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735
- 在线时间
- 422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6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829798
- 帖子
- 2690
- 精华
- 0
- 经验
- 2735 点
- 金钱
- 2688 ¥
- 注册时间
- 2017-3-24
|
讨人喜欢的声音需要有合适混响,扬声器具备延时和扩散特性,所以它是“混响器”,混响深度用控制扬声器的“后沿积累量”来达到目的;后沿积累是指驱动扬声器的信号消失后振膜自由振动的时间量,通常以最大声压级下降到10分贝所用的时间衡量(例如,最大声压级100dB,下降到90dB所用的时间),一般需要控制在3---6毫秒之间,时间小于3毫秒声音朝着干的方向发展,大于6毫秒声音朝着浑浊方向发展。延积累量通过瀑布图读取。
后沿积累量控制原理是利用功放阻尼系数=负载阻抗/(功放内阻+音箱线内阻+低通电感内阻)对音圈进行电制动,电感设计时会依据喇叭机械品质因素、用R=6.28*L/Qms^2确定其内阻。所谓的“好听声音”是由电感的复阻特性得到(不光是直阻分量),不少声音不错音箱的低通滤波器采用一阶,考量之一就有复阻分量相对多些(衰减带宽高阶滤波器宽不少)的因素。
当扬声器振膜属性差异大时,基本就不用一阶滤波器了,多见使用三阶滤波器,让二喇叭混合发声发声频带尽量窄,目的是减少2个不同音色的喇叭混合出的“怪味”声分量。
电子分频可视为后沿积累量为零,不适合普通音箱使用;一般用在单元Qms值很高的障板音箱上,这种音箱就不能用功率分频器了(声音太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