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资料] 关于HI-FI

[复制链接] 查看: 4644|回复: 7

7

主题

0

好友

27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音响技术顾问

Rank: 2

UID
544938
帖子
31
精华
0
经验
27 点
金钱
27 ¥
注册时间
2012-11-19
发表于 2012-12-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Hi—Fi
Hi-Fi一词对于音响发烧友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很多未接触过Hi-Fi的人来说,就未必知道其真正的意思。我相信有很多人虽然明白Hi-Fi是指音响或对其有个朦胧认识,但它的确切含义就未必回答得出。

  Hi-Fi是英文HIGH FIDELITY的缩写,意为“高度传真”。


一套Hi-Fi器材,只要你安坐家中不必亲临现场,就可享受到真实动人的音乐。如此说来,所谓Hi-Fi器材,应该是忠实再现音乐现场演奏,给人浓郁音乐味的器材。


然而,即使是世界上最Hi-end(顶级)的器材,都不可能100%地再现音乐演奏场面的原貌,正因为这个差距的存在,才会有无数的发烧友为缩小这个差距而不懈努力地追求,他们不惜工本,对数千元一条讯号线、喇叭线也在所不惜,因为线材是音响的神经,玩音响的人称之为神经线。世界上有一对最贵的喇叭线,你猜多少钱?九万美元,等于两部奔驰轿车的价钱。不过,玩到这份上已不是玩线,而是玩钱了。至于对器材的质素要求与投入就更不在话下了。香港人发明了 “发烧友”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玩音响玩得失去理智、玩得像发了疯似的人,也真够绝的!


当然,这些有巨额金钱开道的发烧方法并非我等工薪一族所能接受的。发烧友粗略可分为两类:音乐发烧友和音响发烧友。当然,也有不少发烧友还两面兼顾,音乐发烧友渴望高质素的音乐艺术感受,而音响发烧友主要追求音乐重播达到尽善尽美的音响效果,简言之,前者注重音乐艺术性,后者注重音响效果性。


音响器材怎样才算是Hi-Fi呢?本人认为,应以在效果好的音乐厅的现场听到的音乐为准,越是接近就越Hi-Fi。很遗憾,即使是顶级的 High- end器材,也难以达到现场聆听的感受。音响播出的乐音“太干净”而稍欠“音乐味”(特别是交响曲、协奏曲等大型的管弦乐)本人曾在音乐厅内,听过不少的现场演奏,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坐在最佳的位置(在中间,与乐队距离适当),听到舞台上各种乐器发出的乐音,在到达耳朵之前就已经混和了,很协调,很有韵味。而听器材播出的音响,仿佛各种乐器各自发音,到达了耳朵才混和的感觉。其间微妙的差异,只能各自体验,难以说清。


不少CD出版商、音响器材厂商,意图宣扬其产品达到“发烧级”、“天碟级”,什么高清晰度、层次分明、高分析力、准确定位、结像力、空气感、通透度、力度、堂音等等。其实这些都难以用仪器精确测定,更无法定出标准的参数。实际上,不管一套音响器材是多么的Hi-Fi,它重播的声音始终与现场不一样…… 有些发烧友把CD录音和重播戏称为“罐头音乐”。即使罐头食品是真材料,经过加工泡制,味道始终与新鲜食物不一样。CD和音响器材的购买者,往往被这些所谓的“发烧级”所误导。音响播出的高清晰度、分明的层次、精确的定位、结像力、空气感、密度感,还有“力度、速度”等等,有些似乎超过了现场听到的效果。例如定位,有些音响发烧友说,可以听出演奏者是在第几排、第几个位置,甚至演唱者的高矮都能听得出来!而在音乐厅现场,只能大致分辨左右前后。这种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所谓‘定位’,严格来说是掺入了一些人为的因素。一些发烧CD夸耀录到了清晰的“齿音”和“呼吸声”。其实是因为离话筒太近,以致 “齿音” 被扩大、夸张了,成了难听的“吱喳”声,不少歌星没有学过科学的发音方法,音量不够,不得不凑近话筒才能够演唱。


音乐的艺术性,现在还不能用仪表来测定。有些音响参数可以作定量分析,但艺术性却无法作定量、定性分析。有时我怀疑:是科学的仪表骗了我?还是自己的耳朵骗了自己?


例如:电子管胆机早已被淘汰,但近十年来又卷土重来。仪表分明显示晶体管的保真度比电子管胆机高很多,但音乐发烧友却感觉太生硬了,宁可听 “失真”大的胆机,而不愿听干巴巴的所谓“高保真度”的石机。因为“音色”和“音乐味”无法用仪表测量,只能用耳朵感受。晶体管石机可以从测试仪表上“看到”高保真度,而“失真”的胆机却由耳朵收听到接近现场演出的音乐味。哪一种更真实、更Hi-Fi、更“发烧”?只能由听者自己体验,耳朵不同,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真正对音乐发烧的朋友还是多亲临现场聆听,那才是真正感受美妙的音乐艺术。


音响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音响科技要以人为本,既然科技以人为本,那么也就意味着在科技结晶—音响器材中听到的音乐亦要以人为本,从人听音乐的本质出发,在音响产品中寻找最接近真实的声音境界,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同时这又是个最复杂的过程,它永远有最理想的目标,却永远不会有最理想的结果,否则音响世界将不会发展。正因为如此,音响界各路诸候才有了各施拳脚的机会,纷纷尽一切可能推出自己最好的音响产品,同时也积极地推动了我们的音响事业发展。

0

主题

0

好友

25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537984
帖子
46
精华
0
经验
25 点
金钱
25 ¥
注册时间
2012-10-24
发表于 2012-12-4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以不信但是也不能全相信。自己喜欢就好!!!

57

主题

2

好友

18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458444
帖子
1584
精华
0
经验
188 点
金钱
152 ¥
注册时间
2011-12-26
发表于 2012-12-4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

1

主题

1

好友

45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42824
帖子
140
精华
0
经验
45 点
金钱
35 ¥
注册时间
2009-10-26
发表于 2012-12-2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班门弄斧下:首先,我们听到的唱片是由录音师掌控的,本身已经有音染了。第二,很多根本不懂音乐的人妄自猜测,三,也是最主要的,没银子,根本不可能享受hifi。当然,对于能够听到现场音乐的人来说,对于本身就是玩乐器的人来说,完全没问题了。欢迎拿砖头砸我!

7

主题

0

好友

27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音响技术顾问

Rank: 2

UID
544938
帖子
31
精华
0
经验
27 点
金钱
27 ¥
注册时间
2012-11-19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好好努力


    从基础的去了解,开始我也对hifi不是很了解

7

主题

0

好友

27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音响技术顾问

Rank: 2

UID
544938
帖子
31
精华
0
经验
27 点
金钱
27 ¥
注册时间
2012-11-19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wuhito


    嗯 听到的音乐已经是加入喜好的成分了

2

主题

0

好友

11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HiFi音箱顶尖专家

Rank: 3Rank: 3

UID
599449
帖子
157
精华
0
经验
117 点
金钱
113 ¥
注册时间
2013-6-21
发表于 2013-6-22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我们玩HiFi要有度。不要被呆板的数据框死了。
因为音乐是有文化背景的,加上个人的偏好,所以才会如此绚丽多彩,大可不必拘泥于硬指标。
我们不妨从国外顶级的音箱系统出品的过程中了解到。尽管国外有顶级的测试仪器和手段,但都是作为研发的工具、帮手,并没有将仪器测试的数据作为唯一标准。因为仪器取代不了人的听觉,HiFi的产品最终是给人服务的。
所以定型的产品一定是在仪器数据和人耳之间反复权衡之后产生的。
头像被屏蔽

14

主题

0

好友

73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612652
帖子
401
精华
0
经验
73 点
金钱
69 ¥
注册时间
2013-8-28
发表于 2013-9-14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