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09
- 在线时间
- 34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5-24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190861
- 帖子
- 313
- 精华
- 0
- 经验
- 309 点
- 金钱
- 309 ¥
- 注册时间
- 2010-4-12
|
看了朋友们的争论觉得很好。在音乐方面我是个业余爱好者,很难与各位相比。在音频的数字化方面工作我从事过很久了。想在此说几句。关于电源影响:首先是编解码器(codec)的电源影响,在A/D转换阶段量化器如果电源不干净,必然会影响产生的数字信号,不过这些都是录音设备里的,是录音师考虑的问题。在D/A转换阶段,声卡的解码器电源不干净,会影响还原出来的音频信号质量。其次,是前置级运放的电源影响,这一点绝大多数烧友都是认同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烧友采用数字输出+DAC的原因;关于晶振频率的问题:根据抽样定理,抽样的频率大于样值的频率二倍才不会丢失样值的信号。在音乐领域要保证音乐信号的抽样质量要求抽样频率要足够高,例如:人的耳朵听到音频的上限为20K,所以声卡的频率不能低于40K。从这个意义上讲,抽样频率越高,音乐的人细节就越有保证,许多高档的声卡(或者解码设备)采用频率很高的晶振,也就是这个原因。还有晶振的精度和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传输方式和传输线的问题:如果采用数字输出,无论是HDMI还是光纤/同轴,或者是USB接口甚至早期的多线是接口,就其传输数字信号的功能是相同的,只要不误码,抖动指标合格不会影响其传送的数字信号。这里要注意:在此传送数字信号的带宽,与被传送的音频信号带宽是不同的,不要混淆。严格上讲数字转换后的信号,只能接近原来的模拟信号,但是不等于原来的模拟信号。但是,他在保存,处理,传输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数字化是必然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和新工艺,已经填补了数字化方面的缺陷。高质量的数字音频设备不断涌现,已经满足人们的需要。作为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也无须为追求完美,加大设备投资。观点如有误,欢迎拍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