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主题

2

好友

485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黔驴技穷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07
帖子
6061
精华
2
经验
4856 点
金钱
3571 ¥
注册时间
2005-7-24
发表于 2013-1-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明说的听感我有体会。我没有什么仪器来测试失真指标,但小提琴泛音比其他运放丰富,感觉水分多、松弛些。用其他运放更加干净、好像收的更紧些。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forsli@163.com


    打不开啊,兄弟。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forsli@163.com


    有心人,谢谢啦!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明9002


    二次谐波可是很多烧友喜欢的东西啊,呵呵。我的感觉是不通透,细节不够。当然我只听过LD厂机的。

247

主题

20

好友

6543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973
帖子
6679
精华
5
经验
6543 点
金钱
4807 ¥
注册时间
2004-10-29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chanson


   确实如此,主要是这个谐波成分有点过多,会影响到整体的,听感如您所说,不够透细节不及其它。

42

主题

2

好友

155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88388
帖子
2403
精华
0
经验
1552 点
金钱
1454 ¥
注册时间
2009-3-15
发表于 2013-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V的转换速率不算低了吧。

10

主题

0

好友

36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001
帖子
391
精华
0
经验
367 点
金钱
244 ¥
注册时间
2004-7-10
发表于 2013-1-8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思路!根据1542每个脚的定义,自己DIY一块转接板,贴上自己喜欢的运放“搞怪”一下不失为另一种乐趣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jshp


    一般烧友DIY的DAC一个通道也用不上5个运放,我想没这个必要吧,呵呵。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其他坛里看到有这样的描述:

[技术帖(晶体管类)] CD信号在还原时需要去加重吗?
为了搞1541解码,参照过众多1451解码电路,发现菲记的许多CD、LD解码器的音频电路部分都有去加重功能,而日系很少,有的话也隐含在高端的数字滤波器中做数字去加重,有人说数字滤波器决定整机的声音取向,就是指日系机子的特点。例如7210和7310 都有去加重输出端子,菲记配合1541开发的“特别运放”1542还特别有一个去加重输入端子。CD信号在还原时需要去加重吗?答案是肯定的,CD信号是以调频形式进入DSP放大、鉴频、还原的,录制时要经过预加重处理,中档以上的机子里面都采用去加重网络使得声音的各频段得以平衡。我们觉得菲记声音多厚重而日系机多清丽,其实际原因是多数日系机子不具备去加重功能。所以这个版那个版的解码/转盘制作者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去加重的问题了?
   预加重和去加重:语音或图像信号低频段能量大,高频段信号能量明显小;而鉴频器输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随频率的平方而增加(低频噪声小,高频噪声大),造成信号的低频信噪比很大,而高频信噪比明显不足,使高频传输困难。
调频收发技术中,通常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预加重:发送端对输入信号高频分量的提升。
   去加重 :解调后对高频分量的压低。

   很多信号处理都使用这个方法,对高频分量电平提升(预加重)然后记录(调制、传输),播放(解调)时对高频分量衰减(去加重)。
   录音带系统中的杜比系统是个典型的例子。假设信号高频分量为10,经记录后,再播放时,引入的磁带本底噪声为1,那么还原出来信号高频段信躁比为10:1;如果在记录前对信号的高频分量提升,假设提升为20,经记录后再播放时,引入的磁带本底噪声为1,此时依然是10:1的信躁比,但是此时的高频分量是被提升了的,在对高频分量进行衰减的同时,磁带本底噪声也被衰减,如果将信号高频分量衰减还原到原来的10,则本底噪声就会被降低到0.5.
常见的杜比B系统对相应的高频段提升10db,杜比C系统提升20db。杜比C的降躁效果要好的多。但是这时对记录用的磁带的高频响应要求就高了。对应的其它的系统,例如信号传输,则要求更高的传输频带。
   现在一些DDD片子据说录制时没有经过预加重处理,但发烧CD在录制的时候比较严谨,都经过预加重处理,很难想象DIY解码器不具备去加重功能如何与中高端厂机比较。

中山老曹 :
谁说的?
只有早早期的CD碟作了预加重处理,后来的早就没加了。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求证一下,现在的CD碟到底有没有预加重的处理呢?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son 于 2013-1-8 19:47 编辑

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它前面四个运放都是+5V、-12V供电的呢?

3

主题

0

好友

68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2355
帖子
716
精华
0
经验
682 点
金钱
631 ¥
注册时间
2007-12-17
发表于 2013-1-9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看1542涨价

325

主题

8

好友

580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9392
帖子
13179
精华
0
经验
5800 点
金钱
5626 ¥
注册时间
2006-5-15
发表于 2013-1-9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kuaike123


    问过了30一只,我才不鸟他,垃圾1542,大家不要买为好

1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3638
帖子
12282
精华
0
经验
12063 点
金钱
11762 ¥
注册时间
2005-3-28
发表于 2013-1-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uaike123


    问过了30一只,我才不鸟他,垃圾1542,大家不要买为好
q1688 发表于 2013-1-9 19:34


这个当然。在坛上混了七八年了,还有什么鸟没见过

56

主题

12

好友

6087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小熊猫

Rank: 8Rank: 8

UID
59487
帖子
7495
精华
0
经验
6087 点
金钱
5744 ¥
注册时间
2008-10-20
发表于 2013-1-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uaike123


    问过了30一只,我才不鸟他,垃圾1542,大家不要买为好
q1688 发表于 2013-1-9 19:34


同意,反正声音不怎么样。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q1688


    在此声明一下,本帖纯讨论技术,不要以为我是JS。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解码器电路里到底要不要去加重电路?有没有兄弟研究过?

56

主题

12

好友

6087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小熊猫

Rank: 8Rank: 8

UID
59487
帖子
7495
精华
0
经验
6087 点
金钱
5744 ¥
注册时间
2008-10-20
发表于 2013-1-9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解码器电路里到底要不要去加重电路?有没有兄弟研究过?
chanson 发表于 2013-1-9 19:54


我没见过CD机亮过EMPH灯。

36

主题

0

好友

350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Silenton Shutupov Speechlesski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38600
帖子
3616
精华
0
经验
3500 点
金钱
3420 ¥
注册时间
2010-9-9
发表于 2013-1-1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chanson
田雨那边转来的:
    請田兄解釋一下何謂EMPH呢!
    goldencity47 发表于 2012-1-18 16:20

EMPH即 EMPHASIS,加强、强调的意思,大陆习惯叫加重。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还得考古一下,在早期发明CD时,由于技术限制,为了提高信噪比,于是在某部分CD唱片制作时,有意去提升高频部分,叫做预加重,或者叫预加强(PRE-EMPHASIS),在重放时,就要做相反的处理,把提升的高频部分衰减掉,叫做去加重,或者叫去加强(DE-EMPHASIS,缩写为DEM),在这过程中,高频噪音会一起衰减掉,从而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这有点类似当年的cassette 机的DOLBY降噪方式(是类似,DOLBY降噪是当电平低于一定幅度时才有效)。
在后期,由于技术进步,CD播放系统的信噪比已不再是问题,CD唱片已不再做预加重处理了,因此,基本上只有少数早期的CD唱片有预加重。

再来说一下DAC何时会打开去加重(DEM)呢?CD机在播放唱片时,子码中有一个状态位会指示出是否含有预加重信息,在调制成S/PDIF中,它包含在channel-status data bit 中,DAC的接收解调IC会还原出这个信息,于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信息来控制DAC的去加重功能,这个过程是自动检测的,无需人工去设定。

然后再来说一下CD机的S/PDIF调制,现在很多CD机的DSP IC本身已经有S/PDIF调制输出功能,所有无需特别处理预加重,内部已经处理好了,但有部分CD机,或者数字播放系统,是使用专门的S/PDIF调制IC来输出S/PDIF信号的,比如DIT4192,摇头CD常用的PCF2705等,这些IC就要特别处理一下预加重信息,PCF2705有一个子码接口,接到DSP IC SAA7310的子码接口上就可以了,因为预加重信息是包含在子码中的,但DIT4192就不同了,它有专门的控制脚(23脚,低电平激活),本来这个脚是应该要连接到CD机的DSP或者CPU的对应控制脚上,不过由于只有少数的早期CD唱片才有做预加重处理,所以不做这个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必须把DIT4192的23脚接高电平,使DAC的接收端不会检测出有去加重信息,但不代表这是正确的设计。

在很多DIY的DAC中,都没有做去加重控制,所以即使DIT4192的23脚错误地接低电平,对这部分DAC来说,是不受影响的,只是在播放那些很少数的有预加重处理的CD唱片时,由于唱片提升了高频部分所以播放时高频会比较厉害,只是很少数的情况,但如果DAC是有做去加重控制的话,由于检测到有去加重信息使去加重控制打开,就会衰减一部分高频,如果播放没有预加重处理的唱片时,听起来就会觉得没有高频了。

于是乎,对不知情的用户来说,就会习惯性地怀疑DAC,于是DAC成了无辜的替罪羊。


倒是真没关心过预加重,不过经你提醒,刚才搜了下,据说老版本黄孩子CD有预加重,有兴趣可以找来验证一下。

49

主题

1

好友

4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034
帖子
1670
精华
0
经验
437 点
金钱
422 ¥
注册时间
2007-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LeonBernieniv


    据说黄孩子是当时最发烧的录音呢。现在想找都挺难的哦。既然现在基本上都没有预加重的CD,那么就没必要去追究这个去加重电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