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34
- 在线时间
- 42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10-9
- 阅读权限
- 70
- 精华
- 0
 
- UID
- 910676
- 帖子
- 1015
- 精华
- 0
- 经验
- 1034 点
- 金钱
- 1003 ¥
- 注册时间
- 2021-6-26
|
读书时候玩过几年黑胶唱片,当时CD还停留在飞利浦实验室里。当时不是HI-FI发烧友,却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假期在香港购买了不少黑胶唱片(保存至今,后来又买了一些模似录音的黑胶,估计有几百张)。唱机是日本品牌(皮带带动转盘),前级和功放品牌忘记了,音箱是德国品牌落地箱(分析力相当不错)。那时不懂房间声学处理,只知道房间尺寸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声音就会好听,于是选择了一个尺寸接近黄金分割此例的房间作为听音室。记忆中,当时的声音重现效果温暖香醇完全沒有恶声恶气的感觉,能够让人在音乐海洋中不知不觉地畅游。这是指重播音乐在听觉上的感观享受,而HI-FI发烧友所要求的立体声场(乐器的清晰定位、乐团的前后层次感、深邃的空间的厅堂感)以及在正常声压级(85dB左右)下音色准确性、高次谐声的丰满度、被房间反射声遮蔽的微弱声音的再现等等这些都完全沒有达到。
如今作为HI-FI发烧友和古典音乐爱好者,使用的系统为CD/SACD唱机(数字输出)、数字前级、数字均衡器、数字分频器(含数字解码)、模拟后级,这些都是厂机。个人diy部分是音箱和听音室声学处理。经过亲自动手消除了可测量的低频驻波,房间一次反射声得到最大程度抑制,被反射声遮蔽的微弱声音大量重现。音色和音质令人满意:钢琴和小提琴声音重现效果比一些在小音乐厅现场演奏效果更好一些(优秀的CD或者SACD唱片一般出自著名唱片公司,录音水准、演奏家和使用的乐器都是一流水准,在国内听现场演奏不容易达到这个程度),重现的立体声场可与音乐厅乱真。
黑胶唱盘的工业气息、播放使用时的仪式感、电子管温暖迷人的灯色这些时时诱惑着我。黑胶作为第二音响系统早有打算,可惜闲钱4年前在宁德时代被套牢,等以后被解放自由时要好好地重温黑胶和电子管的旧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