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轴动力来源主要是交直流减速电机,常用计算公式为P = T * n / 9550 转换计算公式为 T = 9550P / n,(电机铭牌上标明的 P 功率,千瓦,kw; T 扭矩,牛米,Nm; n 转速,每分钟转数,r / min, 9550是常数。计算时设定一个最高转速)说这些又太过理论化了,简单测试吧,我们绕线的常用线包直径大不了也就是200MM,半径10MM,在绕制最大线径时电机至少能轻松应付在半径100MM的应力下产生20公斤以上的拉力。另外电机的选择也是个复杂的问题,先得考虑交直流电机功率和转速,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电机本身是否有输出端设定等速的正反转功能,其次才是工作时的发热情况和噪声的问题,我接触过的带有齿轮减速国产中小功率交直流电机自身都没有散热功能,很少碰到带有正反转输出端自带减速电机,基本属于短时间工作减速的交直流电机(如电动车库门使用的减速电机)。利用家废旧洗衣机交流电机各方面比较合适,就差没有减速功能,需要加一只比较好一些的变速器,(投资加大了),发热情况是大些,但不至于会烧掉。
兄弟开发研制的排线技巧是把所有排线的数据全部通过编程方式写入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排线与绕线工作时同步,不受绕线机的快慢的约束,这个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早在几年前不记得在那个论坛上也见过有人在开发这种技术,也曾经观察好一段时间,可能是开发人的原因没有实验结果,加上本人对这种技术一窍不通只能和我身边喜欢CNC编程的朋友探讨之事,决定(把步进电机当作一个匀速电机)把排线和绕线分成两个独立系统来完成同步工作。原因就是根据朋友的CNC软件分析,控制器虽然有细分但步进电机自身的步进角度是受到限制,尽管编程时也考虑到精密的编排,但也很难以适应众多不同规格的线径,特别是低于0.13的线径。另外就是,即使你把所有程序编排得很完美,也难免在安装时出现排线器出线端与绕线轴的距离影响因素,因为这个距离加因素由于步进电机的步进角分度值是不能改变的,要改变只能倍数式的增减步进角度,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正比关系,距离越远他的离去角就越大。当你确定了一个距离就只能自始至终的排几种规格的线径,换了另外规格的线就必需做出相应的距离修正才能实现,加上绕线机的垂直水平DIY是很难做到较高的精确度,否则绕线机运行时顺向和逆向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这对于DIY来说难度就增加了很多,虽然在众多的厂机绕线和排线系统都是利用单片机的开发原理来实现,但是他们生产的毕竟是厂机,无论那个系统都是通过精密设计精密配合的,况且我们玩的是DIY。
本人虽然属胆管音响焊机爱好者,但对机械DIY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此技术开发特别关注,乐意接受兄弟开发出成品控制器让我也有更深一层的排线机实验,以上说的只是代表自己的观点,由于文笔有限,有说错的地方就等于我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