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5
- 在线时间
- 14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4-12-18
- 阅读权限
- 0
- 精华
- 0
- UID
- 215173
- 帖子
- 393
- 精华
- 0
- 经验
- -55 点
- 金钱
- 39 ¥
- 注册时间
- 2010-6-28
|
本功放电路是蔡贤先生在1993年第4期《无线电与电视》上介绍的,我们重新用2mm厚双面镀金PCB打造,力求性能更佳。为方便装机,本文针对本店PCB元件编号等有所更改,需看原文的请看1993年第4期《无线电与电视》。
性能指标:
RMS输出功率: 8Ω=61W,2Ω=240W(20Hz~20kHz,0.012%THD)
频率范围: 10Hz~100kHz±0.5dB(1W,8Ω)
15Hz~33kHz±O.5dB(60W,8Ω)
总谐波失真: 0.01%(20Hz~2kHz,60W,8Ω)
信噪比: 99.2dB(输入接600Ω,未计权)
分体式放大器的使命无非是完成合并式放大器所无法实现的更高等级重放效果,因此它应该是完全彻底再现“完美”的产品,对任何方面都毫不妥协。这一点虽然是千真万确的结论,但实际上仍然有必要在这一领域中增添一些具有相当实力的中坚机种。就分体式放大器中的后级功率放大器而言,纯甲类(Class A)的组态正表现在它那种适合作为中坚机种的魅力。
事实上,纯甲类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只不过伴随着音响器材的革命性发展,将其优点真正展示出来,并且应用在Hi—End的高级器材上而己。
整机特点:
1.纯甲类的放大组态,使得整机的声音同时具有能量感和细致描写能力,声像的实体感丰富。
2.充沛的电源容量,高电流的驱动能力。8Ω负荷时,每声道输出最大功率为60W;到了4Ω负荷时;却可以翻一番,达到120W:负荷再减半为2Ω时.输出功率将依比例增至240W。
3.在功率放大部分每声道使用4对功耗为120W,耐压160V,电流12A的东芝(TOSHIBA)大功率晶体三极管(PCB也适合装2SC3858等三肯管),令其工作在极佳的小电流线性区,稳定地得到高音质。
4.独特的散热方式,使各个大功率晶体管的温度保持均一的稳定状态,没有一般多管并联使用时声音混杂不清的特点。
5.完全彻底的双单声道结构,包括电源线也是两一个声道各用一根,声道分离度极佳。
6.全功能的扬声器和功率管保护线路,保证放大器和扬声器工作在安全区域内。
原理简介:
如上所述,在8Ω负荷时,本机的输出功率为2×60W,如果保持所用的电源容量和大功率晶体管的数量不变,只是将工作方式由甲类改为乙类(C1ass B),即可轻易取得2×200W的输出功率,但纯甲类却只能得到60W的输出,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这是因为乙类放大器和纯甲类放大器的电源功率天差地别之故。例如,采用400W的电源时,如果使用乙类放大,理论上,该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00W。而使用纯甲类放大,则只能得到100W的输出。同时,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以及滤波电容器等零件要占据整机重量的一大部分,该放大器越是考究,这一部分的容量就越大,费用也随之增加。另外,在机壳有限的很小窄问内塞满发热量极大的纯甲类功放部分,还必须使用卓越有效的散热冷却系统。由此可见,从商品效益来看,纯甲类放大器可谓是最蚀本的生意,因为在左右推销的规格参数上已经比别的功放差了一截,既然如此,为什么Hi-End产品还非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纯甲类呢?
众所周知,纯甲类放大器的音质出类拔萃。这是因为它有许多先天性的优点。在采用纯甲类推挽放大输出的情况下,输出电路本身具有抵消奇次谐波失真的作用,结果可以减少总的负反馈量,从而减少因反馈引起的各种副作用。另外,纯甲类在低电平的线性极佳,不存在开关失真的问题;在输出功率发生急剧变化时,电源的电流变化几乎等于零,因而电源的调整率极佳;况且,由于在电路中始终保持留有非常大的电流,所以对猝发性声音的瞬间升降能够迅速反应,无措手不及之虑。这种强大的驱动能力在推动扬声器时更能发挥其优越性。
相形之下,乙类放大器电源的电流必须随输出功率而发生相应的增减,这好比足在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才临时向银行贷款一样,效率虽高,但有速度迟缓的隐患。这两种方案究竟哪一种较好,应决定具体的要求。就Hi—End产品而言,以音质第一,则纯甲类肯定占绝对的上风。
整机的原理图,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单声道功率放大器,上图只是其中的一个声道。
这个电路的雏形源自日本MARANTZ(马兰士)公司的DMA-1,其设计思想是MARANTZ公司自始至终坚持的“正负双电源、级间直耦”的传统功放模式。
第一级采用的双极晶体管不是常用的NPN管,而是现今优质功放采用的PNP低噪声管,这是由于PNP管在大电流与小电流情况下的放大倍数相差极小,因此线性极佳,且同一批三极管的离散线较小,配对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特别在差分输入的地方设了一个孪生管位T,你可以用一个孪生管取代原2个单管T1/T2。
我们特别测试过,在1mA状态下配好2个差分管装入,测中点为8mV。其它不变,直接用孪生管代替2个差分管后中点马上变为2mV。
故我们强烈建议大家差分输入用孪生管,对整个功放性能的提升显著。孪生管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一致性好,温度系数好,差分管的佳选。
就算你没条件用孪生管,你也要象我们下右图那样,把二个差分管面对面涂上硅脂,然后用热缩管套牢后装入。
DIY只能认真对待每一细节才能好声。
请注意:孪生管T只是为性能而代替二个单管T1/T2的,所以它们之中只可以选装一种。如下图所示(左为用孪生管,右为用普通管):
由于在第一级使用的是双级晶体管,因而如何减一小基极电流温漂所导致的直流漂移就成了设计上的关键,如下图所示。
三极管输入内阻相对于R1、R2来说大得多,忽略不计(本身两管特性相同),则输出的直流电压为U=dc=R1xIb1-R2xIb2
假设R1=R2(图1电路中R1=47k,R2=47k),Ib1=Ib2,则Udc=0,若基极电流有所变化时,输出端将产生直流漂移。既然直流漂移的原因在于基极电流,所以对策是减小基极电流即可,同时也可在外环加上直流伺服电路。而减小基极电流的办法有三种:(1)使用足够大的三极管;(2)采用达林顿(Darlinton)复合方式连接三极管;(3)减小集电极电流。
本机选用的是(1)(3)的方法,Ic仅为1mA(再小动态要受影响,且增益提不高),而且减小第一级的Ic有利于信噪比的提高。
第二级是由T4/T5/T9组成的增益为0dB的电流镜像相位反转屯路,起到前后之间的缓冲作用.减轻前后级的负担。为了使T5/T9的工作状态接近,特意在T5的回路中串入具有Cascode接法的T4,以提高T5/T9的线性.减小高端失真。
之后是一级由T8组成的开环增益为54dB的电压放大级,由于其负载是镜流电路,故其输出电流的能力可达±9mA,可充分驱动末级达林顿电流输出级稳定工作于纯甲类状态。
相位补偿电路的第一极点在12kHz,第二级点在120kHz,而零极点补偿频率为860kHz,如下图所示,闭环后的频率设定在480kHz。
由于第一级的开环增益为46dB,而第二级为54dB,所以整机的开环总增益达100dB之强,而反馈量为74dB,因此整机闭环后的增益仅26dB,应该说反馈量相当深。那么,在现今大量提倡浅反馈或无反馈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加这么深的反馈量呢?
一般说来,深反馈足与下述那些有害于音质的因素密切有关的:(1)一旦放大器饱和,则恢复正常状态的过程有时会拖得很长;(2)硬失真;(3)有可能产生不稳定、自激,过渡特性恶化成瞬态互调失真。
然而,本机针对上述二点,采取了妥善的对策。首先是就(1)而言,由于本机级间全部直耦,串联回路无电容,即使饱和了,只要过大输入一消失,就能迅速地恢复为正常状态。其次是问题(2),对此,只要输出功率具有绝对不会因无论什么样的信号而进入饱和的足够余量.或者干脆控制输入信号在限定值以内,则根本不存在硬失真的问题。就(3)而言,也由于级间全部直耦而不可能使低频段与过渡特性恶化,对于高频段有关的类似问题则是通过由R9/C14/C17/C18/R16/R17等给出的极点补偿与充分加大T8的驱动电流解决的。
当然,深反馈对音质的坏影响并不止是前述二点,如果列举下去.还是不少的。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电路方式如果用挑剔的眼光来看,总是会找出许多的缺点。重要的是,对于级间全部直耦放大器特别是形似运算放大器型的级间全部直耦放大器来说,深反馈所带来的好处已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坏处。
不看电路而泛论负反馈是没有意义。尤其对于纯甲类功放而言,负反馈是保证其稳定工作的重要条件。
功率放大则是由二级达林顿回路构成,输出每声道用了4对Pom 120W、Iom 12A、Vcdo 160V的东芝(或三肯)大功率三极管构成。
甲类推挽的平均集电极电流不取决于信号大小,总是等于静态电流Iidle,而静态电流则设定为最大输出电流的1/2,即Iidie=Vom/2RL=Iom/2,式中Vom为输出电压有效值,RL为负载电阻,Io为输出电流,纯甲类工作的平均集电极损耗为Pc=<(1-KxK/2)xPomax>/n,式中振幅系数k=Vom/Vcc,Vcc为电源电压,Pomax为最大输出功率,n为推挽管并联的对数。表明:甲类推挽的单边平均集电极损耗在无信号时取最大值,其值等于最大输出功率。
由于本机在2Ω上最大功率240W,则输出电流为Iom=10.95A,则Iidle=5.477A,由于是4管并联,分摊到每一管的平均电流为Ic=Iidie/n=1.37A。
注:原机电流设定为每管1.37A,你实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调整,我有个朋友每声道用二对管,每管500mA,推出名的大食箱ATC,声音已经较为满意。
由于要输出每声道240W(2Ω)的最大功率,则每声道的管耗加起来为480W,两个声道合计960W的静态功耗,这部分功耗全部是以热量形式散发,因此本机的散热是重要的问题(后一节详述),这也就是为什么甲类功放难做的真正原因,而且要做的话往往功率都不高的原因之所在。
被一个960W的电炉烘烤着的功放能否稳定工作无疑是至关紧要的。也是整机为什么采用深反馈的最主要的理由。
事实上,以纯甲类工作的顶级机种,例如THRESHOLD/KRELL/Mark Levinson/JEFFROWLAN/AUDID RESEARCH/Accuphase等,无不都是深反馈的典范之作。当然仅仅有足够的负反馈是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输出回路的偏置电压中增加温度补偿元件T10以自动调整末级电流。这个也是安装PCB方孔旁边三个中功率管示意图。
这个偏置电路所提供的偏压应是输出级VBE与射极电阻上压降的总和。本机输出级工作在甲类状态,这时的静态电流如上算出为1.37A,并假定VBE均为0.6V,则可算出偏压为:Vblas=2.4V+2x0.22x1.37=3V。
当然,在上述计算中,VBE被假设为0.6V,但它是具有大致为一2mV/℃的温度系数的,因此,如果认为偏压与温度变化无关而保持电压恒定,则在温度每升高1℃时,2VE的增大8mV,而使末级电流增大:Ic=8mV/2Re=18.2mA。
这就是说,温度上升10℃(纯甲类功放不可能仅上升10℃)。静态电流要增大182mA,这相当于设计值1.37A的13.3%。
这当然不行,因此必须在偏置电路下些功夫。办法是针对∑VBEK的变化也让VBIAS的值产生变化,来使(6)式中的值保持相对恒定。这样做了以后末级电流Iidle当然也就保持恒定了。图1中T10组成的并联调整稳压电路就具有温度系数为8 m V/℃(其由R18/VR的比值决定)的偏压,而且还具有很小的输出阻抗,有利于减小失真。这里T10是紧贴在功率管的散热器上加以热耦合检测温度变化的。在偏置电路中必须尽量采用经时变化小的电阻,可变电阻VR一旦调整完毕,应用固定电阻替代。
通过上述的温度补偿,在理论上应该是已经完全把静态电流给稳定住了,但在实际使用中静态电流仍不免有某种程度的变动。原因在于,输出级各管的VBE是随着各管结温而变化的,而温度补偿元件所检测的温度却不过是管壳温度而已。因此必须在末级功率管的发射极串入电流反馈的电阻,以使这种变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效地防止晶体管的热击穿(ThermalRunaway)现象的产生,该电阻的值是个关键,太小,则会完全没有效果,应该取Re=θjc. Vcc/500。式中θjc是功率管的内部热阻,Vcc为电源电压(单边电压值)。
一般情况下的Re值应取由算式算得的最小值的2~5倍左右即可,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取值不必要地过大,将会使最大输出下降,所以不要大于1Ω。大多数RE值在0.22~0.47Ω之间,应采用渗碳电阻或水泥电阻,而且是无感型的,绝对不可使用薄膜电阻,有因过大电流而起火的危险!
当然.保护电路在这儿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护电路的叮靠性,使用了扬声器保护专用集成电路UPC1237。具有静音功能,扬声器端子和接通断开工作时,其电路都能通过继电器保护整机短路等过负荷时以及输出端子正或负的直流电压输出功放。
保护电路在刚开机或功放中点异常时发光管会闪亮,而工作时常亮,对功放的工作状态一目了言。
至于电源,应该是本机最重要的部分,其容量应比最大功耗再大1倍,亦即每声道的变压器容量为600-1000VA,而电解的容量单边必须大于40000uF,用一系列小电解并联而成则效果较单只大电解更佳。
工艺结构:
这台纯甲类后级功率放大器是一个典型的模块式(MODULE)结构设计,中间是前后两个变压器坐镇,作为防震对策之一,同时可以取得较低的重心。两块功放板分别竖起固定于散热器前的铝片上。
电源开关由双联开关完成,挑剔的读者也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开关。
本机在空载时耗电力约为960W,这些流过功率放大部分的每个晶体管的电流平均不超过1.37A。在左右声道的大型散热器与功率管之间,应安装厚度为10mm以上的铝板,这种厚铝板在大功率晶体管与散热器之间起了热缓冲的作用,各个大功率晶体管器件所发出的热量。因厚铝板的缓冲作用而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分散开了,从而慢慢地向散热器传导,最后被自然冷却。
这种使放大元件保持温度均一的稳定状态,是美国的THRESHOLD公司生产的纯甲类放大器惯用的手法,以保证多管并联时能够平衡地进行并联工作。 温控三极管应紧贴散热器安装。
元件选择:
本机的元件读者可自行参考决定代用品;一般以选用日本TOSHIBA(东芝)公司生产的晶体管为佳,因其音色非常温暖醇和,较日本SANKEN(三肯)公司的晶体管冷艳清丽更耐听更自然。电阻电容以用名牌补品元件为上上选,因为毕竟这是一台以音质取胜的纯甲类功放。
散热器每声道用了4块铝制品,每块高250mm,宽150mm,厚80mm,因此内衬的厚铝板的长度则为4倍的宽度=600mm,高也是250mm,厚度为10~20mm,能厚则厚。相当于每声道的散热器尺寸为高250mm,深600mm,厚80mm,仅供参考。
前后面板均以厚8~15mm的厚铝板制成。
变压器是两个800VA的空截电压29~31V×2的环形功率变压器(负载时为28.5×2左右)。
请注意:整流桥是贴装于机箱底板上的,这样能解决大功率整流桥的散热问题。
听音评价:
本功放不是通电后立即能听到本来声音的制品,聆听者要有耐心等待各元件达到适当的度。本机在进行预热的时候,就像相机的焦距调整一样,当声像的焦距对准时,声场就像云消雾敞后晴空万里那样清晰可见。声音毫无夸张感,显得非常宽阔,挥洒自如。演奏的声音能一览无遗地表现,其致密的描写能力几乎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发出的能量,宛如蓄满水的大水库中的流水那样源源不断。在这源源不绝的能量孕育下,空间仿佛飘浮着雕像般的真实声像。
聆听者将会陶醉于所放音乐产生共鸣的境界之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善意提醒:
请明白摩改原装机器有失去原厂保修资格的风险,请确保自己对原机电路原理有足够理解才能进行,否则你的机器有被摩坏的可能,对此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