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主题

3

好友

88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514
帖子
874
精华
0
经验
888 点
金钱
823 ¥
注册时间
2005-3-19
发表于 2014-4-5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7

主题

3

好友

88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514
帖子
874
精华
0
经验
888 点
金钱
823 ¥
注册时间
2005-3-19
发表于 2014-4-5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觉得末级电流输出选用达林顿管等复合管制作尝试。

8

主题

0

好友

29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71034
帖子
298
精华
0
经验
295 点
金钱
281 ¥
注册时间
2010-12-11
发表于 2014-4-5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tans 发表于 2014-4-5 01:39
不过我觉得末级电流输出选用达林顿管等复合管制作尝试。

因为靠前面并联偏置,如果末级采用达林顿,前面也要采用达林顿,精度不一样的话,静态电流会很大或很小,不再稳定。

补充内容 (2014-4-5 02:11):

从选管可以看出本文作者并不完全理解这个电路,原出处这个电路是用在前级放大用,并且4个管子中两两必须相同才能完成镜像传输,也就是要4个都是大功率管。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chri88 发表于 2014-4-5 00:36
你的回答太模糊。实话说,这个末级电路我在90年代初在杂志上就见过,并且实践过,是不理想的,至于为何变 ...

你的算法没有错,但商业价值既可以取于效率也可以取于音质,怎么取向由顾客去取舍。
这个电路的核心价值在于全开环放大获得的晶体管真正靓声,所以选择射极跟随器作未级推动来保证前级的优秀品质不被破坏,相当于选择纯甲类的出声效率,却可以工作在甲乙类省电,省散热器与重磅电源,从而使音乐品质最大限度接近纯甲类。这才是本电路最显著的商业价值,使大众化廉价机彻底摆脱金属声,久听不厌。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tans 发表于 2014-4-5 01:39
不过我觉得末级电流输出选用达林顿管等复合管制作尝试。

另外,要说明一下,我的土制样机是两个交叉互补射极跟随器并联作未级电流放大的,而不是简单的并联未级大功率管,也就是是说,8欧负载1.5A12V时,2欧射极电阻压降不是3V而是1.5V,也就是说并联射极跟随器输出级可以减少射阻对未级管偏置的影响。从而更容易减少交越失真。
如果你能完全理解这个电路为何要做如此简洁的安排,或许你会动手一试。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烧友入门级的1969甲类功放,效率并不高,但套件却卖了不少。
我这个电路用来做甲类,轻而易举的事,1969甲类是有大环路负反馈的,而我这个电路是没有大环路负反馈的。关于音质的档次,我以为应该这样排序:全开环甲类机要优于闭环甲类机,闭环甲类机要优于全开环甲乙类机,全开环甲乙类机要优于闭环甲乙类机。也就是说,或许通过这个电路的打摩,获得两个新档次的功放商品。

0

主题

0

好友

124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80456
帖子
1275
精华
0
经验
1243 点
金钱
1243 ¥
注册时间
2009-2-13
发表于 2014-4-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岑雪涛 发表于 2014-4-3 02:20
土鸡电路原理图

请教楼主,按565楼图元件数值.功放最大不失真功率有多少w?未级静态电流多少?本机输出电位需不需要调整?

16

主题

0

好友

147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71060
帖子
1477
精华
0
经验
1479 点
金钱
1443 ¥
注册时间
2010-12-11
发表于 2014-4-5 20:32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bhv580742 于 2014-4-5 20:41 编辑
piii 发表于 2014-4-5 18:44
请教楼主,按565楼图元件数值.功放最大不失真功率有多少w?未级静态电流多少?本机输出电位需不需要调整?


最大功率看584楼。
最大输出直流电流1.2A左右,相当于交流0.84A.
功率是0.84A的平方再乘以阻抗8欧等于5.6W.
你没看错,双48v电源只能输出5.6W.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5.6W是按上面的图算出来的,实行装机使用时可以换更小阻值的推动级射阻R9R10,用2.41k时,机子尚来发热。有一次朋友放打雷下雨的片子,邻居大妈冲出去收衣服,如此穿墙越屋的真实感绝非5.6W可以造就的。
因为是两个交叉耦合射极跟随器并联的,所以输出功率并不严格遵循上面的算法。
设8欧负载上可以要获得不少于3A的电流。未级管2欧射阻会通过1.5A电流引起3V压降,那么未级对管的上管基极是27.6V,基极要流入15m A电流,那么(48V一27.6V)/15mA=1.36K。也就是说R9可以换成1.36k而不用2.41k。这时功率有30W以上。静态时1.36k射阻要流过35mA电流,Q6管分流大部分,流入未级基极一部分,视功放管升温情况需搭配合适散热器。

7

主题

3

好友

88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514
帖子
874
精华
0
经验
888 点
金钱
823 ¥
注册时间
2005-3-19
发表于 2014-4-6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chri88 发表于 2014-4-5 02:01
因为靠前面并联偏置,如果末级采用达林顿,前面也要采用达林顿,精度不一样的话,静态电流会很大或很小, ...

呵呵,第一:我称考虑复合管是考虑末级电流放大倍数不够。但处理方式不是你说的都用共集极的达林顿管形式。
第二:我以为这一形式的末级电路优点主要解决了偏流截止的问题,消除了交越失真;缺点很明显,电压利用率不高。两者各有利弊。后文楼主也说了这个问题。

7

主题

3

好友

88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514
帖子
874
精华
0
经验
888 点
金钱
823 ¥
注册时间
2005-3-19
发表于 2014-4-6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s 于 2014-4-6 00:29 编辑
岑雪涛 发表于 2014-4-5 04:37
另外,要说明一下,我的土制样机是两个交叉互补射极跟随器并联作未级电流放大的,而不是简单的并联未级大 ...


你有你的理由和做法,我不评说。但这么做可以称为“简洁”我不认同。而且这和4个管子两两并联在根本上没有多大差别,不过选管自由一点,但线路复杂了一倍。况且,你的电路图上根本没有标示不是?不要否认,我们逛论坛只能看表面上已经贴出来的,而不可能知道你头脑里想的和肚子里有的。
所谓更容易减少交越失真就不用说了,并联时候,电流失真是增大一倍的。常见的电路,电流放大级是在闭环反馈里,失真增大可以忽略,并联带来的好处是降低了驱动失真,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但驱动的失真是复合型的失真。仅仅讨论电流失真是增大的。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tans 发表于 2014-4-6 00:10
呵呵,第一:我称考虑复合管是考虑末级电流放大倍数不够。但处理方式不是你说的都用共集极的达林顿管形式 ...

未级不要用达林顿管,那样会与本电路强调各管偏置,维护线性的方向背道而驰。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tans 发表于 2014-4-6 00:24
你有你的理由和做法,我不评说。但这么做可以称为“简洁”我不认同。而且这和4个管子两两并联在根本上没 ...

哦,是我疏忽大意了,时隔三年,我再回来帖出原机图片,就是想说明并联输出这个问题。
若要大功率,还要前面的电压放大部分做推挽,用更高电压供电,仍至做成BTL。所以简洁只是就原理而论,

2

主题

0

好友

54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74633
帖子
87
精华
0
经验
54 点
金钱
50 ¥
注册时间
2014-3-22
发表于 2014-4-6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119

主题

1

好友

480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57141
帖子
4834
精华
0
经验
4808 点
金钱
4603 ¥
注册时间
2011-6-27
发表于 2014-4-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大环负反馈,音质太松,不行的。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aoren 发表于 2014-4-6 10:10
没有大环负反馈,音质太松,不行的。

我曾见过烧友用转换开关将功放环路负反馈对地电阻短路,然后降低音量试听,然后得出全开环声音很松的结论,有点可笑。判断是否很松,参照物应该是现场演出与重放对比,而且应该使用能全开环常态工作的功放,这种功放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可能因制作不到位而仓促下了很松的结论,某位大师开了个头,后面就会跟着一大群人也说很松。关健是鼓声是否象鼓,同时,䥽声是否象䥽,乐师的感情感受到没有?

2

主题

0

好友

12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784284
帖子
89
精华
0
经验
121 点
金钱
87 ¥
注册时间
2015-1-30
发表于 2015-2-1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岑雪涛 发表于 2011-11-3 09:23
回复 52# Handak.Gong
阁下看出了一些弊端,但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发烧嘛,为了靓声,可以果断牺牲些小效 ...

在中国,搞研发,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5-2-1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34

主题

0

好友

159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253274
帖子
7390
精华
0
经验
1592 点
金钱
1626 ¥
注册时间
2010-10-23
发表于 2015-2-18 01:07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34

主题

0

好友

159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253274
帖子
7390
精华
0
经验
1592 点
金钱
1626 ¥
注册时间
2010-10-23
发表于 2015-2-18 01:22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