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mond Buffer 探密

[复制链接] 查看: 78297|回复: 184

29

主题

11

好友

138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
帖子
620
精华
11
经验
1384 点
金钱
611 ¥
注册时间
2004-7-5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谐波失真 THD......

谐波失真 THD......

我在 OrCad PSPICE上实验谐波失真的方法是将电路输入正弦波,使用 OrCad PSPICE的“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的功能,把输出波形转换成频谱来观察失真成分。

【图 69】是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输入 10V 1KHz正弦波讯号的电路。
【图 70】是其输出波形的频谱。

以基频为 10V、谐坡成分 1mV为例,失真为 0.01%。这个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的三次谐坡失真大约在 0.01%,其它的谐坡都低于 0.01%。


【图 69】

【图 70】

【图 71】是第一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r输入 10V 1KHz正弦波讯号的电路。
【图 72】是其输出波形的频谱。

这个第一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跟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相比,低次谐波失真似乎小一点点,高次谐波失真似乎较多。


【图 71】

【图 72】

【图 73】是第二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r输入 10V 1KHz正弦波讯号的电路。
【图 74】是其输出波形的频谱。

这个第二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的三次谐坡失真小一点点,但其它的低次谐坡失真却大得多,高次谐波失真似乎较少。


【图 73】

【图 74】

【图 75】是第三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r输入10V 1KHz正弦波讯号的电路。
【图 76】是其输出波形的频谱。

这个第三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r虽然频率响应和 PSRR的特性较佳,但谐坡失真比第二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r的谐坡失真还要大。


【图 75】

【图 76】

【图 77】是改用恒流源的 Diamond Buffer输入 10V 1KHz正弦波讯号的电路。
【图 78】是其输出波形的频谱。

这个改用恒流源的 Diamond Buffer的谐坡失真比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的谐坡失真要小得多。


【图 77】

【图 78】

【图 79】是改成电流镜的 Diamond Buffer输入 10V 1KHz正弦波讯号的电路。
【图 80】是其输出波形的频谱。

这个改成电流镜的 Diamond Buffer的谐坡失真跟改用恒流源的 Diamond Buffer的谐坡失真差不多。


【图 79】

【图 80】

【图 79】是使用 JFET驱动双极性晶体管的 Buffer输入 10V 1KHz正弦波讯号的电路。
【图 80】是其输出波形的频谱。

这个使用 JFET驱动双极性晶体管的 Buffer的谐坡失真比改用恒流源的 Diamond Buffer的谐坡失真大一点。


【图 81】

【图 82】

29

主题

11

好友

138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
帖子
620
精华
11
经验
1384 点
金钱
611 ¥
注册时间
2004-7-5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源斥拒比 PSRR......

电源斥拒比 PSRR......

任何电路的电源都难免会有涟波或突波、噪声,为了防止电源的涟波、突波或噪声影响到输出讯号,一个好的放大电路或 Buffer必须要有很高的“电源斥拒比 PSRR”。

这几个电路都是用正负双电源,所以我设计了三种 PSRR的实验,
第一种是只将交流干扰信号加在正电源,负电源不加交流干扰信号。
第二种是正负电源都加交流干扰讯号,但正负电源所加的交流干扰讯号的相位相同。
第三种也是正负电源都加交流干扰讯号,但正负电源所加的交流干扰讯号的相位相反。

【图 27】是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只将交流干扰信号加在正电源,负电源不加交流干扰信号,Buffer的输入端短路到地。
【图 28】是其输出端对电源交流干扰讯号所产生的频率响应。

这个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的 PSRR大约只有接近 46dB而已,而且在 1MHz左右开始劣化。这个电路影响 PSRR的主要原因是 R1、R2的分压以及 R8、R9的分压所导致,如果 R1、R9改成高阻抗的恒流源将可以改善这个电路的 PSRR。

【图 27】

【图 28】

【图 29】是第一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r,只将交流干扰信号加在正电源,负电源不加交流干扰信号,Buffer的输入端短路到地。
【图 30】是其输出端对电源交流干扰讯号所产生的频率响应。

这个 Sziklai Diamond Buffer的PSRR比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更差,大约只有 40dB而已,而且在 100KHz左右开始劣化,这跟 Sziklai Pair电路的高频特性不佳有关。这个电路影响 PSRR的主要原因跟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一样,是 R1、R2的分压以及 R8、R9的分压所导致。由于 Sziklai
Pair电路的输入晶体管射极接面的顺向电压变小,R2、R8必须变大才能维持同样的偏流,导致 PSRR更差。
 

【图 29】

【图 30】

【图 31】是第二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r,只将交流干扰信号加在正电源,负电源不加交流干扰信号,Buffer的输入端短路到地。
【图 32】是其输出端对电源交流干扰讯号所产生的频率响应。

这个 Sziklai Diamond Buffer的 PSRR跟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差不多,大约为 46dB,也是在 1MHz左右开始劣化,Q2、Q5的偏流加大让高频特性改善不少。这个电路影响 PSRR的主要原因跟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一样,是 R1、R2的分压以及 R8、R9的分压所导致。R2、R8虽然比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大一些,但 Sziklai Pair电路的射极输出阻抗较小,所以维持 PSRR不致于变差。


【图 31】

【图 32】

【图 33】是第三种 Sziklai Diamond Buffer,只将交流干扰信号加在正电源,负电源不加交流干扰信号,Buffer的输入端短路到地。
【图 34】是其输出端对电源交流干扰讯号所产生的频率响应。

这个 Sziklai Diamond Buffer的 PSRR较佳,大约接近 63dB,在 100KHz左右开始劣化,但即使在 1MHz,其 PSRR仍然较最基本的四个晶体管组成的 Diamond Buffer还高。这个电路 R2、R8虽然加大到 86Ω,但由于 R2、R8包含在 Sziklai Pair电路的“环路负回授”之中,所以射极输出阻抗反而更小,所以 PSRR性能变好。


【图 33】

【图 34】

【图 35】是改用恒流源的 Diamond Buffer,只将交流干扰信号加在正电源,负电源不加交流干扰信号,Buffer的输入端短路到地。
【图 36】是其输出端对电源交流干扰讯号所产生的频率响应。

这个使用恒流源的 Diamond Buffer的 PSRR更好,达到将近 69dB,在 100KHz左右开始劣化。这个电路影响 PSRR的主要原因是晶体管 C-E极间的阻抗跟 Q2、Q5射极电阻的分压所导致。


【图 35】

【图 36】

【图 37】是我改成电流镜的 Diamond Buffer,只将交流干扰信号加在正电源,负电源不加交流干扰信号,Buffer的输入端短路到地。
【图 38】是其输出端对电源交流干扰讯号所产生的频率响应。

这个改成电流镜的 Diamond Buffer比使用恒流源的 Diamond Buffer的 PSRR更好一点点,更接近 69dB,也在 100KHz左右开始劣化。这个电路影响 PSRR的主要原因一样是晶体管 C-E极间的阻抗跟 Q2、Q5射极电阻的分压所导致。
 

【图 37】
[img]http://www.diy

2

主题

0

好友

69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595
帖子
13
精华
0
经验
69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5-9-16
发表于 2005-9-1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缓冲好吗做什么用的

接上以后声音会怎么样[em12]

3

主题

0

好友

21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13
帖子
138
精华
0
经验
217 点
金钱
55 ¥
注册时间
2005-5-12
发表于 2005-9-1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_^

DZ的缓冲的电路是这个<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9/2005913161010399.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5-9/2005913161010399.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输入也是互补达林顿结构的,但是管子很特别,外面买不到啊,能否用bc550,560代换啊?

0

主题

0

好友

70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242
帖子
19
精华
0
经验
70 点
金钱
1 ¥
注册时间
2005-8-17
发表于 2005-9-1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纳为收藏!!!慢慢消化!!![em09]

29

主题

11

好友

138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
帖子
620
精华
11
经验
1384 点
金钱
611 ¥
注册时间
2004-7-5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级输出缓冲....

我的Ultra Symmetry前级,
最终的目标是像Mark Levinson的ML No.380前级那样,
电路分成输入缓冲、平衡式放大电路、输出缓冲三个部分,
计划输入缓冲采用仪表放大电路,
平衡式放大电路当然是Ultra Symmetry平衡式放大电路,
输出缓冲则是我目前正在研究的六个晶体管的Diamond Buffer,
而且这个Diamond Buffer是以我独创的电流镜反射的方式提供偏流,
而不是一般使用恒流源或限流电阻的Diamond Buffer。

125

主题

1

好友

237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860
帖子
2696
精华
0
经验
2379 点
金钱
1155 ¥
注册时间
2005-7-9
发表于 2005-9-1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问一句

这个东西有什么用,[em11]

125

主题

1

好友

237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860
帖子
2696
精华
0
经验
2379 点
金钱
1155 ¥
注册时间
2005-7-9
发表于 2005-9-1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DZ有卖451。551的

其他的管子不知道有没有卖的我想用替代品也可以吧[em11]

29

主题

11

好友

138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
帖子
620
精华
11
经验
1384 点
金钱
611 ¥
注册时间
2004-7-5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5-10-7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

以下是引用locky_z在2005-10-7 13:04:00的发言:
化了2个小时看完这十多页,后面3页等人的构思的确巧妙


我也比较感兴趣&quot;局部正(负)反馈&quot;在buffer的使用,例如White<I></I> follower(图略),




柯大侠能否点评一下。

把这个图

Diamond Buffer 探密

Diamond Buffer 探密

画成这样

Diamond Buffer 探密

Diamond Buffer 探密

再画成这样

Diamond Buffer 探密

Diamond Buffer 探密

那么这一招在玩什么花样就很清楚了.

135

主题

6

好友

384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379
精华
12
经验
3846 点
金钱
2486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05-10-7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以下是引用wensan在2005-10-7 10:06:00的发言:
andaudio讨论区的这个帖子中的一招如出一辙,

化了2个小时看完这十多页,后面3页等人的构思的确巧妙

以下是引用wensan在2005-10-7 10:06:00的发言:
Buffer的作用乃在应付难以掌控的负载变化,
毕竟负载大小就算有所规范,
但仍然千变万化,
电路设计者不可能掌控使用者连接什么机器,<I></I> 使用什么喇叭,<I></I> 甚至接线多长多粗….
所以“前授”这一招虽妙,
但“前授”无法随负载变化而变化,
故未必比得上以“正回授”做bootstrap“自举”的招数.

我也比较感兴趣"局部正(负)反馈"在buffer的使用,例如White follower(图略),




柯大侠能否点评一下。



29

主题

11

好友

138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
帖子
620
精华
11
经验
1384 点
金钱
611 ¥
注册时间
2004-7-5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5-10-7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

以下是引用locky_z在2005-10-6 8:54:00的发言:
以前在牛哥论坛也研究过http://www.ngtop.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428,当时目的是为了改善这种电路大信号时输出幅度。

<I></I> 交*互补耦合设计跟随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的改进
<I></I> <I></I> 交*耦合互补射极跟随器的优点很多:输出电压完全跟随输入电压;自偏置,无需偏置电压;通过输出管和推动管的热耦合,可以自动稳定静态电流,而稳定性较好,广泛用在那些高速顶级运放的输出电路上,由此可以推论交*耦合互补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应该比普通互补射极跟随器性能好得多。这种电路轻负载时输出电压摆幅可以较大,但大电流输出时不能提供足够的电压幅度,所以一般都用在集成电路上,用在功放上并不多。

<I></I> <I></I> 一般交*耦合电路如图(略),输入输出电压差等于推动级和输出级Vbe之差,一般都在50毫伏左右,可见直流的跟随性能也很高。通过Q1,Q3(Q2,Q4)的热耦合,当Q3温度升高,使Q1的Vbe下降,反过来使Q3的Vbe下降,结果Q3的地电流也下降,就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现在分析一下为什么大电流下输出电压幅度较低。推动级Q1,Q2的负载是电阻R1和R2,Q3,Q4的基极电流在他们上面产生压降,输出电压幅度较低,按这图所标的参数,最大输出电压为15V(5欧负载)。但减少R1,R2的话,会导致推动级功耗过大。
<I></I> <I></I> 为提高交*耦合射极跟随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在推动级Q3,Q4基极接入一只二极管(电路略),这样就能达到很高的输出电压幅度.但这时候是有失真的,他在输入电压在0-15V时,输出电压能跟随输入电压,但在15-18伏时,输出电压恒定在15伏,但超过了18V,Q2(Q1)接替了R1(R2)通过二极管向Q3(Q4)提供推动电流,使输出电压又有输出了,但这个时候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减3V左右,接入二极管可以输出电压达到45V,但缺点是在15-18V有一个3V的死区电压。但本文只着重研究不失真状态下的最大输出电压。

改进电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10/200510684614776.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5-10/200510684614776.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I></I> <I></I> 将R1,R2换成恒流源,仍然将推动级调到原来一样静态电流,电路如图。这时候最大输出电压有了一些改善,达到19V。但大电流时,Q3基极电流受恒流源电流限制,没办法输出更大的电压。

进一步改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10/200510684650554.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5-10/200510684650554.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I></I> <I></I> 用动态恒流源代替恒流源,加入Q7,Q8附加电路,根据输入信号动态改变恒流源的电流,在输入电压为0伏时,Q7,Q8因为没偏置电压,不导通,对恒流源没影响,当输入电压超过+0.7V,Q7截至,对下半部的恒流源没有影响,而Q8导通,恒流源管Q5的基极电流加大,Q5就能提供给Q3更大的基极电流,随着输入信号加大,恒流源的电流也同步加大,最大可达250mA,使Q3有足够的基极电流,输出电压也得以提高。负半周同理。这个电路最大输出电压达到41V(5欧负载),明显改善了原有交*互补耦合的缺陷,而且没有那种用接入二极管导致的死区电压。

<I></I> <I></I> 一般动态恒流源都是从输出信号采样在反控制输出,例如passLab的动态恒流源,是正反馈,这个动态恒流源是对输入信号采样,提前进行预处理,也不是正反馈,可以稳定工作。

<I></I> <I></I> 其实R11可以更大一些,还有就是想办法使Q7,Q8起控晚一点,这样小信号的时候,恒流源也不会流过太大的电流,导致恒流源的功耗加大。或者将Q7Q8改成MOS互补管,利用其较高的起控电压,使输入信号达到3.xV,才起作用。


见您这招,
似乎跟我几年前在andaudio讨论区的这个帖子中的一招如出一辙,

Diamond Buffer 探密

Diamond Buffer 探密


这个帖子中的图档所存放的网页空间我已移做他用,
这些图档则改放在下面这个相簿中,
http://pg.photos.yahoo.com/ph/wensanko@sbcglobal.net/album?.dir=587c&.src=ph&store=&prodid=&.done=http%3a//photos.yahoo.com/ph//my_photos
您若对当时我在这个帖子中随意画出的招式感兴趣,
可以将鼠标指在显示不出的图上,
按右键选取“内容”, 找出图的档名,
再到相簿中去寻找.
而这个当年我与人争吵的帖子,
我已不想将它复原.

Buffer的作用乃在应付难以掌控的负载变化,
毕竟负载大小就算有所规范,
但仍然千变万化,
电路设计者不可能掌控使用者连接什么机器, 使用什么喇叭, 甚至接线多长多粗….
所以“前授”这一招虽妙,
但“前授”无法随负载变化而变化,
故未必比得上以“正回授”做bootstrap“自举”的招数.

135

主题

6

好友

384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379
精华
12
经验
3846 点
金钱
2486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05-10-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对Diamond Buffer的研究

以前在牛哥论坛也研究过http://www.ngtop.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428,当时目的是为了改善这种电路大信号时输出幅度。

交*互补耦合设计跟随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的改进
  交*耦合互补射极跟随器的优点很多:输出电压完全跟随输入电压;自偏置,无需偏置电压;通过输出管和推动管的热耦合,可以自动稳定静态电流,而稳定性较好,广泛用在那些高速顶级运放的输出电路上,由此可以推论交*耦合互补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应该比普通互补射极跟随器性能好得多。这种电路轻负载时输出电压摆幅可以较大,但大电流输出时不能提供足够的电压幅度,所以一般都用在集成电路上,用在功放上并不多。

  一般交*耦合电路如图(略),输入输出电压差等于推动级和输出级Vbe之差,一般都在50毫伏左右,可见直流的跟随性能也很高。通过Q1,Q3(Q2,Q4)的热耦合,当Q3温度升高,使Q1的Vbe下降,反过来使Q3的Vbe下降,结果Q3的地电流也下降,就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现在分析一下为什么大电流下输出电压幅度较低。推动级Q1,Q2的负载是电阻R1和R2,Q3,Q4的基极电流在他们上面产生压降,输出电压幅度较低,按这图所标的参数,最大输出电压为15V(5欧负载)。但减少R1,R2的话,会导致推动级功耗过大。
  为提高交*耦合射极跟随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在推动级Q3,Q4基极接入一只二极管(电路略),这样就能达到很高的输出电压幅度.但这时候是有失真的,他在输入电压在0-15V时,输出电压能跟随输入电压,但在15-18伏时,输出电压恒定在15伏,但超过了18V,Q2(Q1)接替了R1(R2)通过二极管向Q3(Q4)提供推动电流,使输出电压又有输出了,但这个时候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减3V左右,接入二极管可以输出电压达到45V,但缺点是在15-18V有一个3V的死区电压。但本文只着重研究不失真状态下的最大输出电压。

改进电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10/200510684614776.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5-10/200510684614776.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将R1,R2换成恒流源,仍然将推动级调到原来一样静态电流,电路如图。这时候最大输出电压有了一些改善,达到19V。但大电流时,Q3基极电流受恒流源电流限制,没办法输出更大的电压。

进一步改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10/200510684650554.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5-10/200510684650554.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用动态恒流源代替恒流源,加入Q7,Q8附加电路,根据输入信号动态改变恒流源的电流,在输入电压为0伏时,Q7,Q8因为没偏置电压,不导通,对恒流源没影响,当输入电压超过+0.7V,Q7截至,对下半部的恒流源没有影响,而Q8导通,恒流源管Q5的基极电流加大,Q5就能提供给Q3更大的基极电流,随着输入信号加大,恒流源的电流也同步加大,最大可达250mA,使Q3有足够的基极电流,输出电压也得以提高。负半周同理。这个电路最大输出电压达到41V(5欧负载),明显改善了原有交*互补耦合的缺陷,而且没有那种用接入二极管导致的死区电压。

  一般动态恒流源都是从输出信号采样在反控制输出,例如passLab的动态恒流源,是正反馈,这个动态恒流源是对输入信号采样,提前进行预处理,也不是正反馈,可以稳定工作。

  其实R11可以更大一些,还有就是想办法使Q7,Q8起控晚一点,这样小信号的时候,恒流源也不会流过太大的电流,导致恒流源的功耗加大。或者将Q7Q8改成MOS互补管,利用其较高的起控电压,使输入信号达到3.xV,才起作用。

18

主题

0

好友

74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5746
帖子
656
精华
1
经验
742 点
金钱
251 ¥
注册时间
2005-9-29
发表于 2005-10-6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几下




109

主题

1

好友

8012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论坛版主

Rank: 8Rank: 8

UID
6
帖子
6498
精华
17
经验
8012 点
金钱
1636 ¥
注册时间
2004-3-16

元老级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05-10-5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说有点象

以下是引用wensan在2005-10-5 12:30:00的发言:

在下细细斟酌您的这句:
“有点象SRPP或者胆管的中White<I></I> follower”

觉得这句话有些不妥,

JR-9乃是将放大路径平行分开,<I></I> 又复合并,<I></I> 是为“前授”.
SRPP、White<I></I> follower,<I></I> Nelson<I></I> Pass的Active<I></I> Current<I></I> Source,
乃至下图的以电流镜供应偏流的<I></I> Diamond<I></I> Buffer,
都是侦测某一输出电流,<I></I> 做辅助输出,<I></I> 使之加强,
此乃“回授”,<I></I> 而且还是“正回授”!!!

上乘剑法讲求剑意更甚剑招!



晕~~~~~

我之所以说他们有点象,是因为他们在一个点上,有两个器件以并联的方式工作着.而就JR-9来说,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在保持DB原有的优点即及时泄放掉下一级管子BE结电容积存电荷的同时,还能够象普通推挽方式那样工作,消除了DB输出电压摆幅不足的弱点.

29

主题

11

好友

138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
帖子
620
精华
11
经验
1384 点
金钱
611 ¥
注册时间
2004-7-5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5-10-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

以下是引用小鬼头在2005-10-4 0:38:00的发言:
即如下图的。他的偏置电流没有与输入相关的交流信号:



而JR-9就不同,他的Q14、Q4不仅提供偏置电流,而且这个电流可以随输入信号而增大。有点象SRPP或者胆管的中White<I></I> follower

您说:
“而JR-9就不同,他的Q14、Q4不仅提供偏置电流,而且这个电流可以随输入信号而增大。有点象SRPP或者胆管的中White follower”

在下细细斟酌您的这句:
“有点象SRPP或者胆管的中White follower”

觉得这句话有些不妥,

JR-9乃是将放大路径平行分开, 又复合并, 是为“前授”.
SRPP、White follower, Nelson Pass的Active Current Source,
乃至下图的以电流镜供应偏流的 Diamond Buffer,
都是侦测某一输出电流, 做辅助输出, 使之加强,
此乃“回授”, 而且还是“正回授”!!!

上乘剑法讲求剑意更甚剑招!

JR-9的“前授”和SRPP、White follower的“正回授”须清楚加以区分.




29

主题

11

好友

138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
帖子
620
精华
11
经验
1384 点
金钱
611 ¥
注册时间
2004-7-5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

以下是引用小鬼头在2005-10-4 0:38:00的发言:
即如下图的。他的偏置电流没有与输入相关的交流信号:



而JR-9就不同,他的Q14、Q4不仅提供偏置电流,而且这个电流可以随输入信号而增大。有点象SRPP或者胆管的中White<I></I> follower

这样的接法确实巧妙,
但我将它改成了下面两张图,
在放大器电压放大级与电流放大级之间这个位置上,
究竟达伶顿接法与Diamond Buffer接法之间,
各自的优缺点如何?


Diamond Buffer 探密

Diamond Buffer 探密


Diamond Buffer 探密

Diamond Buffer 探密

109

主题

1

好友

8012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论坛版主

Rank: 8Rank: 8

UID
6
帖子
6498
精华
17
经验
8012 点
金钱
1636 ¥
注册时间
2004-3-16

元老级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05-10-4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说的标准型是恒流源提供偏置的

即如下图的。他的偏置电流没有与输入相关的交流信号:



而JR-9就不同,他的Q14、Q4不仅提供偏置电流,而且这个电流可以随输入信号而增大。有点象SRPP或者胆管的中White follower



29

主题

11

好友

138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
帖子
620
精华
11
经验
1384 点
金钱
611 ¥
注册时间
2004-7-5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

以下是引用小鬼头在2005-10-2 17:15:00的发言:
关于Daimond<I></I> Buffer,我觉得Jeff<I></I> Rowland<I></I> Model-9(即乐林9)里的方法更是独辟蹊径,即从电压放大级做文章,不局限于BUFFER本身。。。。

http://www.hifidiy.net/dispbbs.asp?boardID=2&replyID=66261&ID=7200&skin=0



最近用MS8仿真(刚学会一点。。。。[em12])了一下,证实其性能比标准型Daimond<I></I> Buffer好得多,特别是高电平输出的失真度上。。。

乐林9的线路很特别,与我以前一直关注的日本一代经典机型先锋C-Z1的线路异曲同工——很明显的是由注重线性的V/I、I/V两部分线路组成,即是说,是双转换线路。

这些天我正在搞这种双转换式放大线路试验,因工作忙,只有一点儿进展,正在搞直流电位方面,还没轮到试验JR-9的新式DB线路方法与听音。。。。





图中的Q4、Q15、Q64、Q14、Q16、Q66构成很典型的Diamond Buffer架构,
您所谓跟“标准型”比, 不知是如何比法?

109

主题

1

好友

8012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论坛版主

Rank: 8Rank: 8

UID
6
帖子
6498
精华
17
经验
8012 点
金钱
1636 ¥
注册时间
2004-3-16

元老级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05-10-2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山兄

关于Daimond Buffer,我觉得Jeff Rowland Model-9(即乐林9)里的方法更是独辟蹊径,即从电压放大级做文章,不局限于BUFFER本身。。。。

http://www.hifidiy.net/dispbbs.asp?boardID=2&replyID=66261&ID=7200&skin=0



最近用MS8仿真(刚学会一点。。。。[em12])了一下,证实其性能比标准型Daimond Buffer好得多,特别是高电平输出的失真度上。。。

乐林9的线路很特别,与我以前一直关注的日本一代经典机型先锋C-Z1的线路异曲同工——很明显的是由注重线性的V/I、I/V两部分线路组成,即是说,是双转换线路。

这些天我正在搞这种双转换式放大线路试验,因工作忙,只有一点儿进展,正在搞直流电位方面,还没轮到试验JR-9的新式DB线路方法与听音。。。。





56

主题

1

好友

160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超级超级井底蛙

Rank: 6Rank: 6

UID
5497
帖子
1051
精华
0
经验
1605 点
金钱
82 ¥
注册时间
2005-9-8
发表于 2005-10-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收并打印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