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9
- 在线时间
- 60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2-2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57417
- 帖子
- 295
- 精华
- 0
- 经验
- 129 点
- 金钱
- 128 ¥
- 注册时间
- 2008-10-7
|
这几天有个工程紧,在赶,偶就没心思在这里瞎吼。见不少帖子谈专业机和家用机的问题,可能和俺的某个帖子有一定关系,于是总是想写个帖补充几句。
偶觉得有网友拿“专业机”与“家用”对阵说事,这是找错概念的逻辑。“专业”的反义词是“业余”,而不是“家用”。过去有人拿电声设备分成“广播级”、“专业级”、“业余级”,这个说法虽不是源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区分,在文法上还说得通。现在冒出个“家用”的类型,与专业机对阵,就是文理有点不通了。
其实,任何电声设备,不管它的技术含量高低,搬到家里用就是“家用机”。就像把狗养在家里,就是家犬;流浪街头,就是流浪狗,狗还是狗,无论家内家外的狗,都符合狗的一切特征。白马非马的论点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人否定了。
其实,就电声设备的标准,在国标上没有专业和家用的区别。我查到我国沿用至今的电声功率放大设备GB标准,即GB1982-80,和GB1983-80。这2个国家标准,把声频功率放大器,依据整机频率特性、谐波失真系数、功率带宽、最大输出功率、信噪比、阻尼系数等基本技术指标,把技术等级分为4级。但这个标准没有说哪个等级的机器分别属于什么“专业级”、“家用级”。
偶在读书的时候,曾经研究过这4个级别的内涵。有位前辈这样告诉偶,用于专业领域的机器,应该遵守高标准要求,比如一级机的标准,专业领域应该用高等级的机器,当时以GB一级机的标准,我国企业为广播工作设计生产的设备,如635录音机、J35有源监听音箱也没有达标,大致是GB二级机的水平。他又认为,在家里用的设备,可以档次低一点,比如四级机的标准,主要是生产民用录放机的。
如果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技术潜规则,即卖给大众放在家里用的设备,内在技术等级可以低一些,但外观要好看一点,使用要傻瓜一点。而在专业领域使用的设备,内在技术等级要高,但可以放弃一些外观和使用方便的追求。
大众化的思路就是这样的。但说到HIFI,说到音响发烧友,在音响领域,这明显是一群另类,是不合大众之群的少数先锋者,追求不同于大众化的潮流,即所谓“家用”范畴的机型,应该是HIFI者的追求。打破制造厂商为了自身生产和经营之需人为设置的藩篱,跳出”专业“与“家用”的思维模式,追求更高、更好,应该成为一般HIFI者的追求。拿专业和民用的人为隔离,漠视国家技术标准的分类法,其实是自己骗自己的鸵鸟手法。
其实,音响设备做到高端,只有技术等级的差别,而没有用途上的原则隔离。广播专业用机决不是卡车,家里用的机器也不就等于是轿车级别。恰恰相反,如森海塞尔监听和AKG的监听耳机、rogers、JBL4系这样的专业箱型,其实是奥迪、劳斯莱斯、奔驰那样的中高级轿车。你恐怕不能说JBL K2这样的箱子是卡车级别的力大粗笨的东西吧?其实这是很多发烧友梦寐以求的利器,吃不到葡萄,但葡萄还是甜的。麦景图、马克列文森放大器,包括更老的“扩德放大器”,都曾是广播监听用过的专业机器,他们在发烧友中的口碑是尽人皆知的。
一个HIFI发烧友的成长,和美食家的成长非常相似。起先是喜欢吃浓油赤酱的东西,喜欢味精、胡椒这样的调味品,慢慢地,见识多了,则回复追求纯真之美味,讲究原汁原味,大半放水里烫熟就行,但原料一定要新鲜要真货。但弄艳的音色听得多了,就喜欢听失真度小、保持原貌的声音,高等级的机器的高技术标准,保持了平衡和失真度极小的特色,去追求JBL 4系、马克列文森等的无色之彩,当属于境界更高的追求。
拙--巧--拙,是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审美发展的必经里程,这同样适用于HIFI鉴赏家。
说家里就应该用“家用”的机器,这就是JS理论,为的是一个不漏地捕捉到目标人群。但HIFI者则需要摆脱这些
,HIFI者需要更高、更好,而不是去兜“专业”和“家用”的陷阱。家里如果用上了STUDER的CD机、REVOX的录音机,索尼的分体CD机,中道的盒带机……当然是至高享受,这些都是专业用的,确实是好东西。当然贵了,我们买不起,但买不起不能说是不合用的,这点起码的思维是非观我们还是要有的。
森海塞尔、索尼、雅马哈为什么以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大做其实技术等级不高的推向家用市场的普及机器?潜台词就是因为专业机高级,让大众以为自己在用专业的东西,其实是JS的市场策略。
偶为什么拿所谓家用的V8,与所谓专业用的S2大大地比较一下,因为两者的售价其实是非常接近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技术上追求的不是一个档次的理想,从而提醒发烧友到更广阔的领域去实现自己的HIFI理想。
当然,面向扩声市场的S2,其外观不漂亮、耳朵皮安装、有风扇等,但这个风扇其实一点实质性的干扰声音也没有,不要道听途说什么风扇不得了的响声,事实是胜于诡辩的。其他的很多噪音我就不一一反驳了,比方说什么,如果S2去了风扇装了散热板,就不是现在的价格了。你想啊,S2是平衡出入的机器,如果V8换上平衡模块,还是这个价钱吗?恐怕要超出S2了。
偶不是要赞美皇冠,偶和皇冠没丁点关系,但说理总要举例,举例总要遇见实际的产品。如果我换种东西,比如CASTAM的刻录机去VS某国产同类产品,你选哪样?
偶还想说,所谓“家用”的机型,不少实在是忽悠得很,在乱花我们的钱。比如很多国产音箱壮如罗卜的接线柱,你再看看JBL 4344的接线柱,^_^你就知道真理垮出半步是谬误,我们却在为谬误埋单。
技术只有更高、更精,没有家里院外的界限。长期以来,家里用的其实都是技术含量低一点的东西,给你奥迪A8和赛殴轿车,你选哪样家里用?A8可是公务车哦。其实在欧洲也有人家里用A8的。关键是在于花费,但就技术争论而言,我们不能像小孩子一样,自己只有一毛钱,就说棒头糖最好吃。
况且,我拿出来说事的机器,它们的市场价格其实是一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