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564
- 在线时间
- 378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7-26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1
  
- UID
- 7066
- 帖子
- 4539
- 精华
- 1
- 经验
- 4564 点
- 金钱
- 3644 ¥
- 注册时间
- 2006-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3-7-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3-7-6 08:31 编辑
有意思的是我曾经担心过B兄提出的问题。但具体到6BW6,因为我做过单端,感觉这个小管动态非常好,所以就大胆上了-20dB反馈,实际听感上动态还是非常好。
另外这个与推动级用了高夸导、小输入电容的6DJ8可能也有关。因为我以往实验过的6SN7、12AU7之类的长尾,如果这么长尾巴,无一不出现动态压缩,就是低频冲不起来,没有瞬态和层次。但这次没有。可以和屏阴加短尾媲美。
估计要保持长尾的优势,又要获得较大动态,长尾级宜采用高夸导管。估计是因其输出阻抗很低,可以有效克服功率管老化后输入电容成倍增长的问题。
比如6H30i什么的。
如果动态是优先要求,AU7、SN7还是宜采用屏阴分割加短尾推动。
超线性接法如果牛合适,还是有许多好处的。我比较喜欢这种中性的声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