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5161在线时间4288 小时最后登录2022-10-4阅读权限100精华3 
   
 
UID38608帖子4473精华3经验5161 点金钱4522 ¥注册时间2008-3-27 |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hya1951 于 2011-6-8 14:50 编辑 
 看了OK版推荐的http://www.linkwitzlab.com/models.htm里的内容
 linkwitz基本结论和我推导的结果是一致的,例如本文的"声短路路径长度的6倍为转折频率的波长"以及"转折频率以下的低频下降速率,每倍频程下降6db"等结论与linkwitz不谋而合,甚感欣慰
  当然linkwitz的推导更严谨,更数学化,理论化,还引入了听音位置的离轴角度等修正参数.
 有一点是我没有考虑到的,也算是对打算做障板或后开口箱的打击,就是声短路除了在低频端下倾外,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当声波波长是声短路路径长度的2倍时,频率为本文转折频率的3倍时,前面与后面的声波是同相叠加的,有6db的峰!这个就很难处理了,linkwitz是用陷波器来解决的,而且实际的峰的位置与高度与理论推导的有较大的差异,实测峰高达11db!位置270Hz与理论值337Hz也有很大差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