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量] 解码1969 自举电路的原理和作用

[复制链接] 查看: 4577|回复: 39

32

主题

0

好友

65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4975
帖子
625
精华
0
经验
652 点
金钱
588 ¥
注册时间
2022-5-18
发表于 2022-12-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ainianguoqu 于 2022-12-5 22:29 编辑

1969驱动级重要组成部分---自举电路,由C1R2组成,起到增大驱动电流,减少失真等重要作用。

图一 .JPG

如果没有自举电路,将有以下状况:

0.JPG

  去掉R1C1,负载电阻R2,静态时,中点15V,R2电位R2电流15.7V,R2压降14.3V;R2压降大,驱动电流就有保证。
  
2V.JPG

输出低电位,中点2V,R2电位降至2.7V,R2压降加大到27.3V,R2压降増大,驱动电流更大;

28V.JPG

  输出高电位,中点28V,R2电位升至28.7V,R2压降只有1.3V,R2压降大大减小,驱动电流无法提供!

电流偏大,通过负反馈稳定,电流不足,无法补偿,结果失真大功率不足。

有自举后:

Z0.JPG

为便于分析,R1R2设具体阻值;静态,中点15V,R2下端电位15.7V, 由于C1作用,R2压降保持10.2V;

Z2.JPG

输出低电位;R2下端电位2.7V,R2上端电位12.9,R2压降保持10.2V

Z28.JPG

   输出高电位,R2下端电位28.7V,R2上端电位38.9. R2压降保持10.2V

自举效果,可将驱动电压自举到38.9V,高出电源近9V。 R2压降稳定,驱动电流就稳定,失真就小。1969好声自举功不可没!


质疑自举电路,可以休矣。

补充内容 (2022-12-8 22:42):
40楼有实测波形图

11

主题

6

好友

483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648
精华
0
经验
4836 点
金钱
4622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22-12-5 22:2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暗花明 于 2022-12-5 22:30 编辑

今天终于放了个响屁!是百度来的吧?什么“功不可没”就是废话,自举也就是使tr2得到足够的激励。

32

主题

0

好友

65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4975
帖子
625
精华
0
经验
652 点
金钱
588 ¥
注册时间
2022-5-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22-12-5 22:23
今天终于放了个响屁!是百度来的吧?什么“功不可没”就是废话,自举也就是使tr2得到足够的激励。

即使百度得的也算本事,谅你写不出也百度不到。酸、喷,你行。

11

主题

6

好友

483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648
精华
0
经验
4836 点
金钱
4622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22-12-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暗花明 于 2022-12-5 23:03 编辑
huainianguoqu 发表于 2022-12-5 22:33
即使百度得的也算本事,谅你写不出也百度不到。酸、喷,你行。


之前就提醒你把自举原理搞清楚,你认为我写不出来吗?笑气话,我只是不想多打字,也留给你思考,还好你弄懂了也是个进步,本来就是我逼迫你会的,结果你还说你是自己会的。
QQ浏览器截图20221205230121.jpg

1

主题

0

好友

56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54559
帖子
571
精华
0
经验
563 点
金钱
561 ¥
注册时间
2022-3-19
发表于 2022-12-6 08:2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搞清楚了,挺好的。紅字,简单講就是,C1向Tr2之基极放电,进而避免出力损失2~3Vpp。

135

主题

6

好友

384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379
精华
12
经验
3846 点
金钱
2486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22-12-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cky_z 于 2022-12-6 11:00 编辑


LZ说的自举垫高电压,是在开关电路中,并且R1必须要用二极管代替,这样C1上可以得到一个低阻抗充电回路,才能实现提高电压的效果。但1969中R1是电阻,R1和R2同样数量级,C1提高电压能力实在有限,
现在没有仿真软件,有心人可以仿真一下,Tr3加入方波过驱动,50Hz方波和5KHz方波,示波器看C1对地直流电压,在什么情况下能超过Vcc.

所以我认为这个自举只是提高Tr3的交流负载,提高Tr3的增益。

11

主题

6

好友

483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648
精华
0
经验
4836 点
金钱
4622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22-1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2-12-6 10:55
LZ说的自举垫高电压,是在开关电路中,并且R1必须要用二极管代替,这样C1上可以得到一个低阻抗充电回路, ...

这个自举电路就是要在正半周信号峰值时,把C1正端电压举得比供电电压还高,C1流出的电一路去激励tr2,另一路经200欧电阻返回电源,因时间短,电容上的电压不会快速跌落,只是少许跌落,下一个交流周期又补充上了,200电阻换成正向链接的二极管,自举效果更好。

74

主题

10

好友

148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536498
帖子
10973
精华
0
经验
1482 点
金钱
1252 ¥
注册时间
2012-10-18
发表于 2022-12-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约在纯模拟卡带时期,小功率单电源几乎都有自举电容,目的就是楼主所说的抬高电压增强驱动力,

九十年代后,有一段时期发烧友打磨功放必拆自举电容,一是有了更好的管子,二是已经进入CD数字音源后,

烧友们对声音的取向发生了改变,觉得高解析的声音更加耳目一新,

再后来,随着各种差分及全对称大功率器件的出现,自举电容就很少见到了,

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现在有些烧友已经越来越厌倦高冷清的声音,又捡起来自举电容,

利用现在工艺品质更好的阻容管子,感受一下那种宽松的声音,最简单的就是做一块TA7240

说起来,烧友对自举电容的取舍与关注,都是受时代变化的影响,

当然其他影响更多了,目的都是探寻自己更喜欢的声音。

42

主题

6

好友

308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79936
帖子
3038
精华
0
经验
3081 点
金钱
2982 ¥
注册时间
2020-6-25
发表于 2022-12-6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pa 于 2022-12-7 13:53 编辑

又看了一遍,没有C1时TR2是射随,楼主分析对么?

165

主题

19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3895
帖子
11769
精华
0
经验
11062 点
金钱
10656 ¥
注册时间
2005-4-12
发表于 2022-12-6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2-12-6 10:55
LZ说的自举垫高电压,是在开关电路中,并且R1必须要用二极管代替,这样C1上可以得到一个低阻抗充电回路, ...

两个作用都有,提高交流负载阻抗,提高电源利用率,这也是还有人抱住自举的原因,亦是恒流源不能完全代替的原因

165

主题

19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3895
帖子
11769
精华
0
经验
11062 点
金钱
10656 ¥
注册时间
2005-4-12
发表于 2022-12-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入了门了,可喜可贺,本人1969并不神秘,起了头,谁设计也一样

165

主题

19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3895
帖子
11769
精华
0
经验
11062 点
金钱
10656 ¥
注册时间
2005-4-12
发表于 2022-12-6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gship 于 2022-12-6 13:48 编辑

http://bbs.hifidi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3673

这个图就是用了自举提高输入阻抗

11

主题

6

好友

483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648
精华
0
经验
4836 点
金钱
4622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22-12-6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jingship 发表于 2022-12-6 13:42
两个作用都有,提高交流负载阻抗,提高电源利用率,这也是还有人抱住自举的原因,亦是恒流源不能完全代替 ...

又找多话讲!

34

主题

13

好友

313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103
精华
0
经验
3132 点
金钱
3055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2-12-6 16:2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应该明白了为何2022M要用1969M后级自举了吧。

32

主题

0

好友

65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4975
帖子
625
精华
0
经验
652 点
金钱
588 ¥
注册时间
2022-5-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2-12-6 10:55
LZ说的自举垫高电压,是在开关电路中,并且R1必须要用二极管代替,这样C1上可以得到一个低阻抗充电回路, ...

是不是R1直接换成二极管?

34

主题

13

好友

313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103
精华
0
经验
3132 点
金钱
3055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2-12-6 23:4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huainianguoqu 发表于 2022-12-6 23:44
是不是R1直接换成二极管?

换成二极管会造成工作点漂移,中点漂移。

32

主题

0

好友

65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4975
帖子
625
精华
0
经验
652 点
金钱
588 ¥
注册时间
2022-5-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艺何 发表于 2022-12-6 12:47
大约在纯模拟卡带时期,小功率单电源几乎都有自举电容,目的就是楼主所说的抬高电压增强驱动力,

九十年 ...

替代自举,我以为不是不好,而是:

1  全对称出现,无需自举

2   恒流源普及,

以前晶体管算是高级元件,贵价元件,所以自举很常见;现在管比电解便宜,所以情况逆转。
其实,自举的作用就是制作了一个恒流源---不太远美的恒流源

32

主题

0

好友

65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4975
帖子
625
精华
0
经验
652 点
金钱
588 ¥
注册时间
2022-5-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jingship 发表于 2022-12-6 13:42
两个作用都有,提高交流负载阻抗,提高电源利用率,这也是还有人抱住自举的原因,亦是恒流源不能完全代替 ...

没这回事,交流阻抗是降低了

32

主题

0

好友

65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64975
帖子
625
精华
0
经验
652 点
金钱
588 ¥
注册时间
2022-5-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2-12-6 10:55
LZ说的自举垫高电压,是在开关电路中,并且R1必须要用二极管代替,这样C1上可以得到一个低阻抗充电回路, ...

这个想法我早想过,几乎上当。直接换二极管是不行的。有人试过选R1R2比例,好像最佳1:3,他也搞不清道理。

11

主题

6

好友

483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648
精华
0
经验
4836 点
金钱
4622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22-12-7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huainianguoqu 发表于 2022-12-7 00:05
这个想法我早想过,几乎上当。直接换二极管是不行的。有人试过选R1R2比例,好像最佳1:3,他也搞不清道理 ...

这个你又说对了,R1和R2的比值有讲究,根据上海无线电二厂的研究数据是1比5最佳,按照这个要求多数人制作的1969都是达不到的。直接换二极管也是可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