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77
- 在线时间
- 158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3-23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20473
- 帖子
- 2256
- 精华
- 0
- 经验
- 2277 点
- 金钱
- 2144 ¥
- 注册时间
- 2007-3-19
|

楼主 |
发表于 2008-8-1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硬调变软调之后,空间的表面要如何处理 将音响空间由硬调转为软调之后,接着可以按照“刘氏好声歌”的原则,以“前硬中吸后扩散”的方法来做表面处理。 喇叭后墙要硬。所谓“前硬”指的是房间的前段(也就是喇叭后墙与喇叭之间那段)最好尽量不要做太多吸收的装置,因为这样的作法会吸收喇叭所发出的声能,使得扩大机必须有更大的输出功率我们才会觉得声音够结实。如果这段墙面是硬的,我们只需要较小的扩大机,再藉由后墙的反射,结合成足够结实的声音。 在此会有一个疑问?前面不是说四壁要钉石膏板变成软调空间吗?这样岂不是与现在所要求的“前硬”相互矛盾?是否矛盾要依实际情况来判断,假若喇叭后墙刚好是落地窗,当然不能钉石膏板。假若喇叭后墙是半窗,石膏板可以不钉,也可以钉(避开窗户来钉,千万不要将窗户封死,这样有碍光线与空气。)以上二种情形都还能令后墙保持在硬调的状态。 比较需要考虑的是喇叭后墙本来就是一面墙时,到底要不要钉石膏板?如果您的扩大机功率不算大,喇叭也不算大,我建议这面墙不要钉石膏板。反之,就可以一并钉起来。 话说回头。如果您在听音乐时,已经在二侧墙做吸音处理之后,还是觉得声音太尖锐太前冲,此时就必须在喇叭后墙挂一块比较厚、具有吸收高频特性的材料。这样的作法只会吸收中高频段以上的频率,对于中频段以下不会有负面影响。因此它并不违背“前硬”的原则。 侧墙要吸收。所谓“中吸”,就是在喇叭与聆听位置之间的二侧墙做吸音表面处理。为什么这一段二侧壁要吸音呢?因为这个区域是喇叭发出声音后,第一次反射音的来源。而第一次反射音如果过强过多,会对直接音造成干扰,影响定位感的清晰。此外,因为第一次反射音过多,也会造成中高频以上对人耳的压力,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声音太亮太刺耳。 常见许多音响迷在这一段二侧墙摆了木质或保利龙的二次余数扩散板,这是错误的作法。因为木质或保力龙的扩散板无助于第一次反射音的吸收,它们只有扩散的作用。如果要用二次余数扩散板,则应该使用表面厚布包起来的软质扩散板,它除了扩散作用之外,还对中高频段具有吸收作用。 有关“中吸”的作法很多,个人巧妙不同。高明者可以结合室内装潢,产生令一种美感。一般人如果想要简单行事,也可以吊挂一些软质材料,同样可以达到“中吸”的要求。在此要提醒读者们,一般的窗帘布对吸收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因为它们太薄了,而且多数并非高纤软质材料,您只是白花钱而已。如果您想在二侧壁挂吸音材料,至少都要像厚绒布那样的材料才有效。 就我所知,最便宜而有效的材料就是玻璃纤维棉。以厚度为5cm,每立方公尺重量为20公斤的玻璃纤维棉为例,它在500Hz以上的频率都有高达0.85的吸音率。您可以将玻璃纤维棉框起来,包起来(千万不要裸露),作成像画框一般。这就是效果相当好的二侧墙第一次反射音吸收体。聆听位置后面要扩散。什么是“后扩散”呢?所谓后扩散就是从聆听位置开始到后墙的这个区域来做扩散。近年,大家都知道二次余数扩散板是很好的扩散工具,不过,并不知道使用扩散板的数量要够多才会有效。常见的情形是只摆了一个扩散板在那里,这种作法只会产生心理的自我安慰效果,并无法做到足够的扩散效果。比较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后墙的二个墙角各摆二个扩散板,后墙的中央再摆一个扩散板,这样加起来总共五个才能发挥真正的扩散功效。 或许您会问,到底扩散的好处在那里呢?如果声波能够得到均匀的扩散,理论上您在聆听区域各处所听到的声波反射都很平均,您的聆听位置就不会只局限于一个“皇帝位”。再者,声波在音响空间内得到均匀扩散之后,明显的会提升音质、音色以及层次感、深度感等“音响二十要”的表现。 在此要提醒读者二件事:第一、并不是只有二次余数扩散器材有扩散声波的效果,任何的斜面、凸面或圆弧都会有扩散声波的效果。只不过二次余数所扩散的频率范围比较宽而已。所以,在您的音响空间中,您大可搭配各种的造型以达到扩散声波的要求。第二、如果您做了各种处理,仍然觉得声音太尖锐,此时,聆听位置后面这个区域恐怕就要做吸音处理了。此时,您的音响空间就会形成“前端活、后端死”的情况,这样听起来声音会结实有力而不吵杂。
七、反射、吸收与扩散三者必须巧妙运用 以上所谈的“前硬中吸后扩散”原则,事实上就是音响空间中“反射”、“吸收”与“扩散”三种表面处理大原则。这三种手段必须灵活运用,并尽量在大原则的范围之下发挥您的想象力。在此我要提醒您,当您想模仿别人的处理方式时,一定要先仔细评估,自己音响空间的声音特性、各项条件以及本身好恶是否与别人相同。否则,胡乱模仿的结果通常会以失败收场。例如,如果您已经按照以上原则去处理之后,还是觉得高频段太亮太刺耳,此时可以学本刊顾问刘仁阳,在房间内施盖大量绿布,以吸收高频段。反之,假若您已经觉得声音有点闷,不够亮丽,此时如果再大量盖布一定会适得其反。 请记住,我们精心的调配反射、吸收与扩散声波,为的就是要得到“温暖”、“饱满”、“柔和”、“丰润”、“清澄”、“透明”的声音。如果您听到的是尖锐、刺耳、单薄、白热的声音,那么听音乐将成为痛苦的试炼,而非轻松愉快的享受。
八、二次余数扩散器十分好用 在说二次余数之前,先说扩散。所谓扩散就是喇叭发出的声波无论从那个方向射入一个反射体,那些声波都会均匀的向各个方向反射。所以,扩散可以说是无指向的。而一般的声波反射呢?通常是定向的。例如利用一个斜面来反射声波。理论上,只要是一个反射面的长度大于声波波长,则所有波长比反射面小的频率都会被反射到某个方向。 从以上的叙述中,您可以了解,在音响迷的音响空间中,我们需要的是扩散,而不是定向的反射。因为扩散会使室内的声波更均匀,而定向反射只会对某个局部达成影响。再来,什么是二次余数呢?它的英文是Quadratic Residue。这个名称来自于计算公式hn = (λ0/2N)?Sn中,Sn就是以n平方除以N的余数而来。式中λ0是想要扩散的中心频率波长(例如以1000Hz为中心频率),N是您决定的扩散器格子数(也就是踏步)。请注意,踏步的数目必须是质数,例如7,11,13,19,23,29…等等。n则是0,1,2,3,4,5,6,7,…。hn则是n那个踏步的高度。 好处是扩散范围很宽。其实,告诉读者们二次余数扩散的简单公式,可能无助于您对于声波扩散的了解,我主要的目的是要让您了解这个名词的由来。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的扩散器种类很多,其中有专门扩散用的,也有扩散与吸收二者兼用的,更有扩散、吸收与反射三者兼用的。此外,除了供墙壁使用之外,也有供天花板使用的。 为什么二次余数扩散器会在近年倍受欢迎呢?因为它有一个扩散特性:如果以中心频率为准,它扩散范围的低限可以向下延伸到中心频率以下约半倍频(假若中心频率为1000Hz,半倍频就是750Hz),上限则很高,可以达到中心频率的(N-1)倍。假设中心频率为1000Hz,该二次余数扩散器的踏步为7,则扩散范围的上限约6000Hz。 看到这里,我想您已经了解,一般外面所见到的二次余数扩散器几乎都是针对中频以上的频率;而且踏步数越多(这里指的踏步数是单组的数,而不是二组三组的总和),扩散频率的上限也就越高。此外,为什么没有人会做三个、五个踏步的?因为它扩散的上限比较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