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27
- 在线时间
- 66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13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971156
- 帖子
- 520
- 精华
- 0
- 经验
- 627 点
- 金钱
- 487 ¥
- 注册时间
- 2022-6-18
|
本帖最后由 HuBin168 于 2025-7-12 18:09 编辑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对玩音响的人群做了一下小小的研究,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以下是我总结的“八大门派”:
一、技术派
技术派遵循理性的科学理论,他们痴迷硬件参数、声学原理与DIY改造,以数据(如频响曲线、THD失真)为信仰,追求技术层面的极致优化,把音响制作当作高级乐趣,将理论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应用到实践中。
这一派动手能力极强,精通自制功放、调试电路,创作热情高涨,派中很多人能制作出精品设备,在破除玄学、迷信方面有不少建树,大成者更能将积累的技术反哺到行业创新之中,精通技术,前途无量。
当然,任何一个教派都有少量学艺不精、滥竽充数者,技术派也不例外。
技术派往往言辞犀利,树敌不少,尤其与“神仙派“ 更是水火不容。
此派的缺点:有些人过于沉迷技术细节而忽略音乐本身,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追求极致,陷入“参数至上”陷阱,过度调试却忽视听感与音乐情感,俗称“走火入魔”。
二、艺术派
艺术派忠于感性审美,他们是真正酷爱音乐的人群,器材仅为媒介,音乐艺术才是终极目标,此派比较低调,鲜少抛头露面。这一派注重听音的内涵与情感共鸣,设备够用即止,拒绝过度消费,回归初心,多数人不是没有消费的实力,而是更关注器材的性价比。
此派的缺点是可能不太关注音响器材的表现力,可以容忍设备缺陷(如失真,影响还原准确性等等),偶尔与“神仙派”、“哲学派”、发生冲突、矛盾。
三、修仙派
修仙派崇尚玄学体验,他们追求极致音效,且“第六感”异常发达,信奉“不可证伪”的听感提升方案,被心理暗示、视觉强化、主观愉悦感左右,聚集一群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圈层,圈中也不乏众多希望更进一步、得道成仙的名门望族。
修仙派过度关注硬件参数,迷信高价设备甚至天价线材,高价购入“神线”、“神钉”、“神贴” “神托”,有些高人甚至买台机器都有仪式化操作,相当多的人缺乏基本的物理常识,忽视科学依据,脱离实际,并且常有人陷入攀比消费,圈中消费陷阱高发,很容易异化为“被器材玩”的典型群体,而且此派中不少人与hiFi界其他教派冲突频发,无一定实力者需谨慎加入。
四、哲学派
哲学派喜欢思辨逻辑,此派思想深刻,将发烧行为升华为生命哲学思考。经常撰写深度评测,辩证讨论“真实还原vs主观感知”,引用道家理论与科学哲学去类比声学,常思考音乐与人生,探索音响与存在、技术与人性的关系,他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发烧行为的意义,提供跨学科视角,深化了发烧文化厚度。
但此派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对于大多数音乐爱好者来讲,思想这个东西过于主观、抽象,如果理论脱离实践,也容易让人陷入空泛讨论,没有乐趣。
五、体验派
体验派享受过程沉浸,他们更注重音乐带来的整体感受而非单一技术指标,关注设计过程和在使用中的感受,注重听音时的整体沉浸感与情绪流动,常用通感词汇描述听感(如“顺滑”“明亮”、“丰满”、“柔和”、“圆润”、“清晰”等等),他们通常会平衡硬件与音乐,享受过程而非结果,设备服务于“此刻体验”,弱化AB对比,强调环境营造(灯光、座椅)对自己的设备器材比较满意,只有很低的升级焦虑。
此派的缺点是表述的主观描述难量化,忽略技术细节上客观缺陷的优化,虽然此派比较温和,但也会因交流的用词上产生歧义,从而造成争议。
六、收藏派
收藏派实行器物文化,将器材视为艺术品收藏,注重器材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追求稀有性与设计美学,收集各类限量款、绝版、经典器材的实物或资料,设备陈列多于使用,用于考证设计史、保存音响文化遗产,或者用于提升圈内审美共识。
但是对于喜欢听音乐的人来说,认为他们这种物化器材的功能、忽略其使用价值的行为,不仅门槛高,需要大量资金,也背离了器材的使用本质,毕竟器材不是古董,技术更新迭代迅速,绝大多数的收藏几十年后只能低价售出或者沦为废品。
七、自成一派
自成一派的人善于创新融合,这类人其实是HiFi界的鲶鱼。他们身上有发明家特质,有一定的技术功底、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喜欢开发小众风格,创立个人“品牌”,拒绝社群标签,眼神独特犀利,有可能将与音响器材不相关的技术跨界融合,制作“颠覆性”产品,经常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或作品出现。比如:如模块化功放、集群式音箱、温暖又高效的“数字胆声”、便携式全景声耳机、BJGT一体机(播放+解码+处理+功放+投影)等等。。。。
值得深挖的是他们的矛盾性:既要打破传统技术框架,不受传统约束,独创一套技术或审美体系,又不得不依赖传统环境和受众的认可。自成一派的人往往心急手快,追求极致个性的代价往往是接受度很低,也缺乏相应的标准参照,没有现成体系的调试经验,且开发成本高昂,如果开发成功,前途将不可限量,如果不能实现“盈利”,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里一堆的“作品”。最好的结局是失败的项目或专利,被大厂开始关注忽略的需求而收购。
八、无门无派
无门无派的人随心所欲,这类人就主打2个字:实用,反正好不好自己觉得好就行,拒绝归属任何标签,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自我为中心,坚持理性消费,没有攀比心理,资金效率最大化,需要什么,就买什么。
但是千万不能能低估了这类人的智慧。很多随心所欲者不是穷,也不是小白,而是经历过发烧轮回的悟道者,他们是将器材回归到工具的本质,建立清晰设备边界,拒绝为1%音质提升投入100%的金钱或者调试时间
就像日本“侘寂”美学,用索尼ZX300+森海IE600这种中庸搭配听Apple Music,本质上是对“器材军备竞赛”的消极抵抗。有趣的是,这类人往往拥有最丰富的听音经验,就像美食家最后钟爱白粥配腐乳。
虽然在各个论坛岌岌无名,被音响社群边缘化,既然无门无派,他也定然不会在乎有没有人注意他Hi不HiHi。
能够做到享受音乐无负担,随心所欲,这类人最洒脱。
能够走到这里注册账号相互交流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终极的目标:HiFIDIY,
在我看来,HIFI界的八大门派就像音频频段:技术派是“低频”,修仙派是“高频”,中间的六大门派是“中频”,再加上版主、管理员的“相位校准”,HiFiDIY江湖的和谐只需一行五线谱,没有“鄙视链”和“乱弹琴”,这便是音响江湖最美的共生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