、设计等纸面工作,耗时2个月,终于弄得差不多了。
电路框架是一级6N1电压放大、一级6N1长尾倒相加FU7功率放大,FU7供电电压560V,栅帘极310V,栅压-34V,最大“不失真”功率23W。(无失真仪,用示波器看波形判断失真)

去除电子整流管、扼流圈等笨重原件,原件较多的电源部分使用PCB,除变压器、电子管,其他元件全部收于机腹内,机器外观尽量做得简洁。


01正面外观.JPG
01正面外观2.JPG
02后部.JPG

与网上看到的制作实例相比,“肚子”比较空,各级连线较多显得凌乱:
03内部.JPG

输入信号接地点为电压放大管阴极电阻,其余均以金属机壳为地,各级就近接地,整机未布置专用地线。音量电位器旋至全开,静噪低于20mV,具体数值不好判断,因为示波器5mV档即使不接探头也存在10mv本底噪音波形。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制作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步:
规划电路形式的纸面工作;
电源牛、输出牛的设计和制作;
电源板设计、制作和调试;
电压放大组件、功率放大组件的制作及调试;
机壳加工、开孔;
总装。


规划电路形式的纸面工作:
找资料学电子管推挽电路的特点,并参考网上朋友们的制作实例,总结了几份电路架构。
SRPP+屏阴分割倒相+功率放大
SRPP+屏阴分割倒相+阴随推动+功率放大
共阴放大+屏阴分割倒相+共阴推动+功率放大
共阴放大+长尾倒相+功率放大
共阴放大+长尾倒相+阴随推动+功率放大等等
最终确定用“共阴电压放大+长尾倒相+功率放大”结构,并预留一级“阴随推动”供调试时做对比。

下图为到目前为止使用的电路。
05功放电路图.jpg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bg1rzk 发表于 2014-7-18 08:42
制作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步:
规划电路形式的纸面工作;
电源牛、输出牛的设计和制作;

电源牛使用0.5mm厚的133片,叠厚65mm。
6.3V、6A
双3.15V、4A
2组6.3V备用各2A
35V、100mA
150V+150V、150mA
主高压320、350、400、450V,200mA以上(电流为各绕组最大允许电流)。

06绕电源牛.JPG
07线圈和铁芯.jpg
08电牛接线板.jpg


电源电路图:
09电源电路.jpg
主高压采用CRC滤波,换用电牛不同的抽头,直流高压分几档可调,电流大于250mA。负栅压为4路稳压输出,-27V至-37V可调。
副高压特意设计一个并联稳压电路,用两组这样的电路分别输出输出+200V、+320V为电压放大级、倒相级供电。

电源电路原件较多,设计了PCB,电源做成一块整版。电源组件的制作调试过程:
10腐蚀PCB.jpg
11板子.JPG
12电源组件测试.JPG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bg1rzk 发表于 2014-7-18 08:51
电源牛使用0.5mm厚的133片,叠厚65mm。
6.3V、6A
双3.15V、4A

输出变压器P-P阻抗6.6K ,Φ0.23绕3048匝,8欧姆Φ0.67绕118匝(次级绕3组),4欧姆83匝处抽头。初级没有采用繁琐的左右分段绕法,4段完整的初级线圈两个中间层串联为B-P1,最内、最外层串联为B-P2。两只牛的初级每臂电阻分别为135.2--136.6、135.8--134.1,相差不大。

绕输出牛很麻烦:
14绕输出牛.JPG

成品:
15牛群.JPG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bg1rzk 发表于 2014-7-18 08:53
输出变压器P-P阻抗6.6K ,Φ0.23绕3048匝,8欧姆Φ0.67绕118匝(次级绕3组),4欧姆83匝处抽头。初级没有 ...

制作电压放大级、功率放大级基板:
16各个零部件.JPG


装机前就将这部分电路初步调通:
17组件焊接、测试.JPG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bg1rzk 发表于 2014-7-18 08:55
制作电压放大级、功率放大级基板:

制作好的各组件在机壳上摆位,确定开孔尺寸,加工机壳。
18各组件摆位.JPG
19切割方孔.JPG
20背板开孔.JPG
21机壳里面.JPG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g1rzk 于 2014-7-18 12:26 编辑
bg1rzk 发表于 2014-7-18 08:58
制作好的各组件在机壳上摆位,确定开孔尺寸,加工机壳。


安装好各组件,通电老化两个晚上后进行调试(调试分电路调试和校音,以下所指调试均为电路调试)。

先分级调试,然后接入负反馈统调。
电压放大级:
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正弦信号,有效值1000mV。用示波器监看波形,根据失真情况和信号输出幅度微调工作点。调整结果最终确定为阳极输出信号交流有效值15V左右时(只到这个值就不再增大输入信号幅值,够用了)无明显失真。

倒相级:
供电电压由原设计的320V提升到340V,稍稍增大了倒相下管的阳极负载电阻。调整后,波形对称性更好,峰值也更高一些。输出空载,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为60V左右。接入功率级后,受功率管栅极电压牵位,不失真电压最大为33V左右(栅压为-34V时)。

功率放大级:
逐步提升FU7供电电压至560V,栅帘极最后定为310V,栅压-34V,阴极电流20mA。320V稳压电路的调整管烧了,因没有备件,栅帘极供电用简易稳压(先用了个简单稳压,可靠性不高,后用另一块以前做的串联稳压板代替)凑合着,以后再改回来。即使是凑合的稳压电路,栅帘极电压也是稳定的,没问题。
按上面这个参数,8欧输出端电压增至13V左右时波形开始出现明显消顶失真,此时功率约为23W左右。
23不加阴随推动的最高输出.JPG

很多资料上标明FU7推挽,工作在AB1类时输出功率50W左右,至此以为电路有问题,开始反复折腾。

搭仿真电路验证,失真1%至3%时,功率22-25W之间。
35仿真.jpg


23W时出现失真的原因是栅极推动电压最高只能到33V,增至栅压附近时开始出现消顶失真。推动信号受栅压牵位,栅压绝对值越低,输入信号不失真值越低,输出功率越小。
增加不失真功率的第一个办法是加深栅压,调试时栅压-27V至-35V都试过,-35V栅压是调试时用的最高值,输出功率增加有限。
第二个办法是加入推动级,凭“蛮力”提高推动信号“牵位门槛”。为此特意将预留的推动级启用,焊接了一级阴随推动加入电路,推动级电流6mA左右,阴极电压254V(与计算值差的多了点,因为用的是拆机老管),可实现与倒相级直偶。
24临时焊接阴随推动.jpg

引入大环路负反馈改善失真以期增大不消顶输出电压,经此折腾,最大功率能到27W左右,不能再高了。
25阴随推动 负反馈后最大输出.jpg
考虑到只增加了4W左右功率,为了换取这多出来的3-4W功率,代价是增加两只推动管,其灯丝要单独拉线,还要垫高灯丝电位,还要做一组降压电路为其供电,这么麻烦感觉不值得,最终还是拆除了临时焊接的推动级。
预留的推动管不做阴随推动了,以后用作其他玩法,先留着,想折腾时再动手。



至此机器电路基本调试完毕,输出无明显失真时功率为23W(正弦平均功率),峰值功率约为45W。例如若不计较失真,最大输出电压的均方根值为19V左右,功率也为45W左右,但失真大,这个值没什么意义。


低、中、高频点最大输出时的波形和电压:
26 20HZ最大输出.jpg
27 1KHZ最大输出.jpg
28 20KHZ最大输出.jpg

方波表现:
30方波50HZ.jpg
31方波200HZ.jpg
32方波1KHZ.jpg
33方波10KHZ.jpg
34方波20KHZ.jpg

5

主题

1

好友

18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94709
帖子
465
精华
0
经验
183 点
金钱
176 ¥
注册时间
2014-5-5
发表于 2014-7-1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了不起

14

主题

0

好友

33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45807
帖子
326
精华
0
经验
334 点
金钱
338 ¥
注册时间
2010-10-1
发表于 2014-7-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机机

37

主题

5

好友

542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14225
帖子
5150
精华
0
经验
5428 点
金钱
5144 ¥
注册时间
2011-10-13
发表于 2014-7-18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靠谱的数据,真实的反映。

98

主题

30

好友

343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24797
帖子
2713
精华
0
经验
3438 点
金钱
2536 ¥
注册时间
2012-9-2
发表于 2014-7-18 13:44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屏压上600伏,屏至屏阻抗4.6K,固定偏栅压-36伏

4

主题

0

好友

5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1675
帖子
67
精华
0
经验
57 点
金钱
54 ¥
注册时间
2013-1-23
发表于 2014-7-1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 加油

180

主题

42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Q 群 512808099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75590
帖子
8926
精华
1
经验
10862 点
金钱
8954 ¥
注册时间
2011-8-5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4-7-1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在AB1类输出达到或超过40WRMS,需要改变工作状态及参数:
+B=750V
Vg2=300V
Vg1=-35V
静态屏流=30mA
g1推动电压=70Vpp
输出牛屏至屏阻抗=12K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FU81 发表于 2014-7-18 13:44
屏压上600伏,屏至屏阻抗4.6K,固定偏栅压-36伏

屏压上升,P-P阻抗应该提高吧?

36

主题

5

好友

140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641932
帖子
876
精华
2
经验
1406 点
金钱
846 ¥
注册时间
201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plus 发表于 2014-7-18 15:23
想在AB1类输出达到或超过40WRMS,需要改变工作状态及参数:
+B=750V
Vg2=300V

多谢斑竹。不折腾了,打算往甲类方向调,输出功率再降下来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