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后级] 锗管自倒相RC推挽电路/锗管仿真模型

[复制链接] 查看: 11207|回复: 75

75

主题

2

好友

2018

积分

超级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68221
帖子
1992
精华
0
经验
2018 点
金钱
1849 ¥
注册时间
2008-12-11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23-3-14 22:5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lin889889 发表于 2023-3-14 22:15
首先说明一下,我无意想说哪个电路更值得玩,1楼或29楼电路都是多年前前辈们玩过的东西。我只是想从原理上 ...

看了你的仿真分析,可以试做玩玩

5

主题

6

好友

166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在线

Rank: 6Rank: 6

UID
824753
帖子
1616
精华
0
经验
1663 点
金钱
1609 ¥
注册时间
2016-12-20
发表于 2023-3-14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889889 于 2023-3-14 23:27 编辑
zfl1211 发表于 2023-3-14 22:58
看了你的仿真分析,可以试做玩玩
我之前也说过,这个电路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就是这个不对称的输出级在负半周很容易自激,通过大量补偿稳定工作后,交流特性(主要是高频)变得比较差。
这是原作者的文章(1980年的文章,对1978年文章的补充)
无标题2.gif
无标题3.gif

34

主题

13

好友

313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101
精华
0
经验
3130 点
金钱
3053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3-3-15 00:5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lin889889 发表于 2023-3-14 23:10
我之前也说过,这个电路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就是这个不对称的输出级在负半周很容易自激,通过大量补偿稳定工 ...

日本把这种电路叫长尾电路,用场管比BJT好,推动功率小。

1

主题

0

好友

55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54559
帖子
564
精华
0
经验
556 点
金钱
554 ¥
注册时间
2022-3-19
发表于 2023-3-15 08:3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开始只有PNP的鍺管,造成那时候的汽机車电瓶是正极當成接地端。

5

主题

6

好友

166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在线

Rank: 6Rank: 6

UID
824753
帖子
1616
精华
0
经验
1663 点
金钱
1609 ¥
注册时间
2016-12-20
发表于 2023-3-1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docmd 发表于 2023-3-15 00:58
日本把这种电路叫长尾电路,用场管比BJT好,推动功率小。

用场效应管也有问题。
以你的“2022X”为例,在放大中低频信号时,没有问题,但在放大高频信号时就会出现瞬态失真。下面是你的2022X输出20KHz的波形,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失真:
无标题.png


看看下输出管的G-S极之间的电压波形,就能明白为何出现这种失真。用场效应管输出的常规放大器,其输出管G-S极之间的电压波形近似为正弦波,而这个2022X下输出管Q8的G-S极之间电压波形是上蹿下跳的波形:
无标题1.png

34

主题

13

好友

313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101
精华
0
经验
3130 点
金钱
3053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3-3-15 14:37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lin889889 发表于 2023-3-15 13:46
用场效应管也有问题。
以你的“2022X”为例,在放大中低频信号时,没有问题,但在放大高频信号时就会出 ...

好何改进?我还没想出来,所以还没动手玩。

34

主题

13

好友

313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101
精华
0
经验
3130 点
金钱
3053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3-3-15 14:3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改进?

34

主题

13

好友

313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101
精华
0
经验
3130 点
金钱
3053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3-3-15 14:4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电容抑制电压突变

5

主题

6

好友

166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在线

Rank: 6Rank: 6

UID
824753
帖子
1616
精华
0
经验
1663 点
金钱
1609 ¥
注册时间
2016-12-20
发表于 2023-3-15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docmd 发表于 2023-3-15 14:37
好何改进?我还没想出来,所以还没动手玩。

我的想法就是二个方面:一是减少下输出管Vgs上蹿下跳的幅度,也就是设法使下输出管截止的时候Vgs能保持3V左右的电压而不是归零;二是减少共基管的电压增益,也就是减少输出级这个小反馈环的负反馈。

135

主题

6

好友

384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379
精华
12
经验
3846 点
金钱
2486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23-3-15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lin889889 发表于 2023-3-15 15:41
我的想法就是二个方面:一是减少下输出管Vgs上蹿下跳的幅度,也就是设法使下输出管截止的时候Vgs能保持3V ...


这个环路Q5、U3、Q8都提供了增益,
估计Q8贡献的增益比U3更大,
或者试一下Q8的GD并联一个RC串联网络,即加入并联电压负反馈,甚至使到Q8交流增益只有1,这样
1. Q8的内阻大大降低。
2. Q8输入阻抗大大降低,也就使U3负载也低,降低U3增益。

5

主题

6

好友

166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在线

Rank: 6Rank: 6

UID
824753
帖子
1616
精华
0
经验
1663 点
金钱
1609 ¥
注册时间
2016-12-20
发表于 2023-3-16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3-3-15 18:57
这个环路Q5、U3、Q8都提供了增益,
估计Q8贡献的增益比U3更大,
或者试一下Q8的GD并联一个RC串联网络 ...

你这个办法肯定能大幅改善负半周输出的稳定性。
我考虑这么做,见下图。这么做一是能降低这个环路的增益,二是利用C二端电压不能突变,在较高频率工作时,即使下输出管截止时,下输出管的Vgs仍能维持数V的电压。
微信图片_20230316113819.jpg

34

主题

13

好友

313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101
精华
0
经验
3130 点
金钱
3053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3-3-16 12:0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用LM317输出串一只lN4148到下管G极如何?

34

主题

13

好友

313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101
精华
0
经验
3130 点
金钱
3053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3-3-16 12:04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用LM317给下管GS极3.6V左右电流10mA,不让下管截止,1N4148防止倒流。

34

主题

13

好友

313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101
精华
0
经验
3130 点
金钱
3053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3-3-16 15:4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lin889889 发表于 2023-3-16 11:50
你这个办法肯定能大幅改善负半周输出的稳定性。
我考虑这么做,见下图。这么做一是能降低这个环路的增益 ...

这样会损失部分高音。

135

主题

6

好友

384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379
精华
12
经验
3846 点
金钱
2486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23-3-1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lin889889 发表于 2023-3-16 11:50
你这个办法肯定能大幅改善负半周输出的稳定性。
我考虑这么做,见下图。这么做一是能降低这个环路的增益 ...

我说的是GD之间,不是GS之间,
GD之间并联一个R+电解电容C的串联网络,形成Q8本级的并联电压负反馈,这样:
1. Q8是集电极输出,输出内阻也高。而“并联电压负反馈”能降低输出内阻,
2. 并联电压负反馈同时也降低Q8的输入电阻。也就是导致U3的负载减少,U3的增益降低。

135

主题

6

好友

384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379
精华
12
经验
3846 点
金钱
2486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23-3-16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Q5导通,大电流时,U3肯定会截止,导致Q8的Vgs=0.
解决这办法我认为是
1. U3发射极串联略大的一个电阻,使这个电阻上压降和静态时R3压降同级别。
2. R3用略大一点的电阻,并且并联一个二极管。静态时调节静态电流在R3压降略高但不足以导通这个二极管。
这样正向大电流时,R3由于二极管导通,压降不会变得很大,并且由于U3发射机串联一个电阻,R3上压降只是使U3发射极串联的电阻压降减少,但U3还是导通。

5

主题

6

好友

166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在线

Rank: 6Rank: 6

UID
824753
帖子
1616
精华
0
经验
1663 点
金钱
1609 ¥
注册时间
2016-12-20
发表于 2023-3-16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3-3-16 17:35
我说的是GD之间,不是GS之间,
GD之间并联一个R+电解电容C的串联网络,形成Q8本级的并联电压负反馈,这 ...

我知道你说的是GD,我的方法就是在GS之间,简单并且可行性高,51楼的方法是一举两得的办法。我们并不需要U3或Q8不截止,只需要减少Q8的Vgs摆动范围,能达到消除上输出管向下输出管交接工作时出现的瞬态失真就可以了。

135

主题

6

好友

384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379
精华
12
经验
3846 点
金钱
2486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23-3-1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cky_z 于 2023-3-16 22:50 编辑

这个电路,直接仿真末级,直接叠加直流信号,然后看看哪些途径能使下管不截止
捕获.PNG

V5是输出直流偏置,
R5是静态电流调节。
V4是输入信号,调试静态电流时,直接将他设成0V就行了。
测试时分别设置V4为+24V和-24V,看看改变那些结构或者参数使下管仍旧mA级别的电流。
如果直流仿真OK,基本交流也OK.

5

主题

6

好友

166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在线

Rank: 6Rank: 6

UID
824753
帖子
1616
精华
0
经验
1663 点
金钱
1609 ¥
注册时间
2016-12-20
发表于 2023-3-1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歪楼了,场效应管电路还是到这个贴里去说吧:
2022X(2022年12月1日)本年度最先进的功放电路图

135

主题

6

好友

384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379
精华
12
经验
3846 点
金钱
2486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23-3-16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lin889889 发表于 2023-3-16 23:13
都歪楼了,场效应管电路还是到这个贴里去说吧:
2022X(2022年12月1日)本年度最先进的功放电路图

这种“自倒相跟随器”的输出结构,并且是跟随器,因此特性和用BJT/FET没啥关系的。
用BJT/FET都会产生下管深截止现象,看看那种改进结构减缓这种下管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