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735
- 在线时间
- 422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4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829798
- 帖子
- 2690
- 精华
- 0
- 经验
- 2735 点
- 金钱
- 2688 ¥
- 注册时间
- 2017-3-24
|
遇到取舍问题要从全局考虑。
1/9oct不计,1/9=0.11,目测5000赫兹处失真在1.5%处的二个频率是4500和5000,4500---5000经历了lg(5000/4500)/lg2=0.15,大概是1/7频程,也就是,失真曲线经1/7平滑后。5000赫兹处的失真是1.5%,
这是很窄带宽的二次失真度;
总是希望中音低通分频点尽可能取高,这样小口径高音的高通分频点也就高了,再跟指向性声音临界频率=c/λ,便可对高音是否用波导器、用多大口径波导器做出指导,例如,假定分频点最高可取在6000赫兹,1寸高音单元振膜边长(沿振膜表面的径向距离)为4厘米,临界频率=244/0.04=6100Hz,刚好衔接上,高音单元就不需要配置波导器了。这款纯中音的振膜面积是118平方厘米,直径是12.3厘米,λ=12.3*1.14=14厘米,指向性声音临界频率是2500赫兹,表示此音箱从2500赫兹以上的声音都具备方向传播特性(2500以下声音为散射性质),声场再现能力会相当不错。
如果分到4000赫兹,虽避开了5000赫兹处的窄带宽失真高的问题,但高音大概要增加一个3寸的波导器,这样,高音指向性声音临界频率会降低到4000赫兹附近,就与中音的指向性声音衔接上了,结果还是从2500赫兹以上的声音都具备方向传播特性。
显然第一个方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