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799
- 在线时间
- 965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5-21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1
 
- UID
- 240
- 帖子
- 15675
- 精华
- 1
- 经验
- 9799 点
- 金钱
- 6689 ¥
- 注册时间
- 2004-3-31
|
<p>
AV-100制作心得~
<br/>
AV-100制作心得~
<br/>
AV-100制作心得~
<br/>初拿到该板发现做工精良,不由欣喜。所有元件的参数也详细标明只需要做傻瓜式焊接,只用几小时焊接完毕。 开始试音。《说实话,开始对该板并不报很大希望,因为最初的想法是6块做AV使用的,选用的元件型号也都是因为我手头的比较多。虽然已经尽量浓缩,但后来发现依然体积比较大 ,我的机壳还是装不进,失败》 试验用的音箱是监一与度稀2.1。发现原来担心的低频驱动能力简直多余,在不大的房间竟然把75的大音圈驱动的小有模样~!反倒是高频比较弱,整体音色偏硬〈注意,弱不是少,是比较多,关键是比较毛〉几天后重新拿出另外的2块板重新制作,参数做了相应的改动。关键点如下<br/>1 前级 输入未设计低通滤波,所以在R02电阻上直接并联220P小电容。<br/> 2前级 输入103 246 精确挑选,使工作电流在1毫安,《如果有可能用170 74代换声音会有比较更明显变化,当然相应的工作点要重新调节》而随后的Q02 04 1145 2705 直接用声音比较软667 647代替,原来设计AV用的工作电流太小,所以改变220欧电阻为120欧 工作电流为8毫安左右。<br/>3该板增益比较大,加上现代的CD输出都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所以音量电位器控制困难,把反馈的R09由4.7K换为2.2K电阻,<br/>3 后级输入电流比较小,更换恒流电阻为220欧,使输入电流为1.5毫安〈实际测量略小于1.5〉这样电压放大部分的 Q5大约为6毫安,相应的R10更换成100欧。<br/> 4 R11 R12更换为22欧,以增大推动管电流。推动管用1930 5171 1306 3298 669 649 试验 ,区别不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用。〈实际我在第二板的时候换为声音比较柔顺的669 649 》</p><p>5最后仔细调节各级小电容,《试验在高频没明显影响的情况下尽量增加C6容量,改善高频听感,我的原则是宁愿少,不可毛》并且在反馈的电阻R4上并联聚苯乙烯电容。《实际我使用的是33P》<br/>6 大功率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1943 5200 或者大的山肯 ,实际试验选用东芝管工作在小电流,100以下,山肯工作在比较大的电流200---300毫安比较合适<br/>经过以上改进后声音有大幅度提高。高频不再毛糙。整体音色清晰,细腻,低频力度明显好过做参考的山灵A28 小功率甲类机器。 很适合听人声,弦乐 《注意,所有元件优质正品即可,我始终认为尽量少用天价补品,特别是低端DD,使用补品实在远不如正确,仔细的校音》</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