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主题

1

好友

49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终极电流

Rank: 4

UID
6329
帖子
830
精华
0
经验
497 点
金钱
426 ¥
注册时间
2005-11-14
发表于 2013-10-5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AVCC的电压,官方有一份资料说明,记得好像是提高供电电压可以获得更好的输出动态的

43

主题

2

好友

82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077
帖子
776
精华
0
经验
829 点
金钱
742 ¥
注册时间
2006-5-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不想再谈AVCC问题,既然说开了,还是再多说几句。
首先声明,论坛用一个AD797没什么问题,可以正常工作。
有关AVCC问题,去年发过帖子http://bbs.hifidiy.net/thread-733348-1-1.html
80多mA是事实,小韩让我看PDF,呵呵,“老师”如果连PDF都不看,不做几个版本的ES9018还真不敢发言。
我们最早见到的PDF只有单独的AD797,但后来ESS公布出来的PDF,这部分做了修改,增加了PZT2222A作为扩流,显然,ESS意识到这里可能会产生问题。至少我认为用PZT2222A扩流是正确的做法
QQ图片20131004233124.jpg
论坛ES9018设计存在小遗憾不是问题,确实,早知道ES9018这么容易受到威胁,设计者会增加保护措施。

11

主题

1

好友

49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终极电流

Rank: 4

UID
6329
帖子
830
精华
0
经验
497 点
金钱
426 ¥
注册时间
2005-11-14
发表于 2013-10-5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rs 于 2013-10-5 00:16 编辑
swing 发表于 2013-10-5 00:05
50mA是含IV完整工作状态测到的吗?


不接lV测有用吗?如果需要明天断开lV测一下

点评

对的哦,25mA是无负载的静态电流。加上I/V电路后满载情况下8个通道,手册里标每个通道输出电流3.9mA,8个通道电流就增加31mA了,这样AVCC总电流就合50多mA了。  发表于 2013-10-5 01:37
没必要的,只是跟DS相互印证一下,25mA是output unloaded,谢啦~  发表于 2013-10-5 00:20

7

主题

0

好友

93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84953
帖子
1129
精华
0
经验
935 点
金钱
960 ¥
注册时间
2010-3-25
发表于 2013-10-5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9401 于 2013-10-5 00:35 编辑
定音鼓 发表于 2013-10-5 00:13
本不想再谈AVCC问题,既然说开了,还是再多说几句。
首先声明,论坛用一个AD797没什么问题,可以正常工作。 ...


ES9018那个V4DEMO版的布局,看到PZT2222A更本就没有任何散热处理,虽然是SOT223封装,但是如果70mA电流,PZT2222A的功耗至少为(12v-3.3v)×0.07A=609mW,这个功耗下无任何加强散热措施的SOT223器件,依然会很烫,所以,说ESS的团队什么都NB是盲目的。


回点评:SOT223封装的管子常温下工作到1W应该可以,就是结温很高了,这样对性能和寿命木有任何好处了。

点评

热度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不要超载。  发表于 2013-10-5 00:44
正负12V烫,但可以下手,可单独AD797烫得下不了手  发表于 2013-10-5 00:42
单独供电啊,正负10V或者更低,把压差降低。  发表于 2013-10-5 00:40
你厉害,确实很烫,但没问题,并没有超过PZT2222A负荷。  发表于 2013-10-5 00:31

43

主题

2

好友

82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077
帖子
776
精华
0
经验
829 点
金钱
742 ¥
注册时间
2006-5-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31005003541.jpg

6

主题

0

好友

67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92443
帖子
744
精华
0
经验
678 点
金钱
675 ¥
注册时间
2010-4-17
发表于 2013-10-5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肖有没有其它更合适的运放推荐一下来代替呢,

点评

LME49713,输出100mA,也要在功耗许可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看手册这IC只有贴片和金封,贴片的用在9018这里,不做散热,依然不合理,我想情况跟AD797差不多,一个字:烫。  发表于 2013-10-5 01:01
DIP AD797挺好,不算热,之前有朋友推荐用LME49713,LME49713输出电流可达100mA  发表于 2013-10-5 00:46

6

主题

0

好友

67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92443
帖子
744
精华
0
经验
678 点
金钱
675 ¥
注册时间
2010-4-17
发表于 2013-10-5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肖,LME49713输出电流可达100mA应该比797好很多啊

7

主题

0

好友

93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84953
帖子
1129
精华
0
经验
935 点
金钱
960 ¥
注册时间
2010-3-25
发表于 2013-10-5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音鼓 发表于 2013-10-5 00:36

要是PZT2222A是15V过来,功耗更不得了

9018里的运放缓冲做电源,获得低噪音的关键是基准源的噪声,1117过来的DVCC噪声很大,不过经过一个RC滤波器后噪声小得可以忽略了,缓冲后输出的噪声基本就是运放的噪声,以AD797那超级低噪声特性,才得到一个超低噪声的AVCC电源。记得用AP525测过,AP525输入短路噪声为1.1uV,用AD797搞的缓冲电源,AP测不出来......

7

主题

0

好友

93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84953
帖子
1129
精华
0
经验
935 点
金钱
960 ¥
注册时间
2010-3-25
发表于 2013-10-5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stars 发表于 2013-10-5 00:06
关于AVCC的电压,官方有一份资料说明,记得好像是提高供电电压可以获得更好的输出动态的

3.3V和3V可以测试出差别,但3.3V和3.2V估计没区别。

点评

细微的差别很难测出,更多的可能是心理影响吧  发表于 2013-10-5 08:49

284

主题

0

好友

823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35523
帖子
3204
精华
2
经验
8239 点
金钱
2519 ¥
注册时间
2009-9-27
发表于 2013-10-5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59401 发表于 2013-10-5 00:49
要是PZT2222A是15V过来,功耗更不得了

9018里的运放缓冲做电源,获得低噪音的关键是基准源的噪声,1 ...

AP2722肯定可以测试出来, 至于低级AP的确不容易测试出.

43

主题

2

好友

82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077
帖子
776
精华
0
经验
829 点
金钱
742 ¥
注册时间
2006-5-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59401 发表于 2013-10-5 00:49
要是PZT2222A是15V过来,功耗更不得了

9018里的运放缓冲做电源,获得低噪音的关键是基准源的噪声,1 ...

有NB电源只是第一步,如果DAC布线不合理,bypass电容拉得太远,什么NB电源都会被DAC产生的噪音淹没。

284

主题

0

好友

823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35523
帖子
3204
精华
2
经验
8239 点
金钱
2519 ¥
注册时间
2009-9-27
发表于 2013-10-5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以上大家关心问题,我这边做一个统一回复:

1: AVCC 3.3V, 实测不低于3.2V, 优于官方要求+/-5%
2: 输出电压18.7dBu, 电压正常, 没有因为AVCC欠载导致异常.
3: 底噪2uV级别, 电压正常, 没有因为AVCC欠载导致异常.
4: AD797ANZ 发热属于正常, 我们在夏天,室内,关风扇关空调(广州HIFIDIY音频实验室)播放24/192音乐, 连续3天不中断, 没有死机或者异常. (两台测试工程样板机器,连接AP与DS3实时监测)
5: 任何电流型DAC的IV转换OP插反都会导致DAC芯片烧毁,IV后缓冲器插反也会输出高压,通过IV转换电路的电阻进入DAC芯片, 从而烧毁DAC芯片. 这根设计没关系.
6: 套件设计支持到192k, 所以真正精于设计ES9018的人我想明白,无需多言,谢谢支持.

7

主题

0

好友

93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84953
帖子
1129
精华
0
经验
935 点
金钱
960 ¥
注册时间
2010-3-25
发表于 2013-10-5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音鼓 发表于 2013-10-5 00:56
有NB电源只是第一步,如果DAC布线不合理,bypass电容拉得太远,什么NB电源都会被DAC产生的噪音淹没。

你让我又想到ES9018,人家DEMO板上IC的AVCC引脚附近就看不到退耦电容,指标一样NB,这个不得不佩服了。
所以,俺只能确认,9018的退耦电容放得远一点,是可以放心地。
头像被屏蔽

152

主题

14

好友

321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DAC7天下无敌

UID
23806
帖子
4807
精华
0
经验
3215 点
金钱
3198 ¥
注册时间
2007-6-19
发表于 2013-10-5 01:2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主题

2

好友

309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7774
帖子
3064
精华
0
经验
3090 点
金钱
3036 ¥
注册时间
2007-9-27
发表于 2013-10-5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59401 发表于 2013-10-5 01:13
你让我又想到ES9018,人家DEMO板上IC的AVCC引脚附近就看不到退耦电容,指标一样NB,这个不得不佩服了。
...

其实我认为9018的AVCC的噪声根本没有想象中重要,毕竟是电流输出,虽然不知道里面的工作原理,但也跳不开那几个框框,把I+/I-的走线弄短一点比退偶的位置可能还重要。
头像被屏蔽

152

主题

14

好友

321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DAC7天下无敌

UID
23806
帖子
4807
精华
0
经验
3215 点
金钱
3198 ¥
注册时间
2007-6-19
发表于 2013-10-5 08:55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1

主题

1

好友

49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终极电流

Rank: 4

UID
6329
帖子
830
精华
0
经验
497 点
金钱
426 ¥
注册时间
2005-11-14
发表于 2013-10-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其它的DAC芯片,9018的AVCC对电源的要求会高些吧.你可以测试一下AVCC用官方的供电方案与用1117供电,THD+N的区别,用1212M+MI就可以测到,当然你的对THD+N没有太大要求,AVCC的噪声就不重要了

7

主题

0

好友

93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84953
帖子
1129
精华
0
经验
935 点
金钱
960 ¥
注册时间
2010-3-25
发表于 2013-10-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swing 发表于 2013-10-5 02:18
其实我认为9018的AVCC的噪声根本没有想象中重要,毕竟是电流输出,虽然不知道里面的工作原理,但也跳不开 ...

DAC也有电源抑制比指标,电源噪声大了会影响输出性能的。

7

主题

0

好友

93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84953
帖子
1129
精华
0
经验
935 点
金钱
960 ¥
注册时间
2010-3-25
发表于 2013-10-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op111op 发表于 2013-10-5 08:55
电容都在背面了,距离不算远吧

AVCC只看到有2个1206电容在背面,离另一边的AVCC引脚也算远距吧,退耦的作用几乎没有了。
不过人家不影响测试指标。
sy.gif

43

主题

2

好友

82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077
帖子
776
精华
0
经验
829 点
金钱
742 ¥
注册时间
2006-5-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怕因为探讨技术带来不必要的困惑,说明一下,论坛ES9018板AVCC采用正负12V供电给AD797,使用DIP封装的效果很好,这地方少折腾,否则有烧9018的危险。

点评

赞同老肖的说法  发表于 2013-10-5 19: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