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经验] 玩HIFI心得(重新梳理)

[复制链接] 查看: 27326|回复: 203

7

主题

6

好友

60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66416
帖子
569
精华
0
经验
604 点
金钱
562 ¥
注册时间
2019-9-21
发表于 2023-12-11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ab-cd 发表于 2023-12-10 12:24
完全赞同,音乐厅绝大部分观众席听不到完整的、真实的乐器声音。虽然声频每个频率在空气中传递速度相同,但 ...

专业的解读。赞!

1

主题

0

好友

4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在线

Rank: 2

UID
1084561
帖子
3
精华
0
经验
4 点
金钱
2 ¥
注册时间
2023-12-4
发表于 2023-12-11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一样的文章,楼主是亲身体验所得,只是感想而已,理论上无从考究。我想学院派的烧友可能会有很多的不赞同。个人认为看看了解一下没有坏处,又没有人收版权税

2

主题

0

好友

24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077745
帖子
22
精华
0
经验
24 点
金钱
20 ¥
注册时间
2023-9-17
发表于 2023-12-13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拼西凑,似是而非,还黑鬼斧神工119你这水平给他提鞋都不配!!!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2gang1 于 2023-12-18 23:14 编辑
OU85 发表于 2023-12-10 10:22
在不同系统就会有不同的结论,镀银/纯银在高通透及高密度的系统就非常好听,并且什么也不缺。

前半句认同,后半句极度不负责任。啥叫”高“?反正我听过的几套百万系统,都是一耳朵软。(典型音乐:穆特《流浪者之歌》7分钟的摩擦音)很大的可能就是银线(或者过纯的铜线)造成的。
这个话题是非常重要的话题。铜线会引入人造信息(例如谐波失真)、银线会吃掉信息。所以”越*越*“是不适合HIFI的,许多人追求”干净“,出现矫枉过正,把很多细节都给消灭了,自然听起来干净,但是没有味道了,变成白开水。
这里面的关键,是体会音乐的情绪感染力。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音乐的魅力都是情绪感染力。所以情绪感染力最高的配置,应该是最接近原声的配置。(只能说最接近,因为谁也没法做到完全不失真)。就一套系统而言,调到情绪感染力最高,无论线是什么材质的,多少钱,就是最好的组合。用银线,声音越干净,情绪感染力越差。用铜线,声音干净了,情绪感染力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这里面学问很大。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3-12-10 10:05
谢谢回复。

我参加的一个洋人业余交响乐团,有50多人,交响乐用到的乐器基本齐全。在乐队中演奏时,那 ...

羡慕啊。不知道我啥时候能参加业余乐团。的确,只有在乐队里,听音效果是最好的。”沉浸在音乐里“
前两天油管听诺贝尔奖颁奖音乐会,20:00那把独奏小提琴是极品。但是因为是现场表演,录音就只能将就。给独奏小提琴录音的麦克半人高,恰好是录音效果最差的高度(刚好在小提琴的侧面,相当于听音箱在侧面听,高音损耗严重)。
我自己拉,1万多的小提琴声音就非常美妙,但是HIFI系统想回放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却极难。而且人家录音的琴很多都是价格上千万的名琴。泛音少了声音尖锐,泛音过了出金属味,而且一不小心就把速度弄下去了。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的进展是,解码器和前级,用电池供电效果最好。只要接市电,无论什么电线,音质都要差出去好多。但是也要看前级和解码器的素质,如果素质不好,用电池可能音质会下降。
后级还没试电池,因为功率太高了不好弄。
镀金线的效果类似镀银线。”镀“是错误的方法。因为两种金属的过渡特别突兀,所以一定在某个频段出问题。如果一定要双金属,应该是多股线,每股的镀层厚度都不同,这样才能全频段均衡。
前面有位朋友提的观点非常好,因为系统里有大量的铜线路,所以最好都用铜线。
线材对某一频段导通能力过强,会导致吃掉细节,这一问题不光在银线上有,铜线也一样。背后的理论不是玄学,因为线路里有分频器的电容电感,如果线材的导通能力相对分频器过强,则分频器对信号的阻抗作用,会让线材成为信号的缓冲池,于是信号无法通过分频器,就被”吃掉“了。
前面反复讲过,三大毁HIFI,分频器是首恶。去掉分频器,HIFI的难度从珠穆朗玛峰直接降为煤山。线材”玄学“,很多都来自线材和分频器的”打架“。前面提到过,双线分音,对喇叭线的要求就降低很多。很有可能单线时听感不好的线材,换成双线分音就变好听了。比如箱内线很多都采用银线,是因为此时已经”分音“了。

7

主题

6

好友

60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66416
帖子
569
精华
0
经验
604 点
金钱
562 ¥
注册时间
2019-9-21
发表于 2023-12-19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xu2gang1 发表于 2023-12-18 23:03
羡慕啊。不知道我啥时候能参加业余乐团。的确,只有在乐队里,听音效果是最好的。”沉浸在音乐里“
前两 ...

好的音响系统播放提琴曲目时应该能发出乐器琴箱内发出的木质味道来,播放钢琴演奏时,应该能听到琴槌击打到钢弦上发出的金属振动的持续音,

1

主题

0

好友

80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328382
帖子
90
精华
0
经验
80 点
金钱
78 ¥
注册时间
2011-5-3
发表于 2023-12-22 14:22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追求的是全身心的包围感。耳机难以达到。

1552

主题

3

好友

537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穷烧者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919
帖子
9449
精华
0
经验
5373 点
金钱
4204 ¥
注册时间
2008-11-29
发表于 2023-12-2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首先得喜欢,然后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结合自身的具体条件。最后玩得HI了就会FI。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玩头戴式耳机。耳机的音质比音箱要容易很多,因为没有后级,没有房间,没有箱体(相当于大障板)
最新的体会是:低解析度的声音感觉是“肥厚”的,如果加了味精,就是“肥腻”的。而高解析度的声音是“瘦”的,如果系统素质低,就会感觉薄、尖锐。高中低频都适用。
那么,有趣的话题来了,鬼知道录音棚里面的回放系统是什么素质的。所以多数音源录出来都是高频多低频少。所以解析度越高的系统,三频就越不均衡,人声过度年轻化,特别是男生,变得难听。乐器也很容易变得尖锐。
因而,高保真和高好听之争,根本问题在于录音棚的回放系统(包括房间)。只有完美复制录音棚的回放系统,才是最好听的。
继续往下推论,录音棚里面的设备也在一年一年进步。所以越新的音源,三频不均衡就越轻,就越需要高保真的系统来回放高好听。而CD玩家的音源已经固化在了某个时代,所以他们心目中最好的HIFI系统的特征也就固化了,最新的系统,他们会觉得是数码味、太单薄、没情感等等。
玩HIFI的终点是玩录音。玩录音的终点是玩声源。拉小提琴去了。。。
BTW,前几天捡漏了一把非常牛逼的小提琴。百万音响、百万钢琴你掏钱就能有,百万小提琴有价无货,全靠缘分。

补充内容 (2024-3-27 02:16):
@死翘翘 说的对。录音棚改成混音师。意思不变,只是表达更准确。

6

主题

4

好友

28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17615
帖子
2865
精华
0
经验
2865 点
金钱
2845 ¥
注册时间
2016-7-26
发表于 2024-3-25 12:3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了不起了,楼主的认识我非常赞同。楼主不仅仅分析hifi的内涵,更进一步分析如何实现。这与通篇形容词有天壤之别,很有学习价值。

1

主题

1

好友

57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882685
帖子
578
精华
0
经验
578 点
金钱
574 ¥
注册时间
2020-8-27
发表于 2024-3-2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翘翘 于 2024-3-25 12:44 编辑
xu2gang1 发表于 2024-3-25 04:15
最近在玩头戴式耳机。耳机的音质比音箱要容易很多,因为没有后级,没有房间,没有箱体(相当于大障板)
最 ...


解析和肥瘦(暖冷)关系不那么大。暖声也可以高解析。
三频均衡(基本符合房间目标曲线)是听感上的最低要求,但靠耳朵听绝大部分人是很难听准确的,建议用测量话筒和软件去调测。
当三频均衡、相位一致且失真够低,你就会体会到这种肥瘦适中甚至可以偏肥的高解析。
我们平时听到的节目基本没有录音直出的,都要经过混音制作。你听到的声音定位和录音棚有关系但不是非常大,是混音师在混音间根据图表显示和听感决定的。
最后建议试试给头戴大耳做校准。

6

主题

4

好友

28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17615
帖子
2865
精华
0
经验
2865 点
金钱
2845 ¥
注册时间
2016-7-26
发表于 2024-3-25 13:0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说,“平衡”就是好,那么究竟是电信号平衡?还是测量声压平衡?或者还是人听到的声音平衡?当然是听到的声音平衡。然而,有个“等响度”的问题,人听到“平衡”,频率响应就不能平衡。由于喇叭,或者音箱的频率响应不平衡,要得到响应平衡,电信号就不能平衡。比如,在家里小音量下,要听到50Hz以下的声音,与中频一样的声压,功放就需要对50Hz以下的信号大幅度提升,最少要提升10倍以上,如果家里的音量不影响邻居,可能要提升20倍。如果功放不提升信号,想通过箱体设计来获得,声音自然就是打胸口的,年长一点自然受不了。哪谈得上hifi。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2gang1 于 2024-3-26 00:37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4-3-25 12:43
解析和肥瘦(暖冷)关系不那么大。暖声也可以高解析。
三频均衡(基本符合房间目标曲线)是听感上的最 ...


肥瘦和冷暖是两个话题。想暖,增加偶次谐波即可,非常容易,但是不会觉得肥。
肥是因为本来是一个频率的声音,变成了一段频率,自然对应的解析度的下降。单个频率会引起基底膜一段细胞类似正态分布式的兴奋,解析下降、频带变宽,则基底膜兴奋段变宽,听感形容词就是“肥”。
比如如果码率是48000HZ,那么对于10000HZ的声音就没法准确地表达,可能4个周期是9600HZ,1个周期是12000HZ,于是这个声音就占据了9600-12000频段,听起来自然肥(这种抖动不是jitter,但原理和jitter类似)。所以过采样极度重要。码率到96000HZ之上,差别就很小了。(10000HZ的话,范围是9600HZ~10666HZ,不光小了一半,而且左右更对称)
你说的对,是混音师的回放系统素质决定了音源的素质。录音时一般不做后期处理。

1

主题

1

好友

57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882685
帖子
578
精华
0
经验
578 点
金钱
574 ¥
注册时间
2020-8-27
发表于 2024-3-2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xu2gang1 发表于 2024-3-26 00:30
肥瘦和冷暖是两个话题。想暖,增加偶次谐波即可,非常容易,但是不会觉得肥。
肥是因为本来是一个频率 ...

这就是文学描述的局限性。对肥瘦、冷暖这样主观的形容词,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有时候甚至大相径庭。我的理解里,肥指的中低频某些频率段隆起,瘦则相反,暖是由低频至高频整个缓降斜率大,冷则斜率小甚至变平缓升。两者有类似的地方,但不一致。其实直接说具体参数数值会更有说服力一些,但大部分人对频率、声压、相位仅仅是知道概念,做不到和现实中听到的声音关联。

肥瘦冷暖只要离房间目标曲线不远,不会降低解析。但失真和相位(瞬态)、底噪会严重降低解析。加谐波就是加失真,这会降低解析的。这种听感上是糊。但暖声和冷声下都可以糊。既然你在玩大耳,大耳天生低失真也没声学处理问题,可以试试在播放器上叠加各种SFX插件体会我说的。

提到48KHz、96KHz这个是采样率。我觉得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采样时钟都是用晶振产生的,误差再大也在30PPM以内,人耳是感觉不出区别的。时钟抖动从原理上是能影响声音,但合理运用下对一般的系统不会形成瓶颈。

最后说下录音和混音。一首配器复杂的歌曲能够录到完美的声音并直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都要弄成多音轨做后期混音才会好听。我们只要保证系统声学性能和混音师的工作环境一样,就能9成以上复刻混音师听到的声音。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2gang1 于 2024-3-27 02:13 编辑

今天换了一根电信分离的USB线,总算是听出区别了。高音变厚实了。结像更清晰了。
外接的电源,dell的port音质好于插排USB孔,好于充电宝。猜测是大水塘的作用。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死翘翘 发表于 2024-3-26 11:26
这就是文学描述的局限性。对肥瘦、冷暖这样主观的形容词,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有时候甚至大相径庭。我 ...

你这描述的非常精确,咱俩就好沟通了。咱俩对肥瘦冷暖的定义完全不同。所以没必要针对这两个词再辩论了。基于你的定义,你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和分析,我都认同。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测试曲子,还是Victory(two steps from hell),对系统的挑战比古典交响乐要高很多。首先他是一个交响乐队,然后加入了电声低频,然后是大合唱。等于难度三重buff。

1

主题

0

好友

38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853917
帖子
37
精华
0
经验
38 点
金钱
36 ¥
注册时间
2018-10-9
发表于 2024-3-2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分享!!!学习了

4

主题

0

好友

28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937332
帖子
277
精华
0
经验
283 点
金钱
273 ¥
注册时间
2021-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4-3-31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把susvara耳机给玩明白了。
sus最终结论:这玩意可以放大系统的缺陷。系统糊它就超级糊,系统软它就超级软,系统肥它就超级肥,系统薄它就超级薄。即,它没有个性,没有音染,就是个放大器。
通过玩sus,迅速找到了系统的问题,快速修正。这个东西真是神器。用它来调系统,首先完全不用担心跑偏,因为你偏一分它就给你偏10分,彻底变难听。第二用它不只是事半功倍了,效率提升10倍不止。你只要发现哪个方面有问题,那就一定是你系统的问题,完全不用猜不用乱试,一步到位,改了之后声音马上就正常。
音箱要是有这种神器就好了,大家就没必要这么辛苦了。
玩耳机的人都只是说sus难推,没有一个人是我这么说的。“难推”,是因为多数人的系统都有严重的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银线,然后很多系统里面都有味精。这样的系统推sus,怎么弄都弄不好。
sus难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自带的线素质不怎么好,必须换掉。
现在我的sus出来的声音非常好听,说明系统素质是正确的。后面在细节上继续死磕,可以无限逼近静电耳机(btw今天展会听到了声音超级完美的静电耳机。要50w)。现在的课题有:换更牛逼的电位器;找牛逼的rca线;解码器改成电池供电;解码器尝试多种不同的DAC芯片组合。
把系统弄完美后,切换到音箱系统,这些一样适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