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21
- 在线时间
- 507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4-13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625830
- 帖子
- 902
- 精华
- 0
- 经验
- 821 点
- 金钱
- 774 ¥
- 注册时间
- 2013-10-8
|
发表于 2014-5-13 19:32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kenny 发表于 2014-5-13 18:34
线路结构调整的基础是什么?
罔顾器件本身的特质,空谈电路架构。
架构调整是脱离不了基本元件的,就拿晶体管应用而言,晶体管本身的线性及非线性工作区必须加以了解,但最重要是了解晶体管三种基本电路(共发射极放大,共集电极放大,共基极传输)在信号通过时频宽,相移,阻抗方面产生之变化。共发射极放大对频宽及相移影响最大,共基极传输对阻抗方面影响最大。共集电极放大对以上影响是最小的,但它本身不具备信号幅度放大能力。对这三种线路灵活组合也就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线路。如对线路架构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美国”齐洛,马克”或日本”金噪子,马兰士”等之后期线路。也可参考同一型号集成运放(例如5532)日本JRC和美国德州仪器等效电路在三种基本电路应用理念之差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