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85
- 在线时间
- 186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8-30
- 阅读权限
- 70
- 精华
- 0
 
- UID
- 35456
- 帖子
- 3810
- 精华
- 0
- 经验
- 1485 点
- 金钱
- 1453 ¥
- 注册时间
- 2008-2-12
|
最近在坛子上游荡的时间长些,发现越来越多的好东东在吸引自己。也曾做了一套半套同学出的套件。但看到一套套被介绍得接近顶级机的套件出现时,一阵阵心痒难搔的感觉也不断涌出。随着看得越来越多,感觉反而越来越淡,很奇怪。
前几天,有朋友请吃饭,问起想吃什么。想了老半天也说不上来,虽然说不上是山珍海味都吃遍,但是常见的美食的确是吃了几个循环。忽然想起,音响的情况是不是有些相似呢?
先说烹调:首先要有吸引人的材料:鲍、参、翅、肚,山珍海味,不矜贵的不要拿上来。酱油、盐、油等也要特级的。然后就是刀功、火候……总之是搞到色、香、味全。还未吃到就动心,流口水。
再说音响:首先要有经典的线路:马*、麦*、PA*,不经典的不要拿出来。元件不是全发烧也要个别关键位置的也要发烧,开板要XX大厂,XXmm厚铜、镀金,大面积敷地……总之比原厂的不遑多让。再上装机过程、听感,让人看了比听见还心动,正如香港人所说的“身历声”。
当美食循环吃过后,当套件让人眼花缭乱多遍后。不禁有些总结:好器材=好的线路+发烧元件+好的制作工艺,差点忙了,还要校音,最重要是一步。HIEND的东东校音值了大部分票价。最重要是调味,有胆味是味,大动态是味,暖是味,速度是味,忠实还原是味,完全没有味也是味。各人有各种喜爱的味觉,形成有各种的需求。不过厌倦了一种味后,又想试试另一种……
不过经典始终带领“味觉”的潮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